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仍然出自脚板
——以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月评好稿为例
2018-02-08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湖北 襄阳 421021)
湖北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鼓励记者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集团从2016年3月起,实行月评好稿制度,每月评出一等奖作品1件,二等奖作品2件,三等奖作品10件,并分别给予奖励。笔者有幸参加月评好稿活动,经过对所评稿件的梳理发现,好新闻仍然出自脚板。
脚板让新闻理直气壮
2017年8月,襄阳日报传媒集团一篇题为《金融扶贫需加大力度——南漳、保康、谷城三县扶贫贷款情况调查》,被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表扬。这篇稿也被评为当月好稿。
这篇稿件的起因是,保康县寺坪镇峡口村一贫困户因为得不到扶贫贷款而上访。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接到调查任务后,决定由笔者到当地调查。
笔者到寺坪镇峡口村后发现,这名贫困户因为单身导致不能获得扶贫贷款。当地农商银行负责人认为,单身汉如果经营失败,人跑了,找不到其他担责人,贷款就可能没有着落。
按理说,情况已摸清楚,调查任务已经完成,但笔者没有罢休,而是对峡口村130户贫困户进行采访,发现该村建档立卡的130户贫困户,只有20户获得农商行贷款。接着,笔者对寺坪镇部分贫困户进行采访,发现全镇3343户贫困户中,只有244户获得扶贫贷款。
襄阳市有保康县、谷城县、南漳县3个山区贫困县。笔者又分别对谷城县、南漳县两个山区贫困县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采访,发现谷城县11678户贫困户中,仅370户获得扶贫贷款;南漳县19903户贫困户中,也只有834户得到了扶贫贷款。
为了慎重起见,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将稿件送呈相关金融机构核实。没料到,他们态度傲慢。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决定,笔者采写的调查,先以内参快件报送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李乐成同志很快批示,要求襄阳市委副书记王铭德和原襄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慧召集襄阳市扶贫办机关、金融机构召开专门会议,专门研究并出台了加大扶贫贷款发放力度的措施。
襄阳市金融办一名负责人在会后说,之前,他们曾要求相关金融机构加大扶贫贷款的发放力度,但相关金融机构以各种数据表白自己已经做得很好。而襄阳日报传媒集团的调查事实清楚、数据详实、以理服人,让市领导、相关金融机构心里都有了一本明白账。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领导在月评会上认为,这篇内参新闻稿是用脚板写出来的好稿。没有脚踏实地地采访,就拿不出过硬的东西让人信服。
脚板让新闻接地气
2017年12月,襄阳日报传媒集团评选的当月好稿中,有一篇题为《甘泉润透村民心》。这篇稿件写的是2017年12月初,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通自来水的故事。
赵家山村通自来水,是襄阳市政府2017年的“十件实事”之一,通水仪式邀请了省、市10余家媒体记者到现场报道。从襄阳市到赵家山村,驱车需要近4个小时。记者们在上午8点以前就开车出发,12点左右才到赵家山村。当地党委、政府已准备了新闻通稿,记者到现场参加约半个小时的通水仪式。吃完午饭已经是下午1点半,由于路途遥远,大多数记者拿着当地党委、政府提供的新闻通稿便匆匆往回赶。笔者当时并没有匆匆离开,而是在赵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华的带领下,翻山越岭,走进了一户又一户村民家中,挖掘赵家山村通自来水前后的故事。
笔者在农户家中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天上下雨地下流,雨停三天人人愁。”还听到这样的故事:当地属喀斯特地貌,农户世世代代吃水窖中的水。有一个施工队在山上铺设供水管道期间,在一个农户家吃工作餐。吃晚饭时,有人让电工悄悄地将一只大灯泡换成小灯泡。因为水窖里有蚊子。在大灯泡下,饭里的虫子看的一清二楚,吃不下……还有一个村民说,以前这家的女娃不敢用白毛巾。因为水窖中的水时间长了,有了颜色,白毛巾用一次就变色了……
笔者将山民嘴里讲出的故事写入新闻稿件,让新闻带着浓浓的泥土香。因为深入采访,这篇稿件也获得一致好评。
脚板让新闻感动人
