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做法制报道的门外汉

2018-02-08曹云峰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8期
关键词:松原市举报人犯罪分子

□曹云峰

(松原日报社,吉林 松原 138000)

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必须面面俱到,必须是各行各业都懂的杂家。这一形容看似大了一些,可说法并不为过。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果对所采访的对象事先毫无知晓,那他根本写不出好的文章。如果不对其所采访的行业和特点弄懂弄通,那他肯定也不会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可是,要想做个样样都懂的杂家或专家并不容易。新闻工作者接触面广,涉及问题复杂,了解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情况和知识并非易事。于是,新闻单位采取了分片采访的办法,你负责工业报道,他负责农业报道;你负责文化报道,他负责体育报道。这样,许多新闻工作者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所采访行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逐渐达到了学懂弄通,甚至成了某个行业报道的专家。

专家型记者或是品牌记者,只有采写出了有价值的新闻稿件,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才会得到受众的夸奖。中央电视台的水均益就是一位专家型的新闻工作者。伊拉克战争即将打响,水均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奔赴巴格达。每日的导弹袭击可能随时造成生命危险,他全然不顾,用生命安危换回了硝烟弥漫的伊拉克战场上的第一手资料。如果他对伊拉克的战况一无所知,又怎能在危急的战场上采访到鲜为人知的感人话题?如果他对外国元首的情况掌握得不透彻,又怎能办好令人称道的《高端访问》呢?

专家型记者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跑经济的,跑体育的,跑社会新闻的,跑国际新闻的,许多人都把目标放在了专家型记者的定位上。可是,有些新闻工作者不善于钻研,只做表面文章,对问题只掌握了皮毛,弄出了不少笑话。本文在此探讨的主要是法制报道方面的问题,对其他方面的问题不涉及。

侵权必然惹官司

许多从事法制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对侵权概念认识不清,不知什么是侵权,结果侵了权还一无所知,直到接到了法院的传票,才知道惹上了侵权官司。这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如,赌博人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构不成犯罪。然而,由于新闻工作者法制观念淡薄,将涉案人员的照片登在了报纸上,既造成了侵权,又使办案的公安机关处于尴尬境地;一名15岁的少女被邪恶的犯罪分子强暴,少女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起因竟是被害少女的父亲曾对犯罪分子的亲人下过黑手。对于这样一起本来应该低调报道的案子,由于采访者和编辑的无知,居然以《十五岁少女替父偿还风月债》为题大篇幅进行了报道。读后让人深感问题的严峻,有一种少女主动之嫌;个人隐私问题是相当敏感的,黑字白纸登在报纸上,必然会惹出麻烦。这类涉及个人隐私的侵权案件,新闻媒体败诉的可能性极大。《未成年人保护法》告诉我们,少年犯罪不应该真名真姓的去报道,可是许多新闻单位为了文章的真实性,竟不顾新闻道德,作真名真姓、实地实情的报道,给未成年人造成了极大地伤害。

泄密制造大麻烦

法制报道的泄密问题是致命的。如,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侦破手段,把举报人的真名实姓公之于众等。再如,绑架人质案一般都是在秘密地进行侦查,目的是为了保护被绑架人质的安全。在这样的案件侦破过程中,必须使用相关的科技和特情手段。出于对新闻单位的尊重,办案的公安机关往往把案件侦破的全过程和盘托出。可许多新闻工作者不加修饰,实话实说,结果造成了泄密,给公安机关侦办案件带来麻烦。这些侦破手段的泄露,提升了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能力,增加了办案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公安机关的办案成本。泄密还体现在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有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抢新闻,将正在进行侦办的刑事案件内情提前披露,实际上起到了给犯罪分子“通风报信”的负面效果。泄露举报人真实姓名的报道在许多新闻媒体也时有发生,这些新闻看似给举报人树碑立传,实则是给举报人制造麻烦,弄不好甚至会让举报人惹来杀身之祸。这些泄密报道,不仅被采访对象不满意,读者也不满意。

张冠李戴应禁止

张冠李戴的笑话在法制新闻报道中也是时有出现。2000年3月23日和3月28日,吉林松原市连续发生两起特大绑架人质案。案件告破之后,由于是严打期间,加上这类案件的影响恶劣,法院快审快判,当庭宣判,判罪犯死刑。然而,采访的新闻记者不懂得程序,又没与审判长沟通,报道发出之后令人啼笑皆非。原来,记者把“经法院审理查明”写成了经“检察院经审理查明”,把“松原市人民法院宣判”写成了“松原市人民法院刑一庭宣判”,文章牛头不对马嘴,令人哭笑不得。这一点还体现在采写团伙犯罪上,把甲的作案犯罪问题写在了乙的身上。结果,乙不服,告到了法庭。只要认真负责,张冠李戴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事实却是时有发生,希望引起新闻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失实降低公信力

新闻失实问题性质是严重的,有的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凭空想象,把想当然当成了理所当然。采访不细,写稿时却做合理想象,如,失学少年流落街头作案,就想象成是畸形家庭造成的;盗窃分子作案,就想象成是平时小偷小摸养成的恶习;贪官的堕落,也想象成是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发展的;把杀人犯想象成是家庭娇生惯养所致等等。看似合理想象,却未必切合实际,许多事情也有其偶然性。道听途说,遇到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任何有责任心的新闻工作者都不肯放过,哪怕是在路上听说的。但是,采访中遇到了难度,有的记者为了抢新闻,就把道听途说的新闻发表出来,结果造成了新闻失实,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另一种失实,就是故意夸大事实,有一尺说成一丈。这样的新闻报道结果都不好,人民群众是不满意的,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引以为戒。

猜你喜欢

松原市举报人犯罪分子
拜访朋友
与谁接头?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松原市备春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让管理员管不了的名字
举报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