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中小微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策略分析

2018-02-08黄昕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供给侧产业链供给

黄昕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南京210048)

1 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离制造业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2017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刺激制造业发展,提出一系列减税计划和方案,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实施制造业回归、企业所得税大幅降低等措施,全球围绕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加强制造强国建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

2015年国家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2016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农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去产能、降成本、去杠杆取得积极进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增长新动力。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2017年,工业、服务业、农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1%、8.0%和3.9%,产业经济增长稳定性增强。[1]

2 “供给侧”改革下中小微企业现状

中小微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面临国内外环境改变、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环境,中小微企业应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灵活、创新、适应市场多变的优势,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2016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业创新能力为主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从创业兴业、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推进改革等方面,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99.7%,贡献了80%的城镇就业、70%的技术创新、60%的GDP和50%的税收,是构成市场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2]。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在税收、金融管理、创业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小微企业创业领域不断拓宽,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小微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超过10%。但是在我国传统产业领域中,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仍然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存在高耗低效、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盈利能力依然较弱,甚至面临倒闭。推进中小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凸显中小微企业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作用,对夯实我国的实体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①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高耗低效、产能过剩、短板明显。中小微企业大多由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加工经济发展而来,对核心技术、关键领域、高新产品的掌控不够,缺乏专业技术研发,产品不能升级换代,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随时被市场淘汰。

②技术创新能力不够。技术创新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创新风险大、融资难、服务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低等。

③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销售疲软,产品库存上升,用工成本上涨,职工工资、保险等费用相应增加,带来生产成本的逐年增加;同时全球兴起的新一轮税收竞争,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下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多重挤压。

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市场整体低迷。在市场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中小微企业面对危机,反应往往不灵敏,大规模的借贷扩张或产品的滞销,极易使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转型升级步履维艰。

⑤融资成本高,资金链紧张。国家金融扶持政策仍然设置了较严的放贷限制条件,审批环节多、成本高,中小微企业生产研发资金主要靠自我积累和民间融资,融资成本较高,缺少市场竞争力。

⑥中小微企业定位不明确,发展方向不够精准,信息化手段较落后,极易被市场抛弃。

3 中小微企业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策略

工信部发布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认为中小微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将更加优化。中小微企业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小微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新,用科技的手段来补短板,在削减旧的产能之外,考虑市场新的供给,增加新的需求。其中科技创新、创业创新是创造新供给的一条主线,以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供给,创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供给,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动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4]

①准确定位、聚焦产业链,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明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明确企业的核心优势,准确为产品做好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上营销和配套服务,锁定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地位,把产品或品牌,打造成有创新技术、有市场竞争力,在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商业模式。

中小企业应该从生产端入手,适应需求的变化,多生产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解决供需错配问题。特别要注重生产那些中高端的商品,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

②技术创新,驱动公司转型升级,增强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中小微企业灵活、富有创新能力的特点,结合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聚焦产业链的重点领域,参与产业链大企业更新换代的改革发展。

积极加入全球产业链,从低成本导向转向创新导向,从资本、技术积累逐步向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攀升,引进成熟技术、模仿创新、合作创新,最终实现企业技术积累,促进产品、工艺流程的转型升级。

③解决融资难、成本高难题,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经常遇到低迷的市场、持续攀升的成本、融资难融资贵和资金链紧张等困境。针对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一轮税收竞争,通过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服务费用等方式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下调银行服务收费,鼓励银行创新信贷服务、设立民营银行鼓励竞争、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用新政策,推动产融结合。[5]

④积极参与“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给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公平竞争的机遇,使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强,决策快,机制活的优势得以发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市场和新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与深化应用,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在信息获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筹资、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利用互联网推动技术的扩散,降低中小企业技术研发的成本,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

近三年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比重逐年上升,中小企业发明专利、核心产品开发在逐年增多,特别是在线上线下众创空间里面,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新产品、新业态、新经济。

⑤重视技术创新,加大内部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及外部人才的引进力度。相较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更需要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和科技研发的平台,积极创建企业技术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动,构建中小企业互联网转型人才培养机制,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在“产业+资本+科技”三个维度奔跑。

⑥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行为,加强企业研发设计与能力创新,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着力打造国货品牌,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参与国家在工程基建、建筑建材、交通运输、旅游餐饮、跨境电商等领域活动,带动对沿线国家的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实现“去产能化”。积极活跃在旅游、留学中介、新媒体、医疗服务、水产品加工、生物制药、新能源等多个中小微企业的优势行业。

4 结语

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也在不断增加。工信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找准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推进创业兴业、提升创新能力、转型升级、拓展内外市场、职能转变等。中小微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同时,迎接挑战,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供给侧产业链供给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