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舞编导的中国元素
——兼谈卢石磊的群舞编排

2018-02-08李志红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群舞意境舞蹈

李志红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山东淄博255130)

舞蹈,是艺术,是音乐与形体与意境相结合的艺术,是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以创造意境的艺术。从造字方法上来看,舞,是形声字,从无从舛。舛,表示两足相背,有些最早的舞蹈的样子,如古人执牛尾而舞。蹈,也是形声字,从足从舀,舀亦声。舀,意为“像捣舀那样向下击打”,足与舀,联合在一起,表示“用脚击打地面”。所以,简单来说,舞蹈是顿足与肢体相协调,与音乐相搭配的、有节奏的艺术。

表演舞蹈,就参演的人数而论,有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就舞蹈的作用来说,舞蹈可以让人身材曲线变得更美,大腿肌肉和手臂肌肉也更紧实,也是疏解情绪的好方法。舞蹈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人性格变得开朗,身体变得柔软、并全面刺激肌肉的活动。舞蹈对肌肉的刺激是全面性、综合性的,它的动作兼顾到头、颈、胸、腿、髋等部位。另外,舞蹈还具备有氧运动的效果,使练习者在提高肺功能的同时,达到减肥的目的。还有,在舞蹈中,连贯的动作节奏很快,一整套动作连贯而流畅,整齐而有韵律感,对一个人的乐感、灵巧度的锻炼很有帮助。它的趣味性则更容易让人集中和专注,忽略掉运动的疲劳。

我们在本文中主要探讨的群舞,则是锻炼了更多的舞蹈爱好者,让许许多多舞蹈爱好者置身于这一浓厚的舞蹈氛围中强身健体,提高自己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培养了自信和气质。近年来,随着全民娱乐、全民健身步伐的不断快进,群众参与度高的群舞越来越广受青睐。在笔者看来,由于群舞表现的场面及意境设计上比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的受众更多,舞蹈技巧也相对简单,群舞参演人也就相对较接地气。比如,舞蹈家杨丽萍是高高在上的舞蹈界女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遥不可及。但是,参演群舞对许多人来说却都有可能成功。

正是基于舞蹈本身的魅力,特别是群舞能带给更多普通人美好的舞蹈体验,所以就目前的社会反响来看,群舞更受欢迎也更容易吸引更多普罗大众对艺术的参与。

什么是群舞呢?群舞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群舞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尽管群舞的参演人员更接地气,并不是说这种舞蹈形式没有艺术水准,或者水准可以等同,其亦有高下之分。

基于以上分析,参与群舞学习和训练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感受良好的审美体验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于一个可以创编并指导群舞训练的优秀舞蹈教师来说,则更是美好而幸运的,其也更容易得到学舞者的拥护和喜欢。

本文中,笔者将以我校舞蹈教师卢石磊编排的部分群舞作品为例,谈谈其在群舞编导中对中国元素的表达和展现。

一、中国意境的表达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根深蒂固的传统,中国意境就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所谓意境,从字面意思上看,“意”重在心理感受,与精神世界有关,“境”与环境、境界、景物有关,两个字连起来,应该是人们面对来自身外之“境”的内心感受。所以,我们仅从“意境”的造字源头上就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所强调的意境,更关注人的内心感受。比较一下西方艺术,不难看出,其在艺术效果中更追求客观实在。所以,我们在“意境”前面加一个限制语“中国”,再一次表明这一词汇的特定区域性。

正是由于我们的中国意境更注重心理感受的表达,所以在各种艺术表达中,艺术家可能会对其所表现的客观实在进行一定的变形,只为表达其心灵与其创作的艺术品的共鸣。比如,卢石磊编排的舞蹈《瓷声玉振蹴鞠情》,就很好地表达了中国意境。这一群舞,先是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健身气功开幕式,又参加了2018年3月中国足球乙级联赛开幕式。笔者以为,这不仅是在宣传和表演淄博文化,其更是在中国意境的表达上做足了文章。这一群舞的道具采用的大瓷瓶、大瓷盘,上面镶嵌的是蓝色的中国祥云,舞蹈演员的蓝白色衣服也是用飘逸的蓝纱和蓝绸缎为主材;道具的另外一个重要元素——蹴鞠,是足球的原型,起源于淄博,代表了淄博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其设计的各种队形图案,以及舞蹈动作,非常完美地表现出了中国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柔和;在用乐上,此群舞设计运用了齐国古韶乐,大有孔子当年慨叹的“闻韶”可以“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群舞《瓷声玉振蹴鞠情》运用这一系列的中国元素,特别带有古齐国风范的元素使得该舞蹈呈现出了极强的中国特色。很多人以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对红色和黄色是情有独钟的。这样的论断,确实是显而易见的。红色是为了辟邪,后来代表了喜庆;黄色是土地的颜色,在过去的中国文明中,土地是国人生存生活的根本,后来黄色成了帝王的基本色。还有一种色彩,在中国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蓝色。在中国瓷器中有一种最珍贵的瓷叫景泰蓝,以及后来的各种制服蓝色调居多,更重要的,我们把对未来的美好构想称为蓝图。所以,笔者总结,蓝色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中是梦想的颜色,如大海一般充满着深不可测的魅力。卢石磊的群舞《瓷声玉振蹴鞠情》在色彩的运用上,正是很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点。

