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
2018-02-08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
近年来,健康产业大事要事不断。从中央七个常委全部参加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到《健康中国2030》发布,到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发布《上海宣言》,再到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健康产业”,健康产业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杭州市健康产业条件佳、起步早、基础好,理应在全国健康产业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创新特点
杭州市健康产业发展从平台载体、行业品牌、产业活力、市场拓展、人才供给、创新动能等方面来看,总体呈现六大特点。
健康产业特色平台载体数量众多。从区域层面看,各区、县(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如上城高端医疗、江干医养服务、西湖检验检测、滨江智慧医疗、余杭医疗器械、经开生物医药、桐庐健康养老、淳安康美产业等特色显现。从平台层面看,拥有桐庐健康小镇、富阳药谷小镇、长乐创龄小镇、下沙医药港小镇、临安颐养小镇、湘湖智慧健康小镇等6个省、市级健康小镇。杭州国家高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基地、上城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区、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一批集聚区。从企业层面看,在“医、康、养、健、药”五大领域,都有国内知名的代表性企业。拥有17家健康产业上市公司,微医集团、贝壳社、丁香园、胡庆余堂等一大批暂未上市的知名企业。
医疗信息化、生物医药两大行业品牌显现。医疗信息化企业如微医集团、创业软件、联众医疗等,正致力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变革,通过“互联网+”连接医院、医生、医保和患者,进而改善医疗服务水平。生物医药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力也非常雄厚。贝达药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球知名药企7家落户杭州从事研发和生产。
健康产业正在自我更新迭代。传统企业在转型,如华东医药探索发展“华东健康馆”“采薇坊中药香文化”“杏联诊所”等。新兴企业在拓展,如微医集团从挂号网起步,到互联网医院,再到微医全科中心平台,处于不断扩展中。新生力量在进入,如杭州全程国际健康医疗中心集成医疗、美容、养生健身等业态,成为国内首家高端私立医疗的Medical Mall。6个省、市级健康产业特色小镇累计引进企业超1200家。
健康产业开启嫁接全球资源之路。积极开展全球战略布局,如泰格医药收购韩国临床CRO公司DreamCIS,加上早些布局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挺进国际CRO市场。广泛开展国际医疗合作,如认知关怀与IBM合作,将IBM沃森肿瘤解决方案引进中国,致力于搭建“肿瘤治疗”专业知识分享平台,提升中国肿瘤治疗的平均水平。
健康产业企业直接介入人才培养。针对健康产业人才相对短缺痛点,企业直接、主动介入人才培养,尤其是健康服务业人才。与在杭院校开展合作,成立有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杭州医学院艾博影像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母婴护理教学科研基地等。与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如彩虹鱼康复护理院与美国康复护理学会、国际康复质量认证组织、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浙江省护理学会等合作,组织国内最高规格的国际培训项目,是“国际康复质量认证组织”在国内唯一授权的培训机构。
健康产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稳步推进。经开区与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杭州)创新医药研究院,萧山区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共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萧山生物工程中心。江南养生文化村联合杭师大健康管理学院开展健康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绿康医院与省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建立医养服务三大标准体系。迪安诊断、通策医疗、创业软件发起浙江大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重点聚焦医疗服务、精准医疗和智慧医疗等领域。
若干短板
杭州市健康产业创新活跃,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从杭州市的要素禀赋、产业竞争力来看,还存在若干短板,有待今后弥补。
健康保险缺失与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不相称。商业健康险在未来成为与财险、寿险并列的三大业务板块,据估算,我国健康险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1.5万亿元。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发展风生水起,但健康保险相对薄弱,总部在杭的涉及健康保险的公司仅有浙商保险、信泰人寿、中韩人寿等,该项业务规模还很小。其余还有灵犀金融、君远健康等公司参与健康险设计、咨询、销售等。
健康医疗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与健康产业资源丰富不相称。医疗旅游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医疗健康相关服务业将成为全球最大产业,观光休闲旅游相关服务则位于第二,两者相结合将占全球GDP的22%。杭州市拥有众多的健康医疗旅游资源,“七山一水”的自然禀赋使杭州市成为国内主要的疗休养胜地之一,集聚11家老字号药店、一批民营高端体检中心、一批牙科医院。但总体来说,尚未形成品牌效应。
健康产业竞争力不强与健康企业数量众多不相称。健康产业将成为全球财富第五波,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杭州市健康产业规模以上单位900余家,在国内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放眼全球,差距仍然很大。医疗信息化企业还处于激烈竞争阶段,以基因工程、疫苗等为代表的新兴生物制药领域发展也相对滞后。
综合施策
下一步,应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注重扬长补短,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杭州市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千亿级产业,建成健康服务之都。
进一步释放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空间。一是申请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工程。全面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新兴业态发展,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二是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强化“市场化+”思维,推动养老服务业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优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生态,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养老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放宽健康产业市场准入。支持社会资本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进入医疗服务业,逐步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允许外资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打造四大健康产业拳头产品。一是巩固两大优势。互联网+健康,发展远程医疗、智慧医疗,推动互联网与预防、治疗、康复、养老、健康促进等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创新药物,鼓励企业探索高通量基因测序、分子免疫、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创新及应用,研制基于新机制、新靶点和新适应症的国家I类创新药物。二是培育两大新增长点。健康医疗旅游,整合中医、疗休养、牙科、体检、足浴、美容保健等健康资源,与旅行社合作开发独具杭州特色的健康旅游产品,尤其是生态疗养、中医疗养、高端体检、牙科旅游,创建国家级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互联网健康保险,支持企业单独或联合申报互联网保险牌照,鼓励健康保险机构与健康服务机构加强合作,通过大数据等措施,降低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医疗责任险、反向按揭养老等多样化保险产品。
集聚各类健康产业创新机构。一是集聚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引进和培育有品牌、上规模的国内国际医疗机构,重点发展先进专科医疗服务,打造医疗服务贸易平台,培育医疗服务产业链。二是打造医学研究和健康产业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共建转化医学中心,打造一批促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积极吸引全球健康产业知名的研发机构、认证机构、产业组织来杭落户,支持企业与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跨国公司联合建立开放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推动健康产业品质化发展。一是促进健康产业体系标准化建设。开展国际通用质量及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服务提供体系标准化、服务评估体系标准化、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通过行业标准和资质鉴定提高行业信息的透明度和信誉度。二是建立健康产业信用机制。让诚信者获利、失信者受惩,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诚信经营,打造让公众放心的良心产业。三是加强健康领域监督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体育等健康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制。
营造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氛围。一是加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与模式创新,出台奖励引导、示范补助等支持政策。支持市域企业的产品、服务在本地市场的推广与应用,给予企业、企业家各类荣誉。二是支持举办健康产业各类发展论坛。政府主办、承办或支持企业举办国际、国家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行业高峰、展览展示等活动,积极联系国内外专家、国家部委领导与会,进行政策解读,讲解健康产业发展动向。积极联系主流媒体,给论坛发声、给企业发声。三是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利用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市民树立“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