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童年渐渐“消逝”
——浅析宫崎骏动画电影《悬崖上的波妞》的启示

2018-02-08周俊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兹曼消逝宫崎骏

周俊男

(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台湾台北11677)

1 动漫卡通的现状

社会的发展以及电子媒体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纷纷出现在儿童面前,而在“儿童的发现”之后,成人对儿童的关心度也逐渐增高,都急切地寻求一切可以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资源,这又刺激了电子媒体的发展与进步。波兹曼所认为的童年的消逝,“是因为童年和成人共享了信息”[1],当今动漫卡通已并不完全地属于儿童,也同样受到很多成年人的喜爱。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出现的动漫作品就很容易在商业利益下出现一种趋势,即刻意讨好成年人而忽视儿童的需求,当暴力与色情也成为许多动漫作品的内容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表示忧心。这也是波兹曼所提出的在电子媒体影响下童年的消逝。

宫崎骏作品的创作方法采取一种“折中主义”,既为儿童所接受又被有童心的成人所喜欢。他的作品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也在众多的动漫作品中,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孙立军对宫崎骏的介绍中对其极为赞誉,“宫崎骏(Hayao Miyazaki)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是一个无人不晓的动画大师,他的动画与美国迪斯尼分庭抗礼,其作品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迪斯尼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2]从1985年创办吉卜力工作室至今共拍摄的《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即便》等十余部动画电影叫好又叫座。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关注到很多宏大的主题,例如环保、女性生存环境及地位等等,但是他所运用的表现方式是一种儿童所能够接受的方式,以动漫的手法、温馨的画面,把他要表达的主题缓缓注入其中,引人深思。

2 童趣与成人化的“折中”化

2.1 作品介绍

《悬崖上的波妞》在2008年上映,是由宫崎骏编剧和导演、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一部动画作品,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五岁的小男孩宗介遇见金鱼公主波妞,彼此相互喜欢,最后波妞变为一个小女孩和宗介一起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影子,但是被简化了许多,也没有了悲剧的结局。另外比较特别的是,主人公被换成了五岁的宗介和波妞,并且仍然相互喜欢,虽然这个时候仍把他们之间的感情归于爱情就会立刻受到一些保守学者的批判,但这正是宫崎骏聪明的一点,让儿童来表现成人的话题,这样的尝试似乎刚好可以回应波兹曼所讨论的,当儿童涉足“成人话题”的时候,童年是可以存在的。

2.2 童趣的呈现

整部影片充满了童趣,首先在人物造型上就非常的可爱逼真,波妞胖乎乎的小脸彷佛可以从现实中的小女孩中找到她的影子。宗介与波妞的表情完全符合宫崎骏设置的年龄段,纯真又活泼,对一切感到好奇,波妞贪睡的样子、拿不到奶瓶就又哭又闹的样子,不仅让儿童观看的时候感到亲切,更是让成人观众也忍俊不禁。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曾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动画电影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别,同样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而这其中的意味,就在于不同的人都可以有不同的体会并慢慢回味。即使面对着同样的东西,儿童也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诠释方式,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完全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讲述儿童的故事,五岁的小朋友也可以看出个大概;而这部电影全部由宫崎骏和工作人员手绘,这种传统的动画形式色彩柔和、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觉,也能让成人回忆起童年的滋味。

2.3 成人话题的诠释

波兹曼认为“童年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3],所以首先儿童不同于成人,其次儿童也不等于缩小的成人,因此,动漫作品在讨论到爱情、死亡种种一直被视作儿童的“禁忌”话题的时候,就应当谨慎再谨慎,既不能讳莫如深也不能像成人作品中那样直白地呈现。儿童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我们越是刻意地隐瞒什么,他们就会越想要知道;而如果我们太过直白,也不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状况,可能带来不好的导向。在《悬崖上的波妞》中,宗介和波妞之间的感情,我们可以认为是简单地相互喜欢,也可以认为是爱情,我们不能否认和忽视儿童爱的能力与需要,但同时我们应看到在孩子的世界中感情就是如此简单与纯粹,因为波妞和宗介相互喜欢,所以就努力生活在一起。事实上,这部作品中还交织着各种复杂的情感,有波妞姐妹帮助她逃跑的姐妹情、有海啸过后人们之间互相帮助的友爱,所以在这部作品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很好地表达了儿童成长与爱的主题。在电影结尾的部分,宗介信誓旦旦地保证会一直喜欢波妞,他说:“不管是鱼、半人鱼、人类也好,我都喜欢波妞”,可以感受到这个五岁小男孩的爱的力量。

3 结语

在电子媒体的影响下,当今的儿童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儿童,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了童年的存在,我相信每一个时代的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及适应自己时代的方式,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现代的儿童纯真可爱的一面。本文对波兹曼的观点并未进行详细讨论,但我们可以把“童年的消逝”看作是他为我们敲响的警钟,引发我们去思考,在这样一个时代,如何避免电子媒体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以及如何对待儿童、如何保护童年,正如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所说的“当作家和教授忘记孩子的世界、丢失童心的时候,创造力就走向了生命的终点”。[4]所以,在面临“童年的消逝”的时候,家长老师以及儿童文艺创作者们如何做,才是拯救童心、拯救童年的关键。

[1](美)尼尔·波滋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孙立军.影视动画作品剖析[M].北京: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3]金波.为儿童的文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4](美)尼尔·波滋曼.娱乐至死[M].吴燕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兹曼消逝宫崎骏
嘿,我就是圆滚滚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
宫崎骏动漫
消逝的红颜
世界头号毒枭再次成功越狱
消逝的打麦场
走进“天空之城” 久石让与宫崎骏动漫作品音乐会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