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探究
2018-02-08杨春梅赵立光
☆ 杨春梅赵立光
(1.长春市双阳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长春130600;2.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吉林长春130600)
一、硬件设备建设
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首要任务是科学规划,面向未来,整体设计。切实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信息化发展硬件建设标准。
(一)数字校园网络建设
校园以光纤宽带为基础,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学校全部教学场所光纤网络全覆盖。配置校园网络安全系统。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学校网络信息安全保护行动方案。
1.互联网光纤带宽接入要够用
农村村级小学建议宽带接入不低于10M。规模小于12个教学班的学校,接入带宽不低于30M。规模大于12而小于30个教学班的学校,接入带宽不低于50M。规模在30个以上教学班的学校,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这样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适当增加带宽。
2.学校网络结构布局科学合理
不足12个教学班的学校,可采用二层交换,局域网带宽不能低于100M。超过12个教学班的学校,可采用三层交换架构,核心交换机应为三层千兆以上交换机,支持VLAN。主干网络一定要采用光纤,保证网络访问速度。
3.网络路由器功能强大稳定
可采用锐捷或华为智能网关路由器,性能比较可靠。转发能力、端口数量要满足学校网络规划需要,能支持VPN、NAT、QoS、ACL等。
4.安装网络防火墙,为校园网筑起一道安全堡垒
学校网络节点大于50个,就要选用企业级防火墙。目前国内网络安全设备锐捷公司做得较为专业。
5.增设上网行为管理器
规模大于12个教学班的学校,增加上网行为管理器。对校园网络进行行为管理、流量控制管理、用户管理、负载均衡管理等。互联网访问日志记录留存时间能满足网监部门要求。
6.设有规范的中心机房(服务器)
根据校园管理和应用需要,合理配置管理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集中安置在校园网络中心机房,所有网络设备均放置在机柜内。机房面积要求在20平方米以上。机房要做好安全防护、防静电处理,保证供电安全,防雷、防尘、防火、防水、防盗等符合网络中心机房规范要求。建立安全保护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
(二)计算机云网络教室建设
云网络教室相对于普通计算机教室,有明显优势。一是管理维护方便快捷;二是空间布局简洁;三是网络教学功能更加强大丰富。学校可根据文件规定的人机比例要求,选择机器配置数量,满足正常教学需要。教室一定要铺设防静电地板,做好防尘、防水处理。
(三)至少建一个多功能网络多媒体教室
多功能网络多媒体教室要求配有液晶投影机、屏幕或者大屏触控液晶一体机,扩音、调音设备,多媒体讲台,视频展台,录播设备等,用于日常会议、教学展示、研讨交流、现场会等活动。教学班较多的学校,可配置2个此类教室。
(四)建立网络直播互动教室
学校与吉视传媒合作,建设自动录播教室和移动式课堂教学录像系统,开展网络直播互动教学。
二、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
数字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全过程,也决定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建设。
(一)依托平台建立学校空间网站
以省、市资源平台为依托,创建学校空间,突出办学理念与特色,展示学校教学活动,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平台包括信息交流、教学管理、资源共享等信息平台。条件允许的学校,也可创建拥有独立域名的门户网站。
(二)创建师生网络学习空间
以班级为单位,在省、市平台创建班级或师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教师能够在空间中完成备课、教学、教研、培训、管理等工作。定期组织学科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学生可根据需要对学习空间进行个性化创建,自觉开展网络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成果。
(三)组建区域内学科教师数字资源建设团队
建立数字资源建设(开发)激励机制、资源上报分级(学科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审核机制、资源应用评比机制、培训与教研相结合的能力提升机制。充分利用国家、省、市资源平台提供的各类资源,构建教材同步资源及优质案例资源。同步资源应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所有课节,包括教学指导、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习题、说课、课堂实录等。
(四)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教师熟练使用Word、PPT、教学助手等工具进行备课,形成配套的学案、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试题等。学科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充分利用云平台,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探索资源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好学习空间,开展网络教研和学习。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利用信息技术上一节好课”等活动。
(五)充分利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
形成协同办公、公文流转、学籍管理子系统、教务成绩管理、网上阅卷分析系统、学生综合素质管理、学生成长档案、课题申报管理、党建系统、数据填报、教师人事管理、校产管理、档案管理、决策分析、数据存储等综合性信息化管理体系。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
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研究制定本校“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重点落实,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围绕“建、用、管、评”四个方面,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把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效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新媒体,新技术”课例评比,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大赛,微课程制作大赛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三)优化课堂,减负增效
开展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实践实现学习方式变革,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互助学习的教学方式,建构具有“轻负、高效、优质”特征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自主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四)保证投入,持续发展
建立校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逐年增加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加强对校园网络、多媒体设备、数字资源、教师应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支持。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共同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
(五)发挥科研引领作用,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立足校本教研,重点研究新理念、新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以问题为导向,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科学确立研究课题。校长要善于通过政策的倾斜,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鼓励教师走教育科研之路,让正确的教育思想最终变成生动活泼的学校实践,以提高教师群体的科研素质。
(六)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激励机制,表彰先进
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奖励办法》,每学年对在信息化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必将改变农村教育面貌,带动全区域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升农村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