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2018-02-08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潜江新闻网融合

(潜江市网络新闻中心潜江新闻网,湖北 潜江 433100)

移动互联浪潮的风起云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更大的压力和考验。如何进一步促进媒体向新媒体融合转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湖北潜江新闻网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和做法,探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中的若干问题。

一、潜江新闻网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与做法

(一)升级潜江媒体融合第一平台,丰富“融媒体”功能唱响网络宣传主旋律

本着“资源系统化、新闻独有化、资讯地域化、服务个性化”的原则,潜江新闻网自2008年上线以来,一共经历了4次全面的改版升级。2018年3月26日进行了第5次全新改版。此次改版,从传播理念、用户体验、内容建设、技术应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更加适应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整体的版块设置和页面布局更加清晰明了,新闻内容更加贴近网友生活。通过改版,全媒体融合、全方位出击、全时段播报,旨在把潜江新闻网打造成集新闻信息、网络问政、民生热点、文化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潜江本土第一门户网站,成为潜江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新媒体。

(二)强化移动政务新媒体推广与运用,打好手机客户端抢占市场主动仗

“云上潜江”是潜江市根据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依托长江云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开发的移动政务新媒体云平台,该平台是市委、市政府指定的移动政务客户端,由市委宣传部主管,潜江新闻网负责营运,整合省内、市内网络、电视、报纸资源,综合新闻、政务、服务资讯,打造本地权威第一“指媒”,主要具有新闻+政务+服务的功能。通过运行一年多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云上潜江”APP客户端下载达2.9万用户,区镇处和市直部门覆盖面达到了100%。“云上潜江”2017年共发布新闻、视频3万余条,图片5万余幅。在“长江云”1000万用户这艘“航空母舰”上有力地展示了潜江风采。在2017年举行的全国地方新媒体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地市新闻网联盟第十届年会上,“云上潜江”APP荣获“2017年全国地市网络媒体手机客户端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称号。

(三)加强和创新潜江论坛、微信公众号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017年,在新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通过设计融媒体产品来创新和拓展传播渠道,来强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潜江新闻网《潜江论坛》迎来第4次改版升级。此次改版升级主要是优化论坛PC版,推出论坛手机版,增加移动互联网覆盖面,吸引更多网友关注。潜江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吸粉达10余万,单条点击量高达10万+,成为潜江本地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的微信公众号之一。同时,潜江新闻网还依托《潜江论坛》和潜江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就网上的焦点问题,及时披露消息,对不良言论进行引导,组织有说服力、有深度的网评文章在网上刊发,维护网上正确的舆论向导,倡导网民文明上网和绿色上网,并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网风”。线上,《潜江论坛》开展了“我向市长说愿望”(每年“两会”上,书记市长亲自批示,两办逐条督办落实),另外“好网民、好故事”作品征集、“最美网络文明志愿者”线索征集和寻访、网络安全知识网上有奖竞答等活动。紧密结合迎接党的十九大、建设美好潜江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强强联合营造“好网民”氛围,促进网络文化滋养人心,培育“四有好网民”。同时论坛还加强了对有害信息的删除,《潜江论坛》全年共删除有害信息580多条,引导广大网民绿色上网,文明上网。线下,全年组织网友参加全市各项健康向上的活动共6次,既加强了网友互动交流,活跃了气氛,又提高了论坛人气。同时,根据省委宣传部要求对全市区镇处网站实行一站式统一管理、更新、维护,为各地对外宣传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四)创新宣传手段,在新技术运用、新业务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7年潜江新闻网共组织策划了50期视频节目。其中,与潜江市住建委联合,运用无人机制作了航拍专题片《蝶变·潜城》,视频分四期呈现,展示了我市城市建设的变化,是我市首部以城市变化为题材的系列航拍专题片。专题片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现潜江之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7年11月,在第三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上,潜江新闻网实现了网站、云上潜江、微信公众平台同步直播,围观网民达26万人次。通过媒体融合,创新形式,综合运用H5、网络直播、微视频、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有效带动新闻信息传播面。