二、丰富的民族情怀

鲁迅先生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众多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民族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惯及文化,才凑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汉代散文大家司马迁在其通史巨著《史记》中曾经有一句至理名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我们为什么将“风俗”连用的根本原因。不仅不同民族的风俗会不一样,即使同一民族,不同地域的风俗也是不一样的。就中国的地理位置看,其跨越的经纬度都较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真正优秀的艺术家,就是应该要用一颗善感且滚烫的心,感受中国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和民俗艺术。在笔者看来,卢石磊就是一个善于运用民俗艺术熔铸进自己的群舞创编中的编舞者。比如,她的群舞《剪花花》,就运用了中国民俗中最重要的一个文化元素——剪纸,让这样的一种带有祈愿和祝福的民俗艺术形式融进了群舞编排中,向欣赏者展现了一个别样的舞蹈世界。2017年在山东省第四届大学生音乐专业基本功比赛中,这一群舞获优秀奖,这在专科类高校中实属罕见。另外,卢石磊还编导了一个群舞作品《跳弦》,在2017年山东省第十五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荣获业余组一等奖。这一作品,是其吸收了流行于云南省中部和南部红河、石屏、建水等地彝族支系尼苏人的一种舞蹈样式,再进行改编和造型打磨,就形成了这个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文化情怀的群舞作品——《跳弦》。再如《春知沂蒙》,又运用了胶州秧歌的元素,使得这一舞蹈实现了刚与柔、粗犷与细腻的双重表达,与中国精神不谋而合。

三、昂扬的精神情操

昂扬、积极的正能量,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这在各种艺术创作中,都可见这种民族精神的影子。我们知道,就戏剧而言,分悲剧、喜剧、正剧。在西方,悲剧创作非常丰富。但是,当我们仔细回顾中国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真正属于悲剧种类的非常少。即使是那些看似悲剧的文学作品,经过千难万险后,一般终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这又变成了正剧。出现这种状况,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因为,我们希望经历磨难最终会看到彩虹,我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满满的正能量。

笔者认为,这一文化特色应该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思想有关。这一核心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已经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一思想熏陶下的中国人,大多数必定是彬彬有礼、善于忍耐、学会宽容的人,也是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的人。于是,积极向上也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支撑我们战胜一切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直至走向美好的明天。关于这一文化元素,在卢石磊的群舞创作中,用的最多。比如其编排的群舞作品《且吟春语》《万紫千红》分获山东省第十二、十三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一等奖,群舞《春知沂蒙》获淄博市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群舞《鲜花的祝福》获淄博市“庆七一”舞蹈电视展演金奖;还有,其编排的大型群舞作品《锦绣家园》,在山东省第二节老年人运动会开幕式、山东省第二十二届省运动会的开幕式和山东省第八届残运会开幕式上进行展演,获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另外,其编排的群舞《展翅飞翔》在中国足球乙级联赛的开幕式上进行演出,让参会的各界人士备受鼓舞。

正是基于卢石磊老师对中国文化的细致把握和体会,使得她编排的各个群舞作品一经面世,就广受好评。这是舞蹈的魅力,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艺术,只有融进文化,才使得艺术作品有根基,能立起来,成为有内涵的艺术。只有到这个时候,艺术作品也就变得更有味道,更加内蕴丰富且直击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这样的艺术作品,在每一个观赏者眼中便已成活,成为了一个有生命的存在。

猜你喜欢

群舞意境舞蹈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剧中群舞编排的重要性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群舞冲纪录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卢石磊的群舞教学剪影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