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防面瘫
2018-02-07贺军成刘昂
贺军成+刘昂
冬季,天气寒冷温差大,有些人一觉醒来后突觉自己的半边脸很不舒服,一照镜子才发现嘴歪了,眼睛闭不上了,刷牙时还会漏水,于是急忙跑到医院就诊,医生经过一番诊断后结果为:面瘫。
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等,民间则俗称“歪嘴风”、“吊角风”、“鬼吹风”等,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出现口眼歪斜症状,因其严重影响面容形象及身心健康,故科学的防范及治疗尤为重要。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尤其不能陷入以下四个误区。
误区之1:面瘫是因“风吹”
引起的
[科学观点]面瘫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发现,面瘫通常发生在季节变换或温度变化明显的时候。由于面瘫经常发生在人们使用空调、电风扇或睡觉没有盖好被子等情况之后,因此,很多人都认为面瘫是因为面部“受风”引起的。其实,面瘫多是由流感病毒、水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面部神经引起的。此病之所以容易发生在面部“受风”之后,是因为人的面部或全身在受到冷风吹袭之后(尤其是在睡觉时受到冷风的吹袭),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从而容易患病毒感染性疾病;同样,人们在疲劳、睡眠不佳、情绪低落或激动、患了感冒或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女性在妊娠或月经期时,其免疫力也会明显下降,故也容易发生面瘫。要预防面瘫的發生,不仅要避免风寒邪气对面部的直接袭击,还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态平和,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合理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误区之2:得了面瘫就是患了“中风”
[科学观点]面瘫不一定是“中风”
有些人在患了面瘫之后,由于自己出现了“不能闭眼、不能皱眉、嘴歪眼斜、直流口水”等症状,一下子就懵了,以为自己患了“中风”,从此背上了很大的思想包袱。其实,面瘫分为两种,一种叫“周围性面瘫”,另一种叫“中枢性面瘫”。其中人们常患的是“周围性面瘫”,此病是由病毒感染面部神经引起的。此病患者仅会出现不能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和患侧脸部的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症状。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较高,患者痊愈后留下后遗症的几率较小。
中枢性面瘫则是由“中风”(即脑卒中)等中枢神经损伤性疾病引起的。此病患者除了可出现周围性面瘫的症状外,还可伴有头痛、呕吐、失语、半侧肢体麻木、大小便失禁甚至偏瘫等症状。中枢性面瘫的治愈率较低,患者很容易留下瘫痪等后遗症。由此可见,得了面瘫不一定是患了“中风”。
误区之3:面瘫不可过早做针灸治疗
[科学观点]针灸介入越早越好
一旦发现自己面瘫了,患者也不必过于焦急、害怕,应尽早去正规医院就诊,因为合理的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早一天治疗就能早一天痊愈。急性期面瘫患者可通过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和B族维生素,以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不能闭眼的患者可用眼罩、眼药水和眼膏加以防护。
同时,患者还应尽早对着镜子进行功能训练,辅以面部肌肉按摩,以促进恢复。过去的观点一直认为,面瘫患者在发病的早期(起病后1周内),其面部神经正发生水肿,因此只能通过注射或口服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B族维生素进行治疗,以缓解面神经水肿的症状,而不宜进行针灸治疗,以免过早、过强的刺激加重面神经局部的水肿,进而损伤面神经,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引起严重的后遗症。
现在,最新的研究发现,面瘫患者在发病的早期进行针灸治疗并不会损伤面部神经,而且有利于对病情的控制。中医针灸治疗面瘫大多采用的方法是在患者患侧扎针,其原理是采用逆向透穴的针刺方法,以疏散风邪,活血通络,推动经气。因此,面瘫患者在得到确诊后,应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尽早地进行针灸治疗,这样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预防后遗症的发生。
误区之4:面瘫不治疗也会很快康复
[科学观点]为防后遗症建议正规治疗
研究表明,面神经在受到损伤后,其再生的速度为每天生长2毫米。面瘫患者从发病到完全恢复一般需要4-6周的时间。不过,虽然面瘫具有一定的自愈性,少部分体质较好、症状较轻的面瘫患者也可以在不进行任何治疗的情况下慢慢痊愈,但对于大部分面瘫患者来说,进行及时、系统、正确的治疗还是必要的。
面瘫从出现症状到治愈,有4个病程发展阶段,大约一个月时间。第一周为面神经麻痹期;第二周病情稳定期;第三周面部神经复苏期;第四周面神经恢复期。即使是发现病情后,立即治疗,也会经历这4个不同的疾病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第一周,症状会有加重的表现。这不是因为治疗的效果不好,而是疾病发展的正常表现。特别是一些症状较重的患者,若起病早期未进行及时、系统、正确的治疗,不但会使病情痊愈的时间延长,还会增加发生后遗症的几率。正因为面瘫存在一定的复发倾向,故即使已经治愈的面瘫患者,在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预防病情复发。
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对待任何疾病务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生病不可怕,不要过分担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是健康的根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