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平等与资源均等: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价值取向
——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
2018-02-08刘同君
刘同君
(江苏大学 法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之基,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国制度建设之首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直面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关键在于重构权利平等、资源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江苏大学石宏伟教授、金丽馥教授的学术专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可为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整合的政府决策与学界探讨提供理论借鉴。
1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与逻辑
社会保障制度之于人类社会已走过百年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需求中产生、于坎坷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在近70年的成长印记中,在一个人口大国,为改善民生福祉、稳定社会大局、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适应建国初期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自诞生之初即存有缺陷”[2]17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却未有松动反而愈加体现出制度的强势,农村与城市不仅体现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更体现在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水平上未见缩小反而逐渐拉大的差距。制度设计的背后有其确定的价值取向与逻辑理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基本经济制度上的体现即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划分,其中公有制又分为全民所有制(即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以城市为代表,集体所有制则以农村为载体,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以及“三农”问题也就此产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最突出特征乃是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主体身份的二元化,这种二元化的主体身份经法律制度确认则表现为法律关系主体的二元化,并最终在法律施行的过程中体现为主体权利的二元化。主体权利的二元化本质上是主体权利的不平等,而主体权利的不平等必然招致资源配置的不均等,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亦不例外。
2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平权的战略与理念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3]。同时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3],“新型城镇化”战略首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并迅速成为十八大之后中国政府推动城镇化工作的施政方向。“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城镇化之处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其核心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中的“人”,应该是超越了一切差别的人的既有标准,应该是“人人、所有人”[4]124。那么,以“所有人”的“什么”为本呢?人的需要是共同而有差异的,因而“以人为本”理念所关照的应该是以“所有人共同需要”[4]124,而这个“共同需要”体现在制度设计上即是权利。这就要求新型城镇化战略统领下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在制度设计上应该以全体公民的平等权利为本、以社会保障资源配置的均衡为本。在社会保障领域一切对人进行差别的、对人的权利进行差别的、对资源配置进行差别的制度政策都是与新时代施政理念背道而驰的。
3 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与框架
由江苏大学石宏伟教授、金丽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一书已于2016年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内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领域的学术力作。该书立足于我国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国情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背景,综合运用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新型城镇化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分析工具,以城乡一体化视角切入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全面梳理、深刻剖析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对当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具体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合当下我国城乡社会保障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突出问题,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的设想与路径。
基于上述研究思路,该书总体叙述架构共分十章:第一章为导论,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与重大意义,系统梳理当前学术界在该选题上的研究进展,以期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获取新的学术增长点,从宏观上整体厘清和勾勒了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并对该选题所使用的的研究方法逐一予以阐释。第二章对选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所涉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作出界定,厘清该选题研究框架的逻辑起点。在分析工具选择上,该研究综合运用西方社会保障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等中西方理论工具,为选题的推进提供宏阔的理论视野与分析基础。第三章全面梳理了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深刻总结了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分立的客观原因与经验教训。第四章至第七章,从中观视角对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全面考察与系统反思,在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具体制度发展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具体领域制度建构的设想。第八章至第九章,则是从微观视角聚焦我国特定主体、不同地区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第八章考察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基于城乡的不公与缺漏。第九章通过比较我国东西部地区省份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中的实践经验与推进困境,藉此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第十章提出了推进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法制保障机制,对理论基础、逻辑思路与具体内容等制度建构要素进行阐释,从权利平等、资源均等视角提出推进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制度设计模型。
4 社会保障研究领域学术增长点的找寻与生成
基于以上分析框架,该书秉持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主体权利平等、资源配置均等的研究理念,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互动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走向一体化的艰辛画卷。从整体上考察,对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者而言,书中蕴含的理念、视角与方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领域的有力推进。
从研究理念的角度看,该书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背景,基于权利平等与资源均等的价值理念,整体系统反思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浓厚的“三农”情怀、深厚的理论学养和强烈的学术担当借以城乡一体化视角为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整合统一建构模型,开辟路径。细读此书,落笔之处充满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利不等、资源享有不均的殷殷关切,充满了对国家改革整合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热切期待,这份关切与期待体现的是学人的信仰,是知识分子的担当,也让此书不仅具有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深度,更有一般学术著作所不具备的学术温度。
从选题所涉学科和理论工具的角度看,该书在以新型城镇化为时代背景和政策背景审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可行路径时,综合运用了城乡一体化理论、西方社会保障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等分析工具,理论分析视角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并以中西方学术理论互动融合为基础,以城乡一体化视角切入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的研究,展示了该书宏阔的研究视野和深厚的理论根基,一改既有研究成果中学科与理论单一薄弱之研究倾向,为社会保障领域研究带来了一股新风,开辟了一条新路。
从体例安排与内容铺陈的角度看,该书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示了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改革的曲折历程。宏观层面,该书介绍了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分设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中观层面,该书系统性地分析了城乡社会保障领域具体制度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与重塑路径;微观层面,该书聚焦以失地农民为代表的特定利益群体和以川苏为代表的东西部省份的城乡社会保障实践。这种宏观、中观、微观视角相结合的逻辑推进方式不仅让读者深刻意识到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改革的复杂性以及统筹整合的艰巨性,更为城乡社会保障研究领域学术同行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研究范式。
从研究方法角度看,该书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互动融合。理论分析方面不仅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等传统理论工具,而且将城乡社会一体化理论、新型城镇化理论等最新理论成果纳入研究视野,这极大丰富和扩展了选题的理论境界与分析深度; 实证研究方面,该书以对代表性利益群体和东西部省市的田野调查充实和巩固理论分析观点,使得该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厚度的结合上取得了既有研究所缺乏的理想效果。定性分析层面,该书通过对城乡社会保障所涉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问题的梳理,厘定选题研究的逻辑起点与分析框架; 定量分析层面,该书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田野调查数据的科学整理与分析,为定性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互动结合虽属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方法,但该书在将两者有效融合的尝试上确立了可为后来学术同行学习借鉴的范例。
5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领域改革渐入深水区,“‘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5],无论是权利平等抑或资源均等,均有赖于将此两种价值理念熔铸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重塑之中。《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一书作为国内探索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整合的学术力作,值得学界仔细研读,此书的出版也可为政府在城乡社会保障领域的制度整合提供科学思路和可行方案。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 7529.htm.
[2] 石宏伟,金丽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 65.htm.
[4] 付子堂.法理学讲演录: 第七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 郑秉文.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成就卓著[EB/OL].[2017-10-27].http://paper. people.com.cn/rmrb/html/2017-10/23/nw.D110000renmrb_20171023_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