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媒体中的手机摄影探究

2018-02-08李浩然

中国传媒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手机用户社会化受众

文/李浩然

社会化媒体不断丰富,新闻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新闻传播内容逐渐丰富。借助手机摄影,可以实现新闻快速传播,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多方资料展开调查研究,首先对手机摄影打破传统新闻传播的格局进行阐述,并分析了手机摄影给新闻传播带来的负效应,针对手机摄影应用提出相应策略建议,希望对手机摄影应用起到相关指导作用。

1.手机摄影打破传统新闻传播的格局

社会媒介的不断发展,社会传播的功能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手机这一新兴媒体在社会化传播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应用手机摄影可以实现社会新闻传播产生巨大变革,手机摄影在社会化媒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1.1 手机摄影挑战传统新闻摄影是时代新闻发展的需求

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关于新闻传播方面的名言。社会化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人都具备一款具有摄影功能的手机,当新闻事件发生时,或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拿出手机拍摄记录一些画面,并将照片或视频发布到社会化媒体上,这种社会化媒体的日益普及和成熟,为照片或视频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能够借助社会化媒体实现N次传播。

社会大众借助社会化媒体,比如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将信息快速传播出去。在其他社会受众对照片或视频进行转发评论的同时,社会信息的传播实现了更加多样化的传播。在文字和照片以及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得到及时交互,传受关系得到进一步扩散[1]。但实际上,网上的关系并不是一种人际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社会角色关系,当这种关系借助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发展,媒介融合的特质也得到进一步显现,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关系和用户地位也会随时发生改变。

1.2 手机摄影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

社会化媒体不断丰富,手机在社会大众中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手机用户的摄影水平和新闻敏感度各有差异,有些手机用户的新闻敏感度较高,当社会事件发生时,他们利用手机记录新闻事件经过,通过手机照片或视频的方式将其发送到微信或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平台,并通过这种方式与好友或网友进行互动,从而实现社会新闻事件的传播。新闻的重要方面在于传播,手机用户通过拍摄新闻事件的照片和视频并将其传播到社会媒体中,受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事件,并实现进一步传播,这对于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都是一种促进作用。当然,在社会化媒体中,手机摄影的普及对新闻传播速度提升、传播内容的丰富都起到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手机摄影促使新闻传播模式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信息的传播得到了极大丰富,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精英摄影人员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传播话语权。在相关新闻事件中,如果一个手机用户传播出第一手资料,那么这对于新闻事件的信息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能够在后续传播中产生重要影响,其他社会大众会迅速转发并评论,然后对其进行关注。当这个手机用户具有一定粉丝量之后,所发布的新闻事件信息会引起一定程度的讨论和影响,这个手机用户可能会成为事件的传播中心,或者是舆论领袖。[2]新兴的社会化媒体时代,通过手机摄影传播,所传播的不仅仅是新闻照片或视频本身,其中还包括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对现有的社交关系进行巩固补充,借助自身的用户影响力,能够实现更多的新闻信息传播,也能够使社会大众媒体关系有所改变,手机摄影不仅影响新闻传播模式发生变化,同时对社交关系有一定影响。

2.手机摄影给新闻传播带来的负效应

2.1 改变了传播主体,模糊了传受双方界限

社会化媒体不断丰富,手机摄影技术不断进步,借助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在进行手机摄影照片或视频的传播中,大众传播媒介占据重要地位。4G时代手机摄影传播应该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当前社会这种法律规定和执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化媒体的传播难以受到法律保护。手机摄影的新闻传播在法律上还存在一定空白。[3]尤其是在4G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摄影视频或图片很容易被复制传播,导致复制侵权问题出现。手机摄影技术的发展,能够保证新闻摄影传播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但大众传播中手机摄影这种受众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广大民众的参与新闻摄影传播主动性和积极性。手机图片或视频在日益发达的社会化媒体中能够被轻易复制并传播,会对手机摄影产生一定影响,也会影响新闻传播的效率,对社会化媒体新闻传播产生冲击。

2.2 侵害公民隐私

手机用户在进行手机摄影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但有一部分手机用户往往会为了迎合受众猎奇心理,利用一些较高的隐蔽性功能进行拍摄,并将一些隐私图像上传至网络,严重侵害公民隐私权。

2.3 缺失新闻专业主义,影响公信力

公信力是媒体在社会公众心中的重要品质,能够表现受众对媒体的依赖程度。新闻摄影是职业行为,在新时代下,手机摄影能够让每个手机用户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报道者。但手机用户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有巨大差异。[4]部分手机用户或自媒体往往发布一些混淆视听的信息,往往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不断挑战新闻摄影底线,对新闻传播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3.手机摄影的发展对策

社会化媒体不断丰富,新闻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新闻传播内容也逐渐丰富。但借助手机摄影,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予以规范。

3.1 加大法律监管力度,维护信息传播秩序

手机摄影传播的交互性很强,传播速度也很快,当前,我国针对摄影传播的法律法规监管力度较小,很容易导致手机摄影信息传播中出现一定问题。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加强对手机媒体的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不断完善立法和规范新闻传播管理,为整个手机新闻摄影传播提供健康的传播平台和传播环境。在手机摄影传播中,受众对新闻内容可能会存在一定疑问,担心传播的真实性,通过政府立法和加强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这种矛盾心理。

3.2 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优点,实现拍摄和传播价值

手机摄影传播过程中,手机摄影所表现出来的图片和视频能够反映出新闻事件内容。但由于手机摄影的摄影功能受到手机质量和手机拍摄水平的影响,导致手机拍摄中会对画面质量有所影响。[5]所以,针对手机摄影,要提高手机拍摄功能,选择优质的器材,要想实现即时的新闻传播,就需要借助社会化媒体平台,利用技术支持,实现新闻事件传播与社会化媒体的无缝对接,让受众尽快了解到新闻事件内容信息。

3.3 提高受众新闻素质

社会化媒体不断丰富,在新闻事件传播中,手机用户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媒体时代下,每个手机用户都是新闻事件和舆论的传播者。每个人都是新闻事件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手机用户的摄影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个手机用户的摄影行为都是对受众的信息传播,在自媒体时代,新闻把关者的角色逐渐缺位,这就需要对手机用户的新闻素养进行把关,不断提升公民综合素养,确保新闻事件信息传播更加准确合理。

结语

总体来说,社会化媒体不断丰富,借助手机摄影实现新闻传播速度不断进步,新闻传播内容逐渐丰富。为了提高手机摄影应用质量,在手机摄影打破传统新闻传播的格局基础上,针对手机摄影给新闻传播带来的负效应,积极加大法律监管力度,维护信息传播秩序,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优点,实现其拍摄和传播的价值,并不断提高受众新闻素质,从而提高手机摄影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应用效果和质量。

猜你喜欢

手机用户社会化受众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蓝牙技术的蓝牙路况测险仪设计研究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基于安卓手机用户行为的人口学信息预测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新媒体时代下手机广告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