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针灸专业课程教育探析※
2018-02-08李明月徐一兰尚秀葵韩晓捷
李明月 徐一兰 陈 波* 尚秀葵 韩晓捷
(1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天津 301617;2 天津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天津 301617;3 天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1617)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1],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走向世界,针灸是先行兵,针灸是世界传统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针灸兼具人文与医学科学的多重属性,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是中华文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最佳载体[2]。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睐,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16个中医药的海外中心[3],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目前有18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灸疗法。2010年针灸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名录,成为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
中医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高等中医院校中将针灸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树立学生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教育的文化感染力和思想影响力。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到针灸专业教育中来,能够实现中医药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多重效果,既是专业教育的需要,又是思政教育的趋势。笔者将思政教育与针灸学的专业教学融合创新进行研究与探索,现将研究心得探讨如下。
1 思政教育与针灸专业教育融合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中医针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二者的融合问题已经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并在制度层面展开相关部署[5]。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重视思政教育与中医专业教育的融合,进行探索与研究。
2 思政教育与针灸专业教育融合是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体现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相辅相成,互相融合。中医文化“和”的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的价值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医文化“仁”的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的价值取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中医文化“精诚”的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的价值准则,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6]。
3 思政教育与针灸专业教育融合是中医针灸教学现状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的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都较为单调,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大都与专业课程没有交集,一方面使得学生忽视思政教育重要性,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教育缺失思政教育的引导,学生往往产生迷茫、困惑的情绪。
首先是中医院校学生对中医的误解或轻视。他们在高考选报专业时往往对中医没有充分的了解,大多认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被其自身的神秘和魅力所吸引,然而真正开始学习时才发现充满挑战。中医学建立在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与学生以往学习的现代学科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差异,短期的学习很难形成中医思维,影响了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怀疑中医的科学性。此外,面对枯燥晦涩的古代医籍,大量需要记忆背诵的基本理论,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甚至会让他们打退堂鼓,部分学生选择退学,重新参加高考。此外,由于近年来医患纠纷的频发现象,对医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热情下降、对专业的喜爱度不高,甚至部分学生表示以后不会从事医疗行业,尤其不愿从事临床工作[7]。因此,思政教育与针灸专业教育的融合十分重要,在专业教学中根据学生出现的思想情绪,及时分析纠正,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中医针灸学习观与学习方法。
4 思政教育进入针灸专业课堂的具体举措
4.1 针灸医籍中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的研究 组织学生整理收集古代针灸医籍医案,分析挖掘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一名医生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职业操守和行医规范。以华佗为例,《三国志·华佗传》保存下来的十六则医案中,患者的身份有彭城夫人、甘陵相夫人、郡守、汉司空行车骑将军曹操、广陵太守陈登、李将军妻等达官贵人;也有府吏、县吏、军吏、督邮等下层吏员;还有东阳陈叔山小男等平民,甚至还有行路途中所遇的无名无姓的普通百姓。不论患者的身份地位高低,贫富贵贱,华佗都根据病情需要给与了精准的诊治,体现了一个从医者“仁”“精诚”的医德医风[8]。
4.2 中国针灸国际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4.2.1 中国针灸的国际魅力——专业自信、文化自信以讲座、视频、博文等不同途径与方法,从教师、外国记者、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等不同视角,介绍针灸走向世界的几次重大事件和其中几位贡献者、推动者的身平事迹,以及针灸当前在国际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医疗卫生、经济社会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树立学生专业自信,中华文化自信,学习针灸老一辈工作者以及当代国际针灸传播者的敬业精神,坚信中国针灸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
4.2.2 中日韩针灸国际标准之争——时代责任、历史使命 通过追踪最新文献、调研考察,让学生了解日本、韩国在中医针灸领域的工作进展,特别是在国际范围内对制定中医针灸相关国际标准所做的部署与工作,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日韩对中国针灸形成的倒逼机制,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意识到时代责任,历史使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报效祖国培育,坚信国际针灸标准应当由中国主导制定。
4.2.3 西方针灸的崛起与演变——继承创新、奋进开拓 通过最新文献学习,网络新闻报道,结合海外华人针灸工作者访谈,让学生了解“西方针灸”的起因与本质,让学生理性地看待西方“反针灸”事件,让学生树立“西方针灸”“干针”不是独立于针灸范畴的医疗技术,而是中医针灸的一部分,让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在针灸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针灸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传统针灸知识,也应学好学会现代科学技术与研究方法,教育学生应当继承创新,奋进开拓,维护中国针灸权益,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小结
针灸既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中国极具魅力的世界名片。思政教育与针灸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对针灸名家及针灸典型医案的介绍,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针灸学教育中通过介绍针灸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力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自信,有助于学生对中医文化、中华文明的认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愫。通过对中日韩“针灸”国标标准争夺、西方“反针灸”事件的剖析与反思,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标准化、规范化在中医针灸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科学证据、现代研究在中医针灸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