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教育变革契机,打造地市报“行走的课堂”

2018-02-08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公信力党报研学

(德阳日报社,四川 德阳 618000)

当生存危机已无法回避,所有的地市报都在图变求存。有的缩减纸媒,发展新媒体;有的改变传统广告方式,以活动策划谋求留住客户……在艰难的求变过程中,地市报着力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比如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近些年,我国基础教育加大改革力度,无论是高考考试方式及科目的变革,还是研学旅行、学生素质教育的蓬勃开展,无疑都为正在困境中突围的地市报提供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2018年初,由国内一些地市报自发组织的报业教育发展研讨大会在武汉举行,探讨了教育变革中党媒的作为,以及后来诞生的中国报业教育发展联盟也在诸多方面作了尝试。生存危机已是现实,纸媒转型只有遵循市场规律,变革发展路径才能真正实现凤凰涅磐。地市报教育项目发展在不少报社已有成功的先例,一些地市报进军教育行业后年收入高达数百万元甚至更多,比如,福建泉州晚报社等都有成功的先例。

“公信力”是地市报响亮名片

市场变化之后,地市党报失去了诸多优势,自媒体时代,信息发布似乎不再是党媒的专利。论技术、论资源、论时效,地市报都无法与诸多新媒体“大佬”抗衡。地市报只有找到自身优势,依托依势发展,才是根本之策!当今,读者或许会吐嘈党报没有看头,谈论党报新闻报道不及时,但不管如何,党报依然在读者心中,尤其是本地读者心中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在百姓看来,党报的声音依然是最值得信赖的。“公信力”依然是党报最好的资源,说白了,地市报就是围绕“公信力”做文章。而教育市场,就是最需要“公信力”的市场!抓住教育改革的新机遇,地市党报深度参与教育市场发展,围绕教育项目,打造“行走的课堂”,做好了既能增强“公信力”,也是党报转型的一个良机!

建立自己的小记者队伍

开拓教育市场,人是第一要务。要想成功搭建“行走的课堂”,无论是培训还是研学,生源都是基础。地市党报在这方面正好有自己的天然优势,将新闻与教育结合,建立自己的小记者队伍,在此基础上,拓展各类相关教育项目。

全国许多地市报都有自己的小记者队伍,多则数千上万人,少则几百人。此前,不少媒体发展小记者队伍,都是围绕报纸发行做文章,其实发行仅是小记者工作最基础的部分。围绕小记者队伍,可以挖掘更大的经营市场。一是可以开展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如新闻采访,地市党报的资深编辑记者就是最好的老师,跟随报社记者采访各行各业,不仅可以开拓小记者的视野,锻炼小记者的能力,而且在采访过程中通过与各行各业的合作,还可以拓宽经营创收渠道。小记者活动本身可做成公益性质,但涉及的相关行业单位就有可能成为经营客户。二是开展教育培训。如闻名全国的“引路作文”“楚才作文”都是新闻媒体与教育深度结合的培训范例。

做好研学项目

学校教育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而校外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良好补充。地市党报可根据地方特色打造自己“行走的课堂”,为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这一意见的出台,无疑为地市报教育项目的发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研学旅行的市场良莠不齐,传统的夏令营换个名头就是“研学旅行”,旅行社、培训机构等社会各方力量均在深度介入这一市场,地市党报的教育市场拓展在这方面恰恰可以有所作为!

“研学旅行”涉及的对象是中小学生,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活动。与传统的夏令营不同,“研学旅行”要求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也就是说,“研学旅行”并不是仅仅带学生出门玩那么简单,在这方面,学校及家长都会有相应的要求和选择。相对其它社会力量而言,地市党报无疑更具“公信力”,尤其是长期深耕教育新闻领域的地市党报,宣传范围与渠道更广更多,这些都将是地市报参与“研学旅行”的良好基础。

“研学旅行”有一个原则,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学生认知世界,首先要从家庭、学校到生活的地方,最后再到全国的其它区域。现在不少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本教材,这些校本教材都非常接地气,当地的人文、历史等乡情、县情、市情都能诸一体现。这些恰好就是“研学旅行”起步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地市教育学会有丰厚的师资力量,地市党报可利用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借助这些师资力量,开发“研学旅行”的教材及实践路径,从认知家乡开始,走好“研学旅行”的第一步!

地市媒体携手发展

校外教育市场蛋糕巨大,但乱象丛生。当前,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正在整顿教育培训市场。正因如此,也给了规范运作的地市党报进入和发展的机会。

以中国报业教育发展联盟项目群为例,参与的媒体相互交流合作,各自推出自己的特色资源,媒体间自由碰撞,深度合作。比如2018年,在研学方面,内蒙古晨报推出的项目获得了全国不少地市报的参与,媒体与媒体点对点的直接合作,减少了中间环节,更发挥了各自的媒体优势,一地的研学由此开发成了全国的项目。还有丹东日报社的“引路作文”、沈阳日报社的“三五家教法”等,通过交流合作,不少媒体已逐步引进项目在本地推广,取得一定的效果。德阳日报社从今年开始,从引进“引路作文”,到创建德阳日报社小记者团,进而开始发展自己的特色培训项目,已逐步着手在传统的教育宣传之外尝试新的发展。经典阅读、小记者采访、科技培训等项目,不仅拉近了与家长、与读者的距离,赢得了学校的支持,扩大了媒体影响力,而且为报社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一地媒体的优势带动了其它地市报的发展。综观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与资源,地市报如能联手合作,共同打造教育品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结果必将是1+1>2。

新闻与教育结合,是地市党报发展的一个方面。而教育市场的变化为地市党报的生存带来一线生机,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是当务之急。然而,教育市场的拓展,经济效益不应是地市党报的唯一诉求,在教育变革的关键时期,地市党报还应当具有责任与情怀,注重社会效益是前提。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地市党报要做的事一定应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真正为培养出具有公民意识、爱国情怀、自信勇敢的少年,作出地市党报应用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公信力党报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研学之旅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