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外伤的临床应用

2018-02-07黄龚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颅脑外伤应用价值

黄龚华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治疗。按照颅内压监测结果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甲、乙、丙、丁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对患者颅内压监测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价值。结果:甲组、乙组的预后良好率均优于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8.040 5、7.304 4,P<0.05);其余组间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为判断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预后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颅内压监测; 颅脑外伤; 应用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0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2-0125-0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non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Method:A total of 5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All subjects were enrolled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B,C,D,and all patients were non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The monitoring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patients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and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on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technology was analyzed.Result:The good prognosis rates of group A and B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ther groups of good prognosis rates(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judging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setting the treatment plan and judg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Non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Craniocerebral trauma; Application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Qidong Peoples Hospital,Qidong 226200,China

顱内压增大是引起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颅内压升高且处于较高的水平,则会减小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使得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导致脑组织受损,如果不及时对该情况进行有效处理,患者将存在较大的死亡风险[1]。颅内压监测技术能连续地对患者颅内压状况进行监测,可为医师了解患者颅内压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及时救治患者[2]。其中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无创、操作简便,获得了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本文研究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于2015年

1月-2016年12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颅脑外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意识清楚,精神系统正常;(2)入院后经MRI、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颅脑外伤诊断。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2)血液系统疾病,原发脑部肿瘤,其他肿瘤脑部转移病灶;(3)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重症感染;(4)入组前近期手术;(5)药物过敏;(6)不耐受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督及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所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颅脑外伤,包括4例颅底骨折,11例硬膜下血肿,8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23例脑挫裂伤合并出血,1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8~67岁,平均(63.73±4.80)岁;GCS评分:22例3~8分,18例9~12分,16例13~15分。endprint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取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患者进行监测,选用黄色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闪光刺激频率为0.75 Hz,闪烁次数为30次,闪光脉冲宽度2 ms,两个电极分别放在枕骨粗隆上3 cm、左右旁开2 cm处,前额中线发际处放置参考电极,眉间放置接地电极,电极阻抗小于50 kΩ。患者取平卧位,闭合双眼,取双眼闪光刺激所获潜伏期之和,并取平均值,即为该波潜伏期,之后根据闪光诱发电位叠加原理,叠加多次检测获得的值,从而获得两侧颅内压值。对患者颅内压水平、临床症状、瞳孔变化、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详细记录,患者颅内压超过3.2 kPa且持续时间在2 h以上时,则对该患者进行头颅CT复查,并及时予以降颅内压干预,或者对患者实施清除血肿手术、去骨瓣减压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颅内压评价标准:颅内压0.7~2.0 kPa即为正常,颅内压>2.0 kPa且<2.7 kPa即为轻度上升,颅内压≥2.7 kPa且≤5.3 kPa即为中度上升,颅内压>5.3 kPa即为重度上升。根据颅内压评价标准分为四组,比较各组术后半年良好率,采用GOS评分进行评价,4~5分表明预后良好(4分轻残,5分恢复良好),1~3分表明预后情况较差(1分死亡,2分植物状态,3分重残)。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照颅内压监测结果,将56例患者分为甲、乙、丙、丁组,甲组颅内压(1.5±0.6)kPa,共有8例,预后较差1例,预后良好7例,预后良好率为87.50%。乙组颅内压(2.4±1.0)kPa,共有16例,预后较差4例,预后良好12例,预后良好率为75.00%。丙组颅内压(4.0±1.5)kPa,共有25例,预后较差12例,预后良好13例,预后良好率为52.00%。丁组颅内压(5.8±1.0)kPa,共有7例,预后较差6例,预后良好1例,预后良好率为14.29%。

比较四组预后良好情况:(1)甲组、乙组的预后良好率均高于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8.040 5、7.304 4,P=0.004 6、0.006 9);(2)甲组与乙组、甲组与丙组、乙组与丙组、丙组与丁组的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0.505 3、3.199 1、2.168 9、3.160 8,P=0.477 2、0.073 7、0.140 8、0.075 4)。

3 讨论

随着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发展,颅脑外伤发生率有上升趋势。颅内压是颅脑外伤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减压后患者脑部重新构建了血液循环通路,脑血管扩张并发生脑充血,和/或手术后脑血肿复发或发生脑水肿[3]。颅脑外伤发生颅内压增高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患者容易发生死亡[4]。文献[5]研究指出,颅内压持续超过5.3 kPa,患者死亡率高达100%。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早期发现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增高且了解发生该情况的原因,并及时根据患者情况予以处理,对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隨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颅脑外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主要是持续监测患者颅内压动态变化情况。临床上医师判断颅内压增高的依据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生命征监测、腰椎穿刺测压方式。但是颅内压增高并无客观评价临床症状的指标[6]。且腰椎穿刺测压方法也无法连续、动态地对患者颅内压状况进行观察,应用于高颅内压患者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容易引发低颅内压、颅内感染等不良情况。而生命体征监测到相关征象时,患者病情已经发展至比较严重的程度[7-8]。因此,临床症状、生命征监测、腰椎穿刺测压方式均有一定的缺点,而无创颅内压监测能有效弥补上述测压方式的缺点。本次研究中,甲组、乙组的预后良好率均优于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连续无创颅内压监测能对患者颅内压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且监测结果准确、真实、客观,及时性高,能为医师判断患者颅内压情况、病情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9-10]。

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持续性上升,说明患者脑部发生出血、水肿等不良情况,此时,及时对患者进行颅脑CT复查,可尽早发现患者颅内病变情况,进而方便医师为患者提供及时救治干预措施。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通常会采用脱水剂来降低颅内压,而无创颅内压监测能为患者降低颅内压治疗提供指导,如使用脱水剂的时间、剂量等,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11-12]。本次研究结果证实,患者颅内压越高,预后良好率越低。可见,颅内压水平与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无创颅内压监测能够在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为判断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预后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力,赵亮,魏子龙,等.颅内压监测下重度颅脑外伤伴双侧瞳孔散大的手术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59-61.

[2]戴锟,孙晓阳.颅脑外伤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的多因素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8(4):317-319.

[3]孙波文,刘永玲,袁华,等.颅脑外伤致颅内压升高经颅多普勒(TCD)无创颅内压监测结合头颅CT的临床研究[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6):33-35.

[4]钟向球.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老年性颅脑外伤中的预判应用[J].微创医学,2014,9(5):663-664.

[5]鲍武乔,俞学斌,王刚,等.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中的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5,13(2):233-234.

[6]徐彬.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及对死亡率的影响评价[J].医学信息,2015,11(3):308.

[7]江志静,李兵,胡世颉,等.经颅多普勒在颅脑外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监测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5):434-437.

[8]钟向球.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老年性颅脑外伤中的预判应用[J].微创医学,2014,9(5):663-664.

[9]张斌,贾丛林,江建军,等.无创颅内压监护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4):499-500.

[10]袁荣强,黄录茂,雍成明,等.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结合头颅CT的临床研究[J].解剖与临床,2012,1(2):111-114.

[11]周旭文,郑桂华,黄曼芬,等.无创颅内压监测在微创引流治疗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前期中的应用[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2,2(8):80-97.

[12]黄振林,张维,甄云,等.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63-2064.

(收稿日期:2017-05-27)endprint

猜你喜欢

颅脑外伤应用价值
颅脑外伤引发的精神障碍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36例临床诊治分析
颅脑外伤脑疝开颅去骨减压术后合并脑梗死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