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摩拉生物共振仪检测200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2018-02-07张翠松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期

张翠松

【摘要】 目的:分析使用摩拉生物共振仪检测常见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面部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原的结果,为患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一定临床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国摩拉生物共振仪,选择检测程序,在患者手指上确定信息点,对过敏原进行逐一检测,将常见的过敏原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例患者常见的前十类过敏物质为粉尘螨118例(59.00%)、花粉106例(53.00%)、化学环境毒素52例(26.00%)、食品添加剂44例(22.00%)、香料42例(21.00%)、鱼虾类29例(14.50%)、织物染料28例(14.00%)、蛋类23例(11.50%)、组胺18例(9.00%)、烟雾类15例(7.50%)。结论:使用摩拉生物共振仪检测过敏原,患者无创伤、无痛苦,易于接受,能检测到大多数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多,以尘螨、花粉、化学环境毒素、香料、食品添加剂等为主。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变应原; 摩拉生物共振仪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2-0066-0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using Mora bioresonance device to detect allergens of common allergic diseases(urticaria,eczema,skin pruritus,facial dermatitis,allergic rhinitis)and provide clinical help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to patients.Method: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6,200 patients with allergic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dermatology and otolaryngology clinic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Mora bioresonance device was used to detect allergen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disease,choosing the detecting program and ensureing information points,then the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top ten common allergic substances in 200 patients were 118 cases(59.00%) of dust mites,106 cases(53.00%) of pollens,52 cases(26.00%) of chemical environmental toxins, 44 cases(22.00%) of food additives,42 cases(21.00%) of spices,29 cases(14.50%) of fish and shrimps,28 cases(14.00%) of fabric dyes,23 cases(11.50%) of eggs,18 cases(9.00%) of histamine,15 cases(7.50%) of smoke.Conclusion:Mora bioresonance device can be used to detect allergen,patients without trauma,painless,easy to accept,can detect allergens in most allergic diseases,mainly including dust mites,pollen,eggs,chemical environmental toxins,spices,food additives and so on.

【Key words】 Allergic disease; Allergen; Mora bioresonance device

First-authors address:Mentougou District Hospital in Beijing City,Beijing 102300,China

近年來随着人类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常见过敏性疾病有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面部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病因复杂,很多隐蔽难以发现,且大部分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是确定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1-5],因此查找过敏原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过敏原检测方法种类繁多,但不同方法各有利弊,有些传统检测有一定痛苦,有些准确性有待考究。摩拉生物共振技术是将量子物理学理论与中医学经络理论相结合[6],形成的一种新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其具有准确、快速、无创的优势,且检测的过敏原种类较全,有助于明确变应原,使患者全面了解和避免可疑致敏物,可有效减轻患者疾病症状、减少复发。笔者所在科室对2016年1-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确诊的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面部皮炎共计20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了变应原检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1例,女119例,年龄14~80岁,病程3 d~20年。其中湿疹62例(31.00%)、荨麻疹58例(29.00%)、过敏性鼻炎42例(21.00%)、皮肤瘙痒症22例(11.00%)、面部皮炎16例(8.00%)。各过敏性疾病诊断都符合该病最新规范有关标准。所有被检患者3 d内未口服抗组胺药物,7 d内未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体内未有金属异物,除外怀孕及哺乳期患者。endprint

1.2 方法

应用德国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的生物共振技术进行过敏原检测。该仪器储存的数字化过敏原信息近千种,包括食入物类、吸入物类、化学物质、环境污染、动物皮毛、纺织物及染料等。选择合适患者后,嚴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及注意操作事项,选择检测程序,在患者手指上确定信息点,即将探针放置在指甲月牙线的延长线和指甲最外边切线的交点上,检测不同信息点,当检测出人体对某种物质反应超过基础波阈值时即可确认对该物质过敏。对过敏原进行逐一检测,并将常见的过敏原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

过敏原检测结果中,常见的前十类过敏物质依次为粉尘螨118例(59.00%)、花粉106例(53.00%)、化学环境毒素52例(26.00%)、食品添加剂44例(22.00%)、香料和草药42例(21.00%)、鱼虾类29例(14.50%)、织物染料28例(14.00%)、蛋类23例(11.50%)、组胺18例(9.00%)、烟雾类15例(7.50%),见表1。

3 讨论

过敏性疾病是一类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在人群中有一定比例,且逐年递增,备受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同时由于受体内外多种理化因素的影响,该类疾病易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常规药物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只能控制症状,停药后易复发,难以彻底治愈,且药物治疗,常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因此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去除病因是预防与治疗该类疾病的关键,因此查找过敏原对患者的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使用的生物共振技术是一项建立在现代量子医学上的全新医疗技术,利用生物共振技术,理论基础源于法国科学家De Broglie提出的量子物质波理论[7],该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具有自己的特定信号和固定的基础频率,也称物质波,每个人的基础波形都是一样的,人在接触不同物质时受到的干扰程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干扰波,当超出正常阈值后就会引起不同的生理反应。不同物质的干扰波与人体多次接触后,会逐步产生基于物质信息的物理印痕,此种印痕为过敏性疾病的根本原因。过敏原与人体的多次接触产生了过敏印痕,一旦人体产生了这种印痕信息,它就可以被维持并处于休眠状态,当再次遇到该过敏原或与其完全相同或类似的过敏原时,印痕就被特有的信息激活,并进而通过生物物理脉冲诱发常见的变态反应疾病[8]。MORA生物物理治疗仪是将人身外不耐受物质的物质波,与自身体内不耐受物质的物质波所产生的印痕通过同镜像转换产生共振,从而实现检测诱发变态反应发生的变应原[9]。因此有学者认为过敏是一种生物物理信息现象。MORA生物共振诊断仪利用低频检测过敏性疾病,当检测出人体对某种物质反应超出基础波阈值就可确认对该物质过敏。

