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收获的时节
2018-02-08彭元正
人们常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殊不知这三秋就是指孟秋、仲秋和季秋。以此推理,孟秋就是秋天里最原始最浪漫和最多情的时节。
在2018年9月初的孟秋时节,备受世人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一片浪漫而多情的欢声笑语中降下了帷幕。要我说,今年北京的孟秋,丝毫不逊夏日的风采,凉意里充满着红火,丰收中舒缓着夏天的歌谣。
中非合作,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州,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土地面积为302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在地理上我们习惯地把它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等五个地区,共60个国家和地区。
源远流长的中非友谊,历史性地迎来了中非合作。那年月,中国人民坚定支持和无私援助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新时代,非洲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13亿多中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12亿多非洲人民也在追求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历史自然结成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目的只有一个: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然而,面对这种种美好,一些西方国家却把中非合作捏造为“新殖民主义论”,国内也有一些诸如“为非洲穷国家买单不合算”的言论。
笔者对于这些不同的声音,有话要说。
说什么呢?先说个来自于非洲的寓言故事吧—
很久以前有个盲人碰到一个人,便问道:“请你告诉我,太阳是什么样的?”那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个大铜盆。”说着,还顺手拿起一只铜盆敲了敲,盲人听到了铜盆的声音,心里记下了这声音。过了些日子,盲人走在路上,一阵铜盆声传进他的耳朵里,他以为是太阳来了,高兴地喊起来:“太阳来了,太阳来了。”结果别人都笑了。有个好心人提醒他说:“这不是太阳,太阳是有光亮的,就像蜡烛一样。”那人还顺便将一根蜡烛给盲人摸了摸,他就记住了蜡烛的形状。一天,别人给他一支短笛,他用手将短笛摸了摸,感觉到这不就是太阳吗?于是他又高兴地喊着:“我有太阳了,我看到太阳了!”其实,太阳和铜盆、短笛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可盲人仅凭一点局部的感知就认为自己认识了太阳,原因是他始终也没有弄清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这个非洲“盲人识太阳”的笑话和中国“盲人摸大象”的寓言都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说我们做人看事一定不能像盲人一样,只知道了皮毛,就说懂得了深浅;只晓得了外观,就言看到了本质;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就表白已经实现了“从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的飞跃”,这样认知的结果只能是走进“跟着感觉走”的死胡同,成为这两个寓言故事中被讥讽的笑柄。
中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对非投资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提强人所难的要求,共同走造福中非人民的共同繁荣之路,试问这是哪家的“新殖民主义”?中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是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符合国情、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请问这是为非洲“穷国家”买的什么单?如果我们不是听到铜盆声音就误认为是太阳,如果我们不是觉得摸着了大象的头就误认为大象长得就是这个样,那就不会有这些偏见怪论了。
非洲国家兄弟的话或许更有说服力。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说,中非合作“非洲获得了看得见的好处”;几内亚总统孔戴更是实话实说,“中国投资解了我们燃眉之急”;尼日利亚的《先锋报》是这样评价中非合作的:我们的合作要看全面和长远。与西方不同,中国不霸道,它没有宣称它的敌人必须是我们的敌人,也没有要求盟友加入地盘争夺战。中国人告诉我们,蜡烛不会因点燃其他蜡烛而失去光亮,而是让世界更加明亮;几内亚一个小女孩在接受外媒记者采访时是这样说的:“西方人拿出数十亿美元建造公路,但他们从未建成。但如果你看到两个中国人干活,你就知道,那个公路将在两个月后建成。”
孟秋的时节,中非合作丰收在望的季节。中非之合作,留意了,读懂了,看透了,你就会送上美美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