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融合
2018-02-08姜贵欣
文/姜贵欣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势在必行。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并且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新媒体融合的过程和趋势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张苏秋、顾江[1]指出,新媒体融合主要表现在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运行机制融合。胡占凡[2]指出,媒体融合是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是一场存量改革,是一系列涉及体制机制、利益调整等深层次问题的深刻变革,要求从框架结构、制度设计、运转方式、产品呈现渠道和终端上进行整体革新。陈寿富[3]从媒体融合的精细化定位角度指出,新媒体融合的策略要注重系统思维,明确目标受众,精算成本和释放新体特质。梅宁华、支庭荣[4]指出,媒体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融媒体平台的建设尚不成熟, 平台之间融合性还比较弱,平台内部不同传播介质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和矛盾;体制机制没有及时改革等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新媒体融合的优点和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展开,以期有可行之处。
1.大数据概念及特点分析
1.1 概念
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既不是产品,也不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现象。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为信息库的不断注入,信息的累计,形成海量的信息资源,基于互联网平台,数据不断为人类所利用,并且总结相关规律,是宝贵的信息资源。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融合,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迎合用户需求,冲击传统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之举。
1.2 特点
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数据量增多,各种工具的使用,移动客户端的应用使得数据的产生和收集比以往更加便利,新媒体的发展也伴随信息收集的高效不断完善;数据的种类更加繁多,不仅有文字,还有音频、视频、图片等,这些都构成大数据;流通速度加快,数据的存储、挖掘以及获取有效信息的速度比以往更加便捷,得益于工具智能化的改进;数据的价值密度降低,随着数据数量的增加,信息的价值并没有成正相关增加,一些信息鱼龙混杂,对新媒体的发展带来挑战。
2.新媒体融合的优点
2.1 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影响力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新媒体借助手机客户端等,不断覆盖信息传播的途径,用户习惯碎片化的快速阅读,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更大限度地占据用户市场。新媒体信息传播注重时效性,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传统媒体在长期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受广电总局的管辖,内容的权威性被用户所认可。推动新媒体融合,由于进一步激发传统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同时,融合新媒体高效便捷的优势,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导向。
2.2 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是单向的,仅仅是向用户传递信息,对于用户的需求,观众对于信息的反馈,媒体处于封闭状态,与观众的互动较少。新媒体的信息传递,更重要的是形成传递的闭环。新媒体融合,既保持传统媒体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又将观众的需求和节目的互动结合,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观众借助新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参与到节目过程中,活跃节目气氛,提高节目收视率。打破传统媒体信息来源单一的弊病,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信息的收集者,拓展信息来源渠道。
2.3 拓展发展平台
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当下媒体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媒体借助微信、微博和客户端不断拓展发展平台。传统媒体的发展囿于电视传播,但是,移动设备的普及逐渐取代电视的功能,发挥更加灵活的作用。传统媒体只有与新媒体融合,借助手机客户端等推出简洁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图片、文字和视频等集中在较短的篇幅内传播,适应当下观众对效率和快节奏生活的要求,为传统媒体发展赢得更多的用户,创新信息传播的方式,扩展发展平台。
3.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发展的现状
3.1 视觉传播多元化
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视觉传播,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借助互联网不断更新和融合自己的传播方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图片、文字和视频融为一体,根据观众对视觉的依赖性,逐渐增大视觉传播的比例,更加生动形象的图画,吸引观众的阅读兴趣。一些媒体借助新技术推出3D动画等特效,画面效果更加逼真,视觉冲击力更大。利用三维立体技术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虚拟现实技术带领观众对未来空间的探索,科幻作品的出现等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视觉传播,寻找媒体的着力点。
3.2 信息传播定制化
传统的媒体传播主要是针对单一的面向大众的传播方式,即使是针对不同的受众制作不同的电视节目,但是,对于信息的定制传播不精细,受众检索不明确,影响传播效果,观众的体验也大打折扣。新媒体基于大数据平台,通过用户的检索记录,了解用户的偏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用户实施定制性的信息传播。当用户再次检索时,传媒系统自动推出可选择的话题,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传播信息的个性化得到发展,迎合用户的需求,并不断进行改造,是传媒发展的基础。
3.3 移动化程度高
如今,伴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信息传播载体的变更影响信息传播的形式。如 2015 年,腾讯网针对9月 3日的阅兵仪式开启了互动直播模式,当时的数据统计显示,当日有超过 500 万的网友在线观看仪式,其中有将近 4/5 的用户利用移动端观看。[5]各种移动设备的兴起,受众对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随时的可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迎合碎片化阅读的需要,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形式更加注重简洁明了,多种形式相结合,共同营造新闻主题。但是,不可否认存在的标题党哗众取宠,扰乱视听,影响传媒界的权威地位和信息的真实性。
3.4 社交互动性强
新媒体发展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相互连接,从朋友圈的点赞到实时新闻的分享,用户逐渐参与到新媒体发展的整个过程。在传统媒体的客户端,用户可以对使用体验进行打分和评价,媒体根据用户反馈进一步改进,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信息传递的渠道更加畅通。用户借助新媒体,随时在网上进行信息传播,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价值导向会影响整合社会舆论导向,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群众利用新媒体推动信息共享,加强联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大数据时代新媒体融合的对策
4.1 转化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时代,新媒体融合首先要明确互联网发展的导向作用,合理利用大数据平台。大数据的发展,把媒体的发展、收视效果、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信息,从量化的角度为媒体提供可视化的信息。新媒体融合,要明确大数据思维,将节目的制作和信息的传播在数据的支撑下做科学的决策。转化大数据思维,要注重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对于不同的信息来源要审慎斟酌。
4.2 培养复合型采编人才
面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新媒体要不断培养高素质的采编人才,对信息的甄别和收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新媒体培养复合型采编人才,一方面,善于组织语言,把握大数据时代受众的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善于借助大数据,从民众的信息发布中获取有效信息,核实并且深度挖掘后进行报道,提高信息采编效率。复合型采编人才要善于经营两微一端的媒体公共关系,营造良好的组织形象,获得民众的心理认同感,从根源树立媒体的威信。
4.3 整合营销策略
传统媒体的盈利主要在于收视率和广告宣传,新媒体融合形势下,要善于整合不同的营销渠道,包括广告的宣传模式、相关产品的推介等,都要采用全新的模式。目前,微信的广告宣传采用植入软广告的方式,宣传内容设置专门的文章,有很强的代入情境。借助网红的个人影响力,对媒体的宣传形成名流效应。对于营销策略的整合,还在于与多家媒体的通力合作,双方信息的共享,降低信息获得的成本,促进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媒体传播方式,促进传媒业的变革。
结语
当前,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大数据作为宝贵的信息资源,不断为新媒体融合提供路径和思路。要转变大数据思维,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创造新媒体发展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