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8-02-07葛玉锋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改数学知识

葛玉锋

摘要: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全新要求,即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个转变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探索和发现.本文对当前高中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意义,并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 “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不仅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

一、当前高中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足.缺乏学习兴趣是当前高中生学习数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高中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着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指引,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与热情.无论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卖力”,学生都不“买账”.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及内容与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点脱节造成的.

2.学习方法不当.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另一大问题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都采用课上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和例题,课下实行题海战术的方法.很多学生抱怨,自己整个人差不多都埋在卷子里了,成绩卻不见提高.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加剧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难心理.有的学生干脆放弃对数学的学习,想从其他学科入手提高总成绩.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失当有很大的关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和例题,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例题、题型与解题技巧.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意义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与学生缺乏自学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切入点,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策略,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的“生命力”与“活力”,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自学能力的引领下,学生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并将“死”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学会”转变成“会学”.这不仅有利于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在浓厚的兴趣引导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有效规避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比如,在学习利率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银行利率、商品折扣等现实生活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又如,在讲各种定理时,教师可以创设人文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向学生讲述这些定理的发现者是如何发现和验证定理以及其在数学学科领域获得的成就.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学习热情和欲望.

2.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思考“卡壳”几乎是每一个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即便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难免在某一个知识点或解题思路上“卡壳”,怎么也转不过弯来.对于学生的“卡壳”问题,教师不要一股脑地把答案抛给学生,应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演算和探究,把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这比教师“灌输式”的讲解和传授效果要好得多.另外,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平台.以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或把学生反馈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索和研究问题.虽然从短期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费时费力,但是一旦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带着问题和目标进行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能对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大致的了解,理清新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知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不再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对于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先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策略,重点向学生讲解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预习的铺垫,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就能当堂训练、当堂消化.

4.鼓励学生阅读与观察.阅读和观察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都离不开的基础能力,高中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有些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存在误区,认为高中数学教材中都是数字、符号、定理和公式,而且这些知识都是“死的”,不需要阅读和观察.其实不然,数学中的定理、公式也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不同之处是它们都是用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达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本质,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在遗忘某一知识点时,便能通过自主阅读复习知识点,重构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另外,学生要学会观察与感知数学教材中的数与形.以几何教学为例,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几何图形形式、结构、数量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到解题的关键线索,摸索出解题规律.这不仅体现了高中数学新课标对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新课改教学要求,也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适应新课改发展趋势,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与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葛伟.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学周刊(教育科学),2014(7).

张耿.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举措[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新课改数学知识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