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2-07王海钧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策略

王海钧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想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基于逻辑角度来采取有效教学措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逻辑角度;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111-02

小学生的思维还未完全形成,就好比一块璞玉,需要进行精雕细琢才可以成型。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既可以达到开发学生智力的效果,又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时,要根据新课改要求来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营造教学氛围,确保数学思维发展

大量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数学思维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是,小学生具有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非常容易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的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良好数学教学氛围时,必须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合理设定。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相对比较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是故事教学、游戏教学以及生活场景教学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兴趣和爱好,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教学氛围,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动力,以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效果。

例如,在 《口算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呈现一位老伯伯、一辆车、多箱苹果等图片,然后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图片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观察,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有80箱苹果,老伯需要两次运完,试问每次平均运多少箱?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直接用除法的方式进行解决,从而得出每次运40箱的结论。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思维。学生A说,通过乘法口诀可以得知二四得八,然后再乘以10就可以得到40箱;学生B则说,80可以划分为8个10,这样就可以将其平均分成2份,结果为40箱。这样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想源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口算除法”的相关概念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够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二、加强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

“数形结合”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蕴含着深刻的数学哲理知识,其中“数”代表直观的量化数据,“形”代表抽象的感性数据,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和“形”的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将数学内容进行有效地衔接,并将数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其中,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与此同时,在教学阶段引导学生将空间想象与数量关系进行有效结合,也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使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要引入一些直观化的图形,并将其与数量关系进行有效结合,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例如,在 《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要求学生对该公式进行死记硬背,但是在具体教学阶段经常会出现发生改变的图形,此时就无法对该公式进行准确的运用,更无法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改变上述教学方法,借助直观化、形象化的长方形实物来帮助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公式有个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样,就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数学问题的解答效率,又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一举多得。

三、重视思维求异,推动数学思维创新

求新、求异、求变均是思维创新的具体体现,通过思维求变的锻炼,可以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推动他们数学思维创新发展的目的。

实际上,思维独特性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阶段,锻练思维是比较关键的部分,此时就需要数学教师高度注重对学生思维求异的恰当引导,鼓励小学生进行求新的探究,使他们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调整、改组及优化,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推动数学思维创新。比如,在平时的小学数学解题训练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可固定数学问题求解的思路和方法,必须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其他解题思路和方法,借助“举一反三”或“一题多解”等类型的数学解题训练,来达到推动学生数学思维创新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乘法意义》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安排如下的问题:8+7+7+8+7,并鼓励学生对其进行计算。有些学生提出可以通过8×2+7×3来对其进行计算,但是也有些学生采取了独辟蹊径的解法,提出可以通过7×5+2来对其进行计算,还有些学生认为可以通过8×5-3来对其进行计算。正是由于学生独特的思维才可以找出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产生独特见解,即所谓的思维求异。

四、掌握思维方法,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除了上述几个要点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传授给学生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从整体上来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涉及到联想和类比推移等思维方法。以类比迁移数学思维方法为例,其有助于使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但是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低,看待问题也仅仅局限于表面层次,所以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可以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1.培养学生对数的分解能力。数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师需要使学生掌握一个数字的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主要构成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开展数字组合和数字分解练习,来全面掌握数字方面的知识。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许多的类比推理,可以借此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比如,乘法口诀实际上就是环环相扣的,数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验证一些乘法规律来使他们认识乘法口诀的正确性,之后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推导其他的乘法规律来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目的。3.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型结构的能力。每个小学数学问题均有其固有的问题构成情况,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训练学生数学应用题目时,要注意为学生补充条件、拆缩题或简明叙述,借此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要从逻辑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措施,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确保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高禎祯.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3).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