目前生物共振技术虽然在国内外存在一定争议,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准确性也得到广泛肯定。国内多项研究证实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较准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5家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生物共振法与斑贴试验有较高的符合率[10]。吴泳等[11]研究发现生物共振筛查变应原与皮内试验检测的主要过敏原基本一致,丁杰等[12]研究发现生物共振技术与免疫印迹检测变应原基本相符。

有相关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可能与工业发展、大气及环境污染以及装饰材料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中花粉、尘螨、化学物质、某些食物及食品添加剂可能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本研究检测结果显示,尘螨、花粉、化学环境毒素、香料、食品添加剂、鱼类及织物染料是本地区常见过敏原。阳性率最高的是尘螨与花粉,与文献[8]报道的其他检测方法结果基本相符。尘螨广泛存在于人类居室环境中,如枕头、床垫、书柜、布艺沙发类,其存在隐蔽,不易引起人类关注,因此难以避免,导致大量过敏人群。花粉颗粒很容易随风飘散造成过敏人群引发过敏症状。研究中发现花粉过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春季3~4月份过敏率明显升高,春季花粉过敏病症中以花类及树木类花粉为主,如紫丁香、柳树等,秋季以8月中下旬和9月初呈现高峰,以各种草类花粉为主,如蒿子、马尾草等,这可能与近年来本地河道及周边公园草木类绿化增多以及本地部分居民为山区居民有关。研究结果与问诊中患者的主观症状基本一致。

其次,阳性率比较高的是环境化学物质,这可能与近年来工业排放增多、机动车增多、房屋装修及家具污染等有关。另外,香料与食品添加剂过敏占有一定比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中成品的比例增高,以及人们对食物口感追求的增高,这些食物成品中多含有香料及食品添加剂,这或许与该类物质过敏增加有关。本地区远离沿海,鱼类过敏阳性率相对较低。本研究检测到织物染料有一定的阳性率,或许与衣物所采用的染料质量有一定关系,具体机制还未明确。此外食入类过敏原中蛋、奶、肉、水果类过敏占一定比例;吸入类过敏原中除常见尘螨及花粉外,烟雾、霉菌及动物皮毛过敏病例也不少见;接触类过敏原中个别病例对重金属、橡胶与化妆品过敏。

研究还发现多数同一患者可检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这或许与患者处于高敏状态有关,同时提示在临床上要考虑到有综合过敏原致敏及交叉过敏的可能,有必要提醒患者尽可能地避免相应的过敏原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过敏症状的发生。

研究中笔者发现,生物共振技术检测结果常常受操作者熟练程度的影响。操作者要求熟练选择检测位点,掌握探头接触皮肤的力度。此外患者身体状况、有无佩戴金属物品等均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应尽量消除各种因素影响,使检测更加准确[10,13]。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年龄14岁以上的青少年能量值较高,易于检测,年龄较大者能量值较低,不易检测,有时无法检测。

综上所述,摩拉生物共振仪检测变应原相对于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可检测的过敏原种类多等特点,常见过敏性疾病多数可检测到过敏原,从而使患者了解和避免可疑致敏物,可有效预防或减轻其临床症状。此外,有研究表明摩拉生物共振仪还可针对过敏原和患者体质进行个性化脱敏治疗,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8],这有待笔者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endprint

参考文献

[1]宋文辉,刘萍,周云霞,等.铜陵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過敏原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0):92-95.

[2]朱学英,黄秋萍,季凤英,等.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106-107.

[3]王立群,宋维芳,郭耐强,等.130例儿童湿疹变应原点刺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11):823-824.

[4]陈兴艳,肖敏,吕惠.192例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150-151.

[5]张群林.487例皮肤点刺实验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594-595.

[6]张怀亮,潘钰蔚,李晓霞,等.中医经络细胞生物场与生物共振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5):329-330.

[7]江向东,黄艳华.量子物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81.

[8]储小燕,毕志刚,芦桂青,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459例常见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0):626-628.

[9]乔丽,马壮年.50例过敏性紫癜变应原生物共振检测结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0,32(1):30-31.

[10]谢小元,赖维,刘玮,等.生物共振法与斑贴试验筛查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可疑致病物质的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12(39):756-757.

[11]吴泳,黄一锦,张益珠,等.生物共振仪治疗慢性荨麻疹200例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4):262-263.

[12]丁杰,柳曦光,李琛,等.生物共振技术在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5):309.

[13]陈国军,王亚莉,方凤,等.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与常规检测阳性率比较[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2):118-119.

(收稿日期:2017-0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