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
2018-02-07李克有
李克有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到了高中,抽象的数学知识,较多的数学公式,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无法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困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是值得教师探讨的课题.
一、關注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例如,“函数”是初中数学学过的内容,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知识点.中学函数的知识点比较多,函数的解题方法也有多种,其中数形结合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解题方法.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是代数和几何,两者之间是具有联系的,研究代数问题时一般会运用到几何知识,探究几何问题时往往会借助代数知识进行研究.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促使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数学题目.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数学中抽象的“数量”转化为人类可以用眼睛直观感受的几何问题,并建立对应关系,从而直观、形象地提示数学问题的本质,为解决现实世界问题提供基本的计算依据.函数可以说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将其转化为几何图形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并提示其几何意义,能加深学生对函数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少学生做数学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都是审题、读题的能力不强所致.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之中.数学的概念多且抽象,公式多且易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知识和各年级的特点,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增加了”和“增加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仅当”“当且仅当”,“有”“仅有”“有且仅有”,“至少”“至多”,“不超过”“不低于”“任意”“存在”,等等.对于难懂的长句子,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者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数学概念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揭示着数学现象和事物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弄清数学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学生基本技能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
例如,初中的“有理数的加法”的法则的说法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有的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从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这句话的理解分两部分:符号和绝对值,一定符号,二定绝对值.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法则的意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法则,从而应用到计算中.数学概念中的“数位”和“位数”,“指数”与“次数”,“增加了”与“增加到”,“垂线”与“垂线段”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概念性的错误.
三、注重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数学课堂提问要得“法”可行.一是提问的逻辑要有序和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识次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有利于当堂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体现出问题情境的典型性.二是提问的内容要有度.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使每个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得到发展.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梯度,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三是提问要有启发性.问题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触及问题的本质.提问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必要时适当地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四是提问要有互动性.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提出带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不断建构新知识,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四、优化课外作业的设计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方法.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对于数学课外作业,教师要分层设计习题,引领学生共同提高.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优化课外作业的设计,从而转化学困生,促使学生共同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