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手外伤术后肌腱粘连的原因及早期防治策略

2018-02-07周世文刘昌余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期

周世文+刘昌余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诊手外伤术后肌腱粘连的原因及早期防治策略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诊手外伤术的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术后发生肌腱粘连的有37例,对发生肌腱粘连的原因进行分析,再选取2015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诊手外伤术的9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从对照组患者中总结出的肌腱粘连发生原因,对本组患者采取早期防治策略,观察本组患者术后肌腱粘连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手部活动度進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肌腱粘连的有37例,占40.22%;发生肌腱粘连的主要原因有清创不彻底、肌腱吻合不当、损伤正常的肌腱、吻合后期处理不当及遗漏损伤肌腱。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肌腱粘连的有11例,占11.96%,观察组患者肌腱粘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观察组患者手部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致急诊手外伤术后发生肌腱粘连的原因较多且复杂,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前进行针对性预防,可有效减少临床肌腱粘连的发生,并可改善患者术后手部活动度。

【关键词】 急诊手外伤术; 肌腱粘连; 原因; 早期防治策略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2-0127-03

急诊科面对的危急重症患者较多,需尽快对其病情进行正确评估,然后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手外伤作为急诊科常见肢体损伤之一,若患者满足手术条件,需尽快完成手术治疗。但由于急诊科患者病情一般较为复杂,若医护人员无丰富临床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误治疗时机,或仓促处理,导致术后肌腱粘连发生率较高[1],从而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若是出现肌腱粘连,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和效果,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棘手的医学问题之一。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对行急诊手外伤术后发生肌腱粘连的37例患者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对92例行急诊手外伤术的患者采取早期防治策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诊手外伤术的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16~63岁,平均(34.4±6.2)岁;受伤到就诊时间22~303 min,平均(81.2±13.5)min。再选取2015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诊手外伤术的9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17~63岁,平均(34.6±6.3)岁;受伤到就诊时间21~301 min,平均(80.8±13.3)min。两组患者的受伤时间和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对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肌腱粘连的37例患者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据此对9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防治策略。具体如下:(1)清创:患者受伤后创伤部位渗血凝集,对伤情的判断与治疗十分不利,且会造成感染,因此在急诊早期进行清创,可有效预防感染,并有利于修复双手功能。(2)缝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改良Kessler方法,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普理灵3-0缝合线吻合肌腔,肌腱缝合完毕后,再用普理灵3-0缝合线对吻合口周边进行缝合,并用2 ml左右的玻璃酸钠喷涂于缝合处周围。这样既便于拆线,也有利于预防肌腱粘连,可使断裂的肌腱在较短时间内恢复。(3)术后早期锻炼:术后医护人员或家属经常为患者按摩受伤指腹,同时患者还需及时活动相邻的肘关节、肩关节等,以促进血液循环。(4)心理干预:手外伤患者由于伤口的疼痛,加之手术带来的疼痛,往往不良情绪较重,担心早期锻炼会造成二次损伤,因此不敢进行锻炼,为此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讲解早起锻炼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锻炼。

1.3 评价指标

根据临床治疗效果将手部活动度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其中,优:患者术后活动完全正常;良:≥健侧肌腱的75%;可:≥健侧肌腱的50%;差:<健侧肌腱的50%。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部活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发生肌腱粘连的主要原因

对照组92例患者中,发生肌腱粘连的有37例,占40.22%。发生肌腱粘连的主要原因为清创不彻底、肌腱吻合不当、损伤正常的肌腱、吻合后期处理不当、遗漏损伤肌腱等。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发生肌腱粘连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肌腱粘连的有11例,占11.96%,与对照组患者的40.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707,P=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的手部活动度对比

通过观察分析显示,观察组手部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外伤是目前急诊科常见的急诊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手工机械作业工作者越来越多,使得手外伤患者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2]。急诊科的手外伤患者由于伤情复杂且严重,手术治疗后易并发肌腱粘连[3-4]。肌腱粘连主要是因为肌腱组织自我修复过程中,其邻近组织侵入、增生。一定的粘连可为损伤肌腱提供血流,促进修复[5-6],但若是粘连严重,会给肌腱修复后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手部活动度受限[7]。经过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的长期坚持努力,对术后肌腱粘连的形成机制和早期防治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但是距今还没有能彻底解决患者急诊外科手术后的肌腱粘连的方法。目前临床上的总体治疗方向为尽可能地抑制患者肌腱的外源性愈合,并且对术后肌腱粘连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预防和治疗,在对患者术后肌腱进行修复时,需要先对肌腱组织进行清创处理,然后在进行肌腱修复时要按照正确的规范进行操作,合理使用治疗药物和规范治疗时间,在治疗期间重视对患者功能锻炼,可以借助医疗物理疗法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随着近几年对细胞生长因子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随着目前生物技术和基础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医学康复手段越来越先进,患者肌腱愈合过程缩短,出现术后肌腱粘连的概率减少,肌腱早期治疗预防效果显著提高。endprint

为了降低患者术后肌腱粘连的发生率,笔者所在医院对对照组中发生肌腱粘连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肌腱粘连的原因较多且复杂,主要有的原因有在手术中进行清创并不彻底、肌腱吻合不当、损伤正常的肌腱[8-10];遺漏了损伤的肌腱,并且肌腱和皮肤的瘢痕粘连较为严重;甚至是心理因素也可能对肌腱愈合造成影响。急诊科紧急处理伤情,易导致清创不彻底,且术中争分夺秒,易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使得处理效果不佳。此外,急诊外科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容易发生伤口感染,需尽快对患者损伤组织进行清除,避免出现严重的化脓性感染,避免组织发生广泛粘连[3,11]。为此,笔者所在医院针对性地制定了早期防治策略,并将其运用到观察组92例患者中,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肌腱粘连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手部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急诊手外伤术患者采取早期防治策略,可有效降低肌腱粘连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术后手部活动度。

参考文献

[1]张健生,杨日新,朱菁锋,等.急诊手外伤术后肌腱粘连的原因分析与早期防治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14-16.

[2]宿晓雷,张远林,杜志国,等.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治疗手外伤术后肌腱粘连14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2):200-201.

[3]徐兵.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术后肌腱粘连1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163-164.

[4]肖飞,曹伟.可吸收医用膜在预防手外伤屈指肌腱术后粘连的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8):574.

[5]邓惠文,吴洪,刘丽平,等.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18(36):409-411.

[6]张应爱.72例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2):114-115.

[7]徐兵.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5):143-144.

[8]罗英华.手外伤的康复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3,11(24):2241-2242.

[9]常菁,刘万顺,韩宝芹,等.壳聚糖基复合膜预防术后肌腱粘连机理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1,42(21):54-58.

[10]穆卫强,翟建国,黄毛毛,等.中药熏洗防治手部肌腱修复术后肌腱粘连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29):922-926.

[11]穆卫强,黄毛毛,淦常勤,等.肌腱修复术后肌腱粘连防治的研究现状[J].创伤外科杂志,2015,3(5):470-472.

(收稿日期:2017-0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