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2018-02-07张新华
张新华
【摘要】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人在武汉协和医院进修期间,医院2016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诊断,参考标准为常规冠脉造影,对比其诊断情况。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可以有效检测患者的病变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病变;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7..01
冠状动脉病变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64层螺旋CT是一种多层探测器系统[1],扫描旋转中可一次性获得4个以上层面的图像数据,有效缩短容积扫描时间,也可以进行
32 ms以下的亚秒级扫描。本文中对120例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诊断,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人在武汉协和医院进修期间,医院2016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诊断,参考标准为常规冠脉造影,患者中男78例,女32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6.9±8.3)岁,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本次调查研究。
1.2 方法
64层螺旋CT经静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人员严格按照62层螺旋CT扫描机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经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60~80 mL,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在患者气管分叉下至左侧膈肌下方2 cm范围进行心脏、冠状动脉容积的扫描,采集模式为0.5 mm/层×64层,在患者屏气约20 s内扫描。扫描后的图像进行重建,并对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其狭窄程度进行逐段分析。
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进行常规多体位投照,并依次行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造影。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记录相关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0例,双支病变31例,三支病变42例,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112例,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6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14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状动脉病变较为复杂,诊断难度較大,临床上一般选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但是其诊断效果并不明显,64层螺旋CT具有图像清晰[2],可对病变部位进行多层次扫描,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文中对120例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结果显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0例,双支病变31例,三支病变42例,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112例,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6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14例,说明临床上对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可选用64层螺旋CT,提高对患者的诊断效率,减少误诊及漏诊[3]。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89.7%、88.5%、92.4%、79.3%,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2%、53.8%、61.7%、62.5%、37.1%,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较为显著,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病变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可以有效检测患者的病变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泽宁,吕树铮,陈韵岱,等.血管内超声、64层螺旋CT及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价[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37(12):1088-1092.
[2] 李建平,梁金峰,邱建星,等.64层螺旋CT对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9(6):645-648.
[3] 董 薇,杨本涛,宋 乐,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25(10):1888-1891.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