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与地方

2018-02-08

中国教育网络 2018年12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竞赛

清华超算团队获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总冠军

11月15日,2018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SC18)在达拉斯落下帷幕,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超算团队摘得总冠军,总分88.398分(满分100分),高出第二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11.518分。

至此,在2018年三大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ASC、ISC和SC中,清华大学超算团队包揽了全部三项竞赛的总冠军,实现了继2015年后的又一次“大满贯”。这也是清华大学超算队伍在此三大国际性大学生超算竞赛中累计获得的第11项冠军。

据悉,参加本次竞赛的清华学生超算团队成员主要由计算机系于纪平、余欣健、何家傲、郑立言、赵成钢和交叉信息院娄晨耀6名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组成,由参加过多次国际竞赛的高性能计算所研究生曹焕琦、冯冠宇和王邈担任技术支持,指导教师为计算机系副教授翟季冬和博士后韩文弢。同时,本科生唐适之、陈宇、顾煜贤、陈晟祺和张晨5位同学参与训练。

本次竞赛共有来自全球15所高校的本科大学生组队参赛。清华大学作为唯一一所内地高校参赛。比赛要求参赛队伍在总功率3000瓦的限制条件下,自行搭建计算集群并在集群系统上进行6个应用程序的性能比拼。在48小时的竞赛中完成超算集群的性能基本测试HPL(直译为高性能线性系统软件包)和HPCG(直译为高性能共轭梯度),大规模机器学习,核裂变链式反应的稳态求解与模拟,论文复现——特大地震模拟,现场公布的神秘应用等内容。

据了解,全球超级计算大会(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简称SC)是国际超算领域的顶级会议。作为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SC比赛是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顶级赛事,每年举办一次。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成立

11月24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成立大会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为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广东省教育厅发起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首次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研讨,并积极支持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由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联合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均可参与。联盟组建不仅得到省内高校的积极响应,还得到了港澳高校的积极支持,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13所高校前来参会。据悉,联盟未来将吸纳粤港澳大湾区的专科院校、高职院校参加。

联盟是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开放性的高校联盟,其主要职能是开展各类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建设互联互通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推进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盘活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优质课程,推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可和学分互认,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等在线开放课程,帮助高校构建齐全的学科资源,协助联盟成员申请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联盟内高校可以免费享受联盟平台上所有在线开放课程及相关资源、平台软件支持服务、学校专属人员服务,参与联盟组织的各类教师发展培训活动、课程建设沙龙、相关评优比赛等。

联盟平台由多个平台集成建设而成,采用多平台合作方式,向主流课程平台开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课程教学、管理平台。

燕山大学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

近日,燕山大学正式出台了《燕山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建设方案》,在学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新工科专业方向建设的基础上,统一协调学校相关课程资源、实践场地、产学合作相关事宜,正式启动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的建设工作。

在国家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浪潮中,燕山大学着眼校内学科专业布局情况,聚焦新经济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整合学校现有专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新工科专业方向。目前该校各新工科专业方向建设已开始实施建设计划,预计本月底各专业将完成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编写。

据了解,燕山大学开展的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和新工科建设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燕山大学培养了大批高精尖的科研人才,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近日,在机器人与自动化、智能控制研究领域,该校校友侯增广当选IEEE FELLOW(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最高等级会员)。

青海召开教育信息化2.0解读研讨会

为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近日,青海省电化教育馆组织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2.0解读与实践探索交流研讨会。

据了解,目前,青海省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基础环境支撑能力已经大大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项目累计下达资金4.57亿元;中小学“班班通”覆盖率达98%,网络接入率达93.4%,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播放设备和资源包基本覆盖;建成录播教室348个,计算机教室1875个。但青海省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整体现状与信息化新技术及终端高速发展的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会议要求全省各地要进一步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2.0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大力开展各种培训和应用活动,提升全省师生信息化素养。

广东助百万中小学教师漫步“云端”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广东省教育厅近日召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会。为向管理、施训、学习者提供“一站式”服务,2014年,广东投入近200万元专项经费,打造集项目组织、项目资源、教师能力测评、培训成果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给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好“最强大脑”,广东邀请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等不同领域的90位专家,组成专家库,“把脉问诊”课程开发、质量评估、成果应用等。

“广东省地情多样、教师数量大,各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层次、学科教师的需求多元,我们尽力开发‘自助餐’式的课程资源库。”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引进、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量体裁衣”打造本土课程资源库,目前已拥有1616门课程,包括技术素养类、教师专业发展类等多样课程,课程总学时4.3万个。

在广州,每名参与提升工程的教师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培训课程表,这是因为市教育部门不仅将提升工程覆盖到每所学校、每个学科,还把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为参与者设计清晰的学习路线图。

为让课程更符合需求,广东通过手机课堂、远程同步互动课堂等形式,分类、分层、分岗、分学科开展针对性强的混合培训。

北京人工智能助力新高考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们站在教室门口的电子显示屏前,即可完成人脸识别,实现自动化考勤管理。这个被称为智能班牌的小屏幕还融合了个人课表查询、选课查询、成绩查询等多种功能,学生只要将手环在智能班牌上轻触,个人信息即刻实时呈现,同时还支持语音查询。

在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一室一课表,一生一课表给学校的教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题,智能班牌管理系统帮助学校提高了走班管理效率。

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告诉记者,学校引入了智能化的排课软件,通过算法引擎,帮助学校优化课程安排策略和提升排课效率,极大程度满足了学生意愿。

在评价环节,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让教学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成为可能。据王华介绍,学校应用了一些智能化的学习软件,比如扫描学生平时作业的错题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江苏苏州名师“面对面”课程全免费

苏州市教育局启动“线上教育中心”建设,该市统筹全市名优教师资源,并贯通线上线下与课内外的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名师精品微课资源、名师在线互动问答、名师网络课程直播、在线学习行为分析等4大类教育服务,与未来教室的课堂教学系统形成联动呼应,建成时时处处可学习的课外教学系统。

2018年3月,该中心已在试点后面向直属和工业园区学校的12万名中小学生和1万名教师开放。据统计,自启动以来,该平台登录数已超过60万人次,日均访问量24734人次。截至10月,该中心共开展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主要学科的市级名师网络直播课339节,总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0万人次,观看课程回放超过27万人次。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