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内功 提高图片报道质量
——融媒体语境下党报摄影记者如何应对挑战
2018-02-08
(柳州日报社,广西 柳州 545007)
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王天定曾表示,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不能仅仅提供一些照片给报纸,还要学习如何立体化、全方位地进行新闻图片构建,以及新闻图片故事的撰写,将采访、拍摄、文字等专业性进行全面展示。融媒体时代倒逼摄影记者走更加专业化、全面化的专业发展道路。如何认清形势、练好内功,在工作中系统学习照片的视觉传播规律,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以更高质量的图片赢得广大受众的尊重和信任,以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牢固的人文精神去应对新挑战,是需要党报摄影记者需要认真回答的一道严肃的课题。
党报摄影记者面临新挑战
都说融媒体时代是“读图时代”,的确是这样。相较于文字报道,读图效率更高。照片具有的视觉直观性的特点,使读者省却了通过联想才能还原事件场景的时间,缩短了读者与新闻对象之间的距离。有人把文字新闻、口语广播和图片新闻在传播时效上的差异作比较,把读生动形象的文字、听生动传神的广播节目称为“渐入佳境”,而将阅读图片报道称为“一见钟情”。因此相对于文字、图片报道,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人们肯定更愿意阅读图片新闻。但在电子信息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有智能拍照手机,人人都是“摄影记者”。在各种新媒体终端上,第一时间的现场新闻图片往往不是专业摄影记者拍摄的。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往往是摄影记者接到通知赶往现场时,网友早已经将现场照片传到编辑部了。例如,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新华社当晚9时许发布的第一张现场照片,就是来自一名普通围观者。这是党报摄影记者面临的图片传播时效的新挑战。
除了传播时效方面的挑战,非专业“摄手”的参与也增加了图片上稿的竞争性。读者口味日益“刁钻”,因此编辑对记者的新闻图片的思想性、信息量、表现手法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学者认为,进入全媒体时代,对于视觉表达的画面,不管是动态视频还是静态图片,都可以说比文字传递的信息要更多一些,更复杂一些,更自我一些。因而人们不仅希望借助面画了解新闻事件,而且更希望欣赏到高质量、有内涵的图片画面。
可见新闻摄影报道以快取胜、以多取胜的做法,在今天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要求。融媒体语境下党报面临的诸多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应对新挑战关键在于苦练内功
面对融媒体时代的诸多挑战,传统媒体地市党报的摄影记者应该如何应对?无非从客观、主观两大方面着手。客观方面,就是要依托党报发展加大硬件配备的投入,除笔记本电脑、相机、录音笔等常规采访设备外,还应逐步配备专门的智能手机、摄像机以及视频编辑播出和演播室等设备,以保证新闻现场和文字、视频同步传输,确保全媒体、全传播。主观方面,就是要着眼自身,向内挖潜,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把自己锻炼成端起相机能拍照、写起稿件是“快手”、拿起话筒能主持、坐在电脑前能编制的全媒体摄影记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复合型人才。
虽说主观、客观两个方面的努力都不能偏废,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观方面的努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摄影记者应该始终把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应对挑战的关键所在。
苦练内功要把握几个着力点
地市党报摄影记者,日常采访的接触面较广,如果记者的内功不深、能力不足,其采访报道就只能停留在泛泛的蜻蜓点水式的水平上,很难有新的提高。当然,要练好内功、提升素质也不能平均用力,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把着力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理论修养。首要的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体现“政治家办报”的要求,拍好当地时政新闻。时政摄影报道是各级党报的“必需品”,做好这方面的报道,可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指导性。
勤动脑多思考,以独特的影响思维重建权威。要学会独立策划新闻,拓展技术技巧和职业发展标准,提高党报图片质量。策划意识很重要,即使是一张新闻图片也需要策划,我们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日常新闻,它往往是平淡的,相对静止的,相对孤立的,这类新闻更需要我们主动地策划和思考,从平坦中挖掘出精彩,从平静中演变出运动,从孤立中衍生出联系。摄影记者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摄影理念,将自己培养成一部“思考的相机”。
坚持“三贴近”,深入“走转改”。围绕地域特色,深入生活拍出原生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基层抓典型;充满关爱,聚焦平凡百姓,拍摄有人情味的照片。人情味是一首“不老情歌”,我们要用镜头真实地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用浓浓的人情味震撼人的心灵,发挥其教育、鼓舞、激励的作用。如果在重大事件摄影报道中,把典型细节看作珍珠,那人情味就是一根红色的穿珠线,它能使摄影作品提高感召力和震撼作用。面对广大干部、子弟兵抗洪战斗可歌可泣的动人情景和最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作为摄影记者,应把镜头对准人间最为珍贵的东西——党和人们心连心的骨肉之情以及干部军民相互支持、相互救助的兄弟之情,围绕这种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干群情、军民情去聚焦,围绕“情”字去选择。
突出作品特色。一个地方,总有与其他地方相区别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个性,就是特色。这是地市党报摄影报道的优势所在,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抓拍特色新闻。柳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工业发达,经济腾飞,生态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是出“好片”的沃土。
总之,面对融媒体时代的新挑战,地市党报摄影记者只有在上述几个方面苦练内功,不断自我完善,才能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应对挑战,不断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继续在新闻摄影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拍摄出更多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