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率先构建现代化智慧交通和物流体系
——浙江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解读

2018-02-08杜平

浙江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大通道义乌枢纽

□杜平

大通道是现代化浙江的发展轴线,大通道是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的重要支撑。行动计划目标着重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和城区三个“1小时交通圈”,构建海陆空多元立体、无缝对接、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十大富民强省行动计划”总体部署,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力支撑而制定的。

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浙江大港口、大枢纽、大流通网络化格局初步形成,开放互通优势日益显著,港航物流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立。但适应创新强省开放强省贸易强省、与国家战略无缝对接的大通道布局建设滞后,存在大的骨干流通通道、港口枢纽国际化功能短板,对外辐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都市区之间缺乏统筹协调、主体功能区生态优势有待进一步彰显;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不健全,海港陆港空港等港口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等诸多短板。

大通道犹如大动脉、引领大格局、促进大发展,因此大通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通道建设,可以有效支撑浙江“两个高水平”“四个强省”和“六个浙江”建设,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促进省域城乡联动发展,促进浙江东西陆海双向大开放。大通道建设,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可以充分实现大湾区经济区域之间的快速便捷、大花园旅游区域之间的通达通畅、大湾区的“快进”节奏与大花园的“慢游”生活有机结合,促进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生产力布局优化,促进全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资源要素充分流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行动计划充分体现了交通强省和现代化浙江建设目标

行动计划着眼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打造现代交通强省和支撑“两个高水平”现代化浙江建设。

大通道是现代化浙江的发展轴线。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通道是现代化浙江的发展轴线。大通道,首先是物理空间上的一个有形概念,是由一系列大能力、高速度的综合交通运输线路和功能、规模、形态各异的站场枢纽组合形成,是推动全域整体规划建设布局的重要抓手和载体。通过若干条大通道规划建设,优化布局、补齐短板,将完整构建浙江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的主骨架,也将形成一个高效的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从而为高水平建成现代化浙江奠定坚实基础。大通道犹如一条条主血脉,对内连接各大都市区、城市群和增长极核,对外无缝连接长三角、辐射全国、联通全球。

大通道是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的重要支撑。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大通道建设不仅包括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强省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也包括支撑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湾区大通道、引领大花园建设的美丽大通道;不仅包括沪嘉甬、杭绍台、杭温、衢丽铁路等大型的线性工程,也包括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金华—义乌都市区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不仅包括金甬舟、杭甬等铁路公路,也包括京杭大运河、通用航空等水运航空建设;不仅包括宁波舟山海港、义乌国际陆港、萧山国际机场等海陆空港口建设,也包括“互联网+”信息港、“数字丝绸之路”通道建设。因此,大通道是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

大通道将有力推动浙江“四个强省”建设。大通道不仅是物理形态上的有形通道,更重要的是各类要素在通道内流动形成一条经济通道,互联互通发展形成产业、创新、开放等战略大通道,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叠加共享政策红利,推动“一带一路”为统领的开放强省和创新强省建设,助力“两个高水平”目标加快实现。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为例,通道沿线进出口贸易占全省比重高达55%,舟山、宁波、绍兴、金华的开放性平台在全省是最密集的。沿线有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中国浙江(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义乌国际陆港、义新欧国际班列、海关特殊监管区和保税区,还有近百个开发区园区和高新技术区、数十个省级市级特色小镇以及在筹建的义乌捷克小镇、金华中非国际文化合作交流示范区等。通过金甬舟铁路、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宁波机场扩建等项目建设,无缝衔接各大主体,构建形成一条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国际开放型经济大通道。

行动计划围绕高效便捷的三个“1小时交通圈”来布局

行动计划目标着重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和城区三个“1小时交通圈”,构建海陆空多元立体、无缝对接、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省域1小时交通圈”是指重点通过高铁建设实现省会杭州到各设区市的1小时交通;“市域1小时交通圈”是指主要通过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建设实现设区市中心城市到所辖各县域的1小时交通;“城区1小时交通圈”是指通过地铁、轨道交通等建设,深入实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程,实现城市点对点之间1小时内达到。