可以说,无论是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还是论坛手机版的推出,都极大地吸引了用户、增强了用户黏性、拓展了用户规模,通过这些平台渠道,有效带动新闻信息传播面,便于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为潜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坚持党媒姓党,传播主流价值,提高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媒体融合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对此,地方媒体尤其需要铭于心、敏于行,在融合的同时,时刻牢记党媒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守主阵地,始终服从、服务于党的事业大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主阵地不丢失,主旋律不走调,要让党委政府的主张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二)坚持深耕内容,实现价值追求,提高引导力和影响力

媒体的核心是内容,它是媒体人与受众之间的精神连接。新闻价值靠内容,传播能力靠技术。一要坚持百姓视角,体现地缘特色。地方媒体源于本土、立足本土、服务本土,独具传播内容的地域性和贴近性,本土化、亲民性是地方媒体的最大优势。要积极研究本土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强化融媒体的百姓视角、服务意识,通过平实语言、鲜活表达,在与受众交流中形成共识,增强传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二要坚持内容为王,做到权威发声。在推进融合发展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内容做得更精更优,把握时度效,回应社会关切,进而将权威声音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真正提高地方媒体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三)创新工作流程,主动求新求变,推进全媒体发展

建立全媒体传播架构和媒体融合业务流程运行机制。立足移动传播,整合各类内容,重塑融合的采编机制。按照新的业务流程调整机构设置,通过新闻内容的一次性生产、多次发布、跨媒体运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多条新闻产品线,努力实现快速、移动、全媒、分众、互动、权威的“六大传播”。

坚持服务为先、受众为主的理念,做到“用户在哪里,传播服务就到哪里”。要适应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要坚持以用户和受众为主,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适应新兴媒体即时传播、海量传播的特点,有针对性生产信息产品,点对点地推送到用户手中,做到量身精准传播,提高新闻实效性和用户满意度。把互动思维引入信息服务,科学策划和设置议程,提高用户对新闻宣传的关注度、参与度,实现在互动中服务,在互动中引导。

(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设备升级换挡。网络媒体是一个“烧钱”的媒体,产品更新快、网络技术淘汰快,由于新闻网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市政府应加大对新媒体建设的投入,来保障新媒体建设运营、技术、人才的安全。

人员编制配齐配足。党媒要听党指挥,不能走市场化运作,市政府要在人员配置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引进急需的全媒体建设经营人才和关键岗位人才。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人才,对一些符合需求的特长人员进行合理调配。

改善办公环境。当前新闻网办公环境现状极为窘迫,当前用房建筑面积仅398平方米,简陋且功能不完善,如办公条件改善,媒体将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体制机制的融合

加大改革创新的步伐。要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要适应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要适应新兴媒体即时传播、海量传播的特点,树立抢占先机的意识,高度重视首创首发首播,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要适应新兴媒体充分开放、充分竞争的特点,树立全球视野,强化市场观念,提高市场营销和产品推介能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

整合市域内资源。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要解决的最大弊端是各自为政、资源分散、形不成合力。必须打破部门界限、管理壁垒,以“化学反应”为目标,进行统筹整合、科学配置、集约运行。无论是报纸记者,是电视记者,还是网站记者,无论是长篇通讯、简讯还是电视解说词,都集中汇总在同一个邮箱,报纸、网站、电视的编辑有权限进入邮箱调取所需稿件,实现新闻资讯的共用共享和整合。

生产内容共享和无缝隙对接。以新技术为载体,深化媒体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实现传统媒体内容优势与新兴媒体传播优势的有机互补,有效占领宣传阵地,巩固主流媒体地位。比如网站记者的报道不仅可以在报纸、网站、电视台中使用,而且报纸记者的稿件也可以在电视新闻中,以简讯、口播等形式播出,有效实现生产内容共享和无缝隙对接,突出新闻时效性,拓展新闻信息的涵盖范围,同时,也产生强大的宣传影响,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及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主流媒体的整体力量得到充分展示。

猜你喜欢

潜江新闻网融合
潜江小龙虾:一筐拍出28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潜江小龙虾盛装出国了
大集团坐阵,潜江汇联将携手4家基地公司,重点发展华中小龙虾料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小龙虾成为国际新“网红”
“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