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有志者的耐力挑战
2018-02-07王静
王静
登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完成整个过程需要体力更需要勇气,当你决心去登山,就要做好接近身体极限挑战自己耐力的准备,除此之外,还有诸多事项需要注意,才能保证安全。
登山的相关政策法规
1997年7月8日,原国家体委发布实施《国内登山管理办法》,作为我国登山运动专项管理的体育部门规章,在规范我国国内登山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进一步修订,管理重点放在西藏5000米以上和其他省区市3500米以上山峰。主要包括确保登山者的安全;有利于保护山峰资源及周围环境,避免由于登山引起的环境污染;对组队条件和审批标准进行严格管理以及加大违反规定的处罚力度等。
在组队条件方面,增加了“必须配备相应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的条款,同时,具体规定了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与登山队员之问的比例。做出这样的硬性规定,是為了加强登山技术和高山探险经验方面的保证。实践证明,在高山探险运动中,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在遇到暴风雪或其他突发事件时,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确保登山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避免易发事故
登山之前要做两种以上周密的计划。凡攀登超过1000米的山,需做周密计划,包括路程、食宿、天气、脚力、所带装备、预计时间等,切忌存有侥幸心理,否则极有可能被困在半山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至少准备两套计划,考虑到最坏不可抗拒因素,如暴雨、酷晒、大雪、猛兽等。在登山之前还要经常做一些健身运动,这样攀登时会觉得轻松许多。
确保有充足的御寒装备。登山的事故很多都是队员死于体温过低,即通常意义上的冻死。极高山通常山顶海拔都在雪线以上,有些雪线以上高度达数千米,而且通常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氧量低。体温过低会导致内分泌混乱、幻觉及意识丧失直至最后死亡,所以在登山过程中要有充足的御寒装备。
正确进行急救包扎。在登山时万一受到伤害,一定要处理好伤口。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门户,特别是在野外。如果伤口被细菌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脓或并发败血症,气性坏疽、破伤风等,严重影响和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急救现场如果没有条件做清创处理,一定要先进行包扎,及时妥善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固定敷料和夹板的目的。
登山过程中注意安全细节。登山时最好随身携带个人资料,注意保持通讯工具畅通,并随时向留守人员或家人报告行踪,还要储备应急电量直至活动结束。登山时最好依循前人留下的路标辨别方向,或沿途标示记号,天黑后切忌行走溪谷或陌生线路,迷路时应折回原路,或寻找避难处静待救援。除保持体力外,还要平稳情绪,重视身体的变化,适时休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