行动计划目标设定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突出“精、高、强”三个关键字。

关键字一:“精”。针对浙江交通短板,精准发力,新增高速铁路1400公里、高速公里1000公里,高等级内河航道超过1700公里、省际接口42个,通道网络加密拓展,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消除省际断头路、瓶颈路。譬如,浙江还有地方没有高铁甚至没有高速公路,存在不少的省际断头路、瓶颈路,这与交通运输现代化目标有差距。未来,要在这些方面精准发力,布局高铁、高速公路、航空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消除省际断头路现象,一体化畅通长三角。同时通过征求各部门各地以及各级领导的意见建议,精益求精,选择了沪嘉甬铁路、金甬舟铁路、杭衢铁路、龙丽温高速公路、杭州萧山机场枢纽等十大标志性项目重点推进。

关键字二:“高”。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建设高速铁路、智慧公路,枢纽衔接一体高效,物流体系降本增效,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根据计划,到2022年都市区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850公里,四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四大都市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较为完善,杭州、宁波、温州三大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建成;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400万标箱,年均分别增长7%和8%左右,宁波舟山港保持世界第一大港水平;物流信息化水平超过80%,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较2017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5年,90%以上县(市)通高铁、有机场,交通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绿色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社会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建成更绿色、更智能、更可持续和更具竞争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关键字三:“强”。一是建设计划体现低碳环保绿色,运输更安全更可靠,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减少交通污染改善环境。全面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变交通运输方式,发展智能化交通物流,包括应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创新应用PPP等交通投融资新模式。二是建设计划涵盖了铁路、港口、公路、航运等交通各领域,突出民生公共服务,突出交通强省建设,体现浙江从“富起来”向“强起来”思路转变。百万人口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衔接覆盖率达100%,村客运车辆通达率达100%,“互联网+”便捷交通广泛应用。同时,建设计划项目投资充分考虑到省市县各级财政综合承受能力,运用丰富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2018-2022年五年投资估算1万亿元、计划投资7500亿元,约占未来五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左右,少花钱办大事。

行动计划聚力“三大通道、四大枢纽、四港融合”五大建设工程

围绕上述目标,行动计划十分明确地提出“三大通道、四大枢纽、四港融合”五大建设工程主要任务。即实施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为主轴的开放通道建设,以沪嘉甬铁路为代表的湾区通道建设,以杭衢铁路为代表的美丽通道建设,以及四大都市区综合枢纽建设,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融合建设工程。

(一)三大通道

行动计划确定的三条大通道建设各有功能特色,都有自身的空间特征,且非常具有针对性,针对存在短板实施项目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譬如,由于交通物流和通关体制机制原因,作为中国最大小商品集散地的义乌,9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宁波舟山港走出去,还有一些是通过上海港走出去。但从金华义乌到宁波,目前主要是公路和一条绕着走的铁路,时间成本、物流成本一直下不来;宁波舟山港和义乌港之间的主要交通干道,以及港口海铁、江海联运“最后一公里”中转接驳短板明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义甬舟大通道是浙江开放强省的主轴。通道布局呈“H”型骨干交通网,左边一头金华义乌西联“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右边一头宁波舟山港东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间一轴就是金甬舟铁路、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等连接起“一带”与“一路”,连接环杭州湾大湾区和浙西南大花园核心区,形成以货运为主的“一轴两辐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打通开放强省建设的堵点痛点。重点强化省际间高水平互联互通,对内辐射拓展广大内陆腹地,连通安徽、江西、福建等,实施杭临绩铁路段、千黄高速、衢宁铁路、金华至松阳龙泉铁路、横店至缙云城际铁路等项目;对外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突出完善国际运输网络,重点实施杭州、宁波、温州三大国际机场改扩建及码头建设等项目。

