走进狗的世界
2018-02-08张亚平
张亚平
在比利時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的儿童剧《青鸟》里,孩子们家里饲养的狗,被塑造成忠诚的旅伴,和兼具聪明与狡猾的猫针锋相对。对于这两种人们最熟悉的宠物,作者给出如此截然不同的刻画,其实正是它们与人类相处历程的写照。
在与人类相处的“资历”上,狗比猫要长得多。有人认为,狗或许是最早被人驯化的家畜。距今大约三万年前,在从灰狼被驯化为家犬的过程中,这些动物保持了身为灰狼时群居的记忆,加之与人类长久相伴,家犬比起源自独居野猫的家猫,表现出了更多的温驯与顺从,也可以给人更强的值得托付的感觉。在人类文明黎明期的那些艰难日子里,最早一批家犬是人类捕捉猎物和保护自身的上佳伙伴。
当一部分人类迈进农耕文明的大门,仅从看家护院的角度看,不复昔日狩猎中战友般的位置,家犬的地位似乎开始下降了。经由有意的育种成为人们的宠物,需要更多察言观色,适应人的不同需求。“出入朱门四五年,为知人意得人怜。近缘咬着亲知客,不得红丝毯上眠”。唐人《十离诗》中的一首,勾勒出家犬在农耕文明的社会里“身不由己”的处境,更不用说一些有意像“病梅”般特别培育的观赏犬,其实从生下来就面临着健康的威胁。但其与人们家庭生活的高度融合,又从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家犬的地位。
在那些更多保留了渔猎文化传统的社会里,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家犬的忠诚和生命活力带来的感动。成吉思汗把他最忠实的八位将领封为“四骏四犬”,认为他们的战斗精神、勇气和忠诚堪称所有蒙古人的楷模。日本有“里见八犬”和“忠犬八公”的故事,后者更是成为日本文化的“名片”之一。而在很多人习惯于将家犬作为家庭成员的美国,法庭辩护词《狗的礼赞》堪称英语演说词中的名篇—人类社会可能充满背叛,人与自己所养之狗的关系却要简单得多,这样的观念经由辩护律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传递出来,感动了法庭也感动了美国社会。
当时间进入21世纪,现代生命科学给了我们更多的视角,来审视已经和我们相伴了三万年的家犬,加深人与狗的关系。比如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狗有一定的区分人类情绪的能力,或者说能通过解读人类的表情,得知人是愤怒或快乐;社会对助残工作犬,比如导盲犬和导聋犬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使它们能够更好地履行扶助弱势群体的职责;对于一些情绪发育迟缓的儿童来说,经过训练的伴侣犬,还有可能帮助他们融入人类社会……
在又一个狗年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狗的世界,感悟它们与人类从石器时代相伴至今的历程,还有被现代科技所续写和加强的人狗之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