2017年12月,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月评好稿中有一篇题为《“三请”翠花住院》的通讯,也是笔者写的。
笔者曾随襄阳市卫生计生委工作人员下乡,检查襄阳市政府为适龄妇女开展免费“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在谷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勇向笔者介绍,有一名叫翠花的农村妇女,检查发现患上宫颈癌,却因家庭贫困不敢住院治疗。当时,襄阳市卫生计生委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回到市里,笔者却坚持留下。第二天一大早,笔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步行10多公里山路,来到谷城县石花镇翠花铺村六组翠花家。一路上,医护人员向笔者讲述了“三请”翠花住院的详细过程。在翠花家,笔者亲眼目睹了翠花家的贫困状况,听到了她一家人的心声。
原来,翠花第一次被要求住院治疗时,她的丈夫王祥书说:“医护人员,不是我不相信你们,你们也看到了我家的情况。翠花和儿子都有病,病情时好时坏。全家人就指望我一个人种3亩田生活。我们没钱住院,只能听天由命。谢谢你们的好意!”
翠花第二次被要求住院治疗时,她对医护人员说:“我虽然不完全知道自己患上了什么病,但对自己的病情,心里是清楚的。我相信你们的话,也相信你们的医术。但是我一人住院,动手术少说也要几万元。我的病可能治好,但家里肯定负债,我不治了。”
医护人员第三次到翠花家,当着村党支部书记赵坤洪和村医杨双萍的面,向翠花一家宣传了襄阳市政府的健康扶贫政策,翠花和丈夫这才坐上一辆三轮车,离家去医院。这时,丈夫王祥书说:“我不担心,因为政府有好政策,我不会有经济负债。”
在“三请翠花”的过程中,患者及家人的心声,是笔者用脚板写出来的。因为真实,才感人至深。
脚板让新闻主题升华
2017年7月7日,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到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调研新农村建设。李乐成同志回襄阳后,指示襄阳市委研究室深挖尧治河精神。襄阳市委研究室召集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党委领导班子,共同商讨落实李乐成同志指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决定让笔者带领3名年轻记者组成尧治河报道组,完成这一重要任务。
尧治河村位于保康县、房县、神农架林区结合部,地处海拔10000多米以上。尧治河村是襄阳乃至湖北省的老典型。该村党委刚刚出版了10余本书,这些书集纳了尧治河村的历史、文化及多家媒体的报道,资料非常充足。
当年轻记者看到这些书后,兴奋地说,不用采访就可以写出稿件。但笔者坚持带领年轻记者住进尧治河村。我们在尧治河村共住了11天,走进了20多口矿井,召开了7次座谈会,走访了10多家化工企业,听了6次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我们分头翻山越岭,一共走访了40多户村民,听到了村民的心声。由于不适应走山路,几名年轻记者的脚上磨出了血泡。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接受任务时,确定的报道主题是:做好绿色发展的大文章。但是,我们分析用脚板收集来的素材发现,尧治河的发展经验,远远超出了预定的报道主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尧治河村通过不断探索,找到了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与村级实际的契合点。他们的转型发展是紧盯“绿色”两个字,绿色是发展的本色,落脚点在发展上。二是尧治河村始终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一理念,坚决杜绝了通过损坏环境,损害村民利益换取发展速度的现象。三是尧治河村始终坚持强化党建这个根本保障和支撑,动员群众,发展群众,形成党员能吃亏、干部能奉献、群众能吃苦的氛围。
针对采访获得的丰富素材,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湖北时提出的“四个着力”——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护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我们决定,改变报道主题,将“做好绿色发展的大文章”改为“‘四个着力’在尧治河村的实践”。这个想法得到了襄阳市委研究室和襄阳市委宣传部的支持。稿件见报后,获得一致好评。随后,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接到襄阳市委宣传部指示,还配发了一组共4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