——湾区大通道。湾区大通道可以说是浙江创新强省的主轴。通道布局呈“D”字型骨干交通网,构建形成“一环一带”客货运并重综合交通网络,一环是环杭州湾铁路、杭甬智慧高速公路项目组成,一带是沪嘉甬高铁等项目构成,打通杭嘉沪创新通道、杭甬一体化通道和沿海海洋经济通道的堵点痛点。重点实施沪嘉城际轨道交通一体化、沪乍杭铁路、沪苏湖铁路、通苏嘉铁路、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等项目,谋划推进杭甬城际铁路建设,提升环杭州湾现代综合交通功能,推进湾区轨道交通一体化,创建绿色智能交通示范区,积极接轨上海大都市区,吸引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为打造浙江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夯实基础。

——美丽大通道。美丽大通道则是浙江绿色发展的主轴。通道布局呈“A”字型骨干交通网,杭州都市区综合交通枢纽是A字型的塔尖,西线是杭衢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扩容为主建设,东线是杭温铁路、龙丽温高速公路项目,中线一横是衢丽铁路、温武吉铁路项目,打通浙西南生态旅游通道的堵点痛点。强化杭温都市区与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快速有机联系,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支撑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发展,充分体现了“八八战略”提出的发挥生态优势、发挥山海协作优势,打造绿色浙江、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同时提出新建一批山区通用机场,加快“通用航空+旅游”发展,推进建设京杭大运河美丽航道,创建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为打造绿色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大花园打下坚实基础。

(二)四大枢纽

行动计划提出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要求,着重打造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枢纽。四大枢纽有效辐射覆盖全省域、功能各有侧重,其中杭州、宁波枢纽两个目标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温州、金华—义乌枢纽两个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杭州国际枢纽。重点新建铁路杭州西、萧山机场站,完善杭州萧山机场集疏运体系,新建连接铁路杭州西站与杭州萧山机场的轨道交通快线,引入杭黄、杭绍台等高铁线路,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全国航空快件中心和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核心机场,推动杭州成为面向国际、辐射长三角、贯通中西部的重要国际门户。

——宁波国际枢纽。重点新建沪嘉甬铁路、甬舟铁路,谋划新建宁波铁路西站、宁波栎社机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宁波地铁、城际(市域)铁路和疏港铁路建设。加快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拓展江海、海铁、海河等多式联运示范通道,提升宁波舟山港国际枢纽港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将宁波—舟山打造成为面向亚太地区的重要国际港口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国际枢纽。

——温州国家级枢纽。重点推进温州龙湾机场改扩建和都市区轨道交通发展,加快建设市域铁路,完善温州火车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和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新建和改扩建铁路温州东、温州北站综合枢纽,加快温州绕城高速北线二期和西南线建设,推动温州港转型升级,将温州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东南门户枢纽城市。

——金华—义乌国家级枢纽。重点谋划推进金华(义乌)至衢州、金华至台州等城际铁路,加快金义东等市域铁路建设,谋划实施金武永东线等轨道交通项目,强化义乌国际陆港枢纽功能,开展浙中国际干线机场和横店通用机场升级为运输机场研究,将金华-义乌建设成为连接我国东南沿海与内陆地区的长三角南翼重要枢纽节点。

(三)四港融合

四港融合建设自成一体,关键是通过信息港为纽带联动推进海港、陆港、空港融合发展。重点深入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示范、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八大行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交通物流活动深度融合,促进物流数字化建设,加快公铁、海铁和海空公多式联运发展,加快建设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体系。深化港口一体化发展,打造宁波舟山港为龙头的世界级港口集群和国际一流港航物流枢纽。深化空港一体化发展,整合省内机场资源,打造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龙头的世界一流机场集团。深化陆港一体化建设,打造义乌国际陆港为龙头的连接“一带一路”的陆上桥头堡。深化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争取设立中国义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改革创新,推动电子商务模式和服务标准国际化,建设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试验区。

行动计划重中之重是高质量推进十大标志性项目建设

围绕“三大通道、四大枢纽、四港融合”,行动计划重点安排了70项包括铁路与轨道交通、公路、机场、水运、枢纽等在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万亿元,2018-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7500亿元,重点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其中既有铁路又有公路,既有机场枢纽也有水运航道项目,体现海陆空。十大标志性项目也是行动计划的最大亮点,将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沪嘉甬铁路。项目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沿海通道重要组成,是支撑浙江大湾区建设、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快速连接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的通道主轴。起自沪杭客专嘉兴南站,初步研究经嘉兴市南湖区、海盐县,跨杭州湾至宁波接入宁波西站,全长约130公里,总投资约294亿元。同时北向积极谋划实施沪杭城际,向南积极谋划实施宁波经台州至温州高速铁路,形成贯通浙江沿海的高速铁路大通道。

杭温铁路。项目是国家PPP铁路试点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双示范”项目,是浙江打造省会杭州至各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和促进杭州、温州都市区高水平互联互通的重点项目。一期新建杭长客专义乌站至沿海铁路永嘉站,线路长度约201公里,总投资约390亿元,计划于2021年前建成。二期新建杭州至义乌段,线路长度约114公里,总投资约206亿元。

杭绍台铁路。项目是国家PPP铁路试点示范项目,是打造省会杭州至各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的重点项目。北起杭甬客专绍兴北站,南至甬台温铁路温岭站,线路全长224公里,总投资448亿元,计划于2021年前建成。

金甬舟铁路。项目由金甬、甬舟铁路两个段组成,金甬全长185公里,总投资290亿元,国铁Ⅰ级双线,设计行车速度160公里/小时,预留200公里/小时,计划于2020年前建成通车;甬舟铁路全长91.9公里,总投资约238.8亿元。项目是连接宁波舟山港与义乌国际陆港的快捷通道,西向延伸对接浙赣铁路和衢州至丽江铁路,成为浙江东西双向辐射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开放通道。

杭衢铁路。项目是沪昆铁路杭衢段第二通道和长三角城际快速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设衢州西站,加快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是推进大花园核心区建设和杭衢同城化发展的标志性项目。自杭州西经富阳接杭黄铁路桐庐站再进建德东到衢州西延伸至江山,全线长约240公里。其中衢州至建德段,北起建德接杭黄客专,经龙游至江山连沪昆高铁,路线正线长约124公里,工程投资估算227亿元,计划2022年前建成。

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项目是浙江创建绿色智能交通示范区的试验性项目、标志性项目,将打造一条“智能、快速、绿色、安全”的智慧高速公路,成为未来高速公路建设的示范项目。全长152公里,其中宁波段一期56公里,总投资175亿元,2022年完工;杭绍段及宁波段二期96公里,总投资319亿元,是支撑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宁波舟山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疏港线。

龙丽温高速公路。项目是溧阳至宁德国家高速公路(G4012)在浙江省的组成部分,建成后文成、泰顺通高速,是实现浙江省陆域县县通高速的项目。全长约128公里,总投资约234亿元,包括文成至泰顺段和文成至景宁段,2021年前建成通车。

铁路杭州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铁路杭州西站及湖州至杭州西至杭黄铁路连接线投资约250亿元,主要引入商合杭、杭武铁路杭临绩段、杭温、沪乍杭等铁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多种交通方式和文化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是支撑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和2022年亚运会顺利召开的重要交通保障工程。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包括新建T4航站楼、杭州地铁1号线、7号线、机场快线及杭绍台高铁二期、杭黄高铁至机场联络线等,总投资约200亿元,争取亚运会前建成。项目是支撑杭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集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多种方式于一体,对提升杭州大都市能级、国际化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京杭大运河(浙江段)航道整治。包括杭州段、湖州段、嘉兴段、宁波段,新建和改造三级航道122公里,同时实施京杭运河二通道工程,总投资约200亿元。杭甬运河主要是推进宁波段三期。该项目是浙江实施港航强省和内河水运复兴计划的重点项目,北向连接长江黄金水道,南向通过杭甬运河联通宁波舟山港,对发展江河海联运、推进完善浙北高等级内河水运网等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大通道义乌枢纽
京港澳高速:版图上的“黄金大通道”
义乌展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关于物流大通道你需要知道这些
福建“物流大通道”畅通正当时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