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开放大省”到“开放强省”
——记浙江对外开放40周年

2018-02-07杨琳惜

浙江经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浙商浙江

□杨琳惜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对浙江来说,更是“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的重要节点。立足于时代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处,5月9日,时隔14年,浙江再次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浙江对外开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全省货物贸易出口居全国第三位,出口占全国的份额达到12.7%;引进外资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国比重为8.4%;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居全国第三位,达到83.1亿美元。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要继续保持浙江开放型经济的先发优势,就必须吹响新号角、整装再出发,坚持以“一带一路”统领浙江新一轮对外开放,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争当新时代全面扩大开放的排头兵。

新战略:把握时代机遇引领开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战略是行动的指引。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历史使命,也诞生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与战略方针,成为探索开放之路上的指路明灯与力量源泉。

自1978年宁波港启动对外开放,浙江依托政策红利和港通外贸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县有外贸”的商业传奇,一改物资匮乏、信息闭塞、生活贫困的落后面貌。新世纪之初,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机会窗口,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以卓越的全球意识和战略眼光提出了指向未来的“八八战略”。2004年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实现从“外贸大省”向“开放大省”的跨越,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2005年到2011年,浙江对外贸易连续跨过三个千亿美元台阶。2017年,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占全国的15%、投资额占全国的5.7%,境外投资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与周边兄弟省市相比,浙江开放型经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态势十分明显。同时,全球经济下行中单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频频抬头,对价值链顶端高地的争夺要求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浙江开放型经济亟待转型升级。

此次召开的对外开放大会重新校准了战略定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推进建设“开放强省”的新战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开放强省鲜明导向,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在风云激荡中不断开辟对外开放新境界,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讲话中,车书记还明确了全面开放七方面重点工作,提出聚力实施“十大举措”,以确保“开放红利”继续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外贸大省”到“开放大省”,再到“开放强省”,几字之差的背后是浙江对国际经济新形势的深入把握,是在审时度势中擘画开放新图景的战略考量,是对提升新一轮对外开放水平的目标指引,勾画出浙江全方位联通世界、全省域优化布局、全领域拓展深化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新布局:拓宽高层次高质量开放之路

“开放强省”战略安排,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的学习与践行,承接了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的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浙江开放型经济高层次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历史转进的关键节点上,推进浙江对外开放的各项重大实践,对开放的领域布局、路径选择、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车书记在对外开放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首要任务是实施打造‘一带一路’枢纽行动计划,全面增强枢纽功能。按照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总体部署,激活开放元素,强化开放优势,补齐开放短板,推动省域开放层次全面提升”。

海铁联运提高运输效率,东西联动提升开放水平。2004年,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启动,发展至今成为了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235条航线,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成为了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门户与关口;2014年,“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首发,至2017年底,已开通9条运输线路,往返运行304次、运送25200个标箱,向西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大通道建设中重要一环。今后,要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打造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和“义新欧”班列统一品牌,将宁波舟山港建成运输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国际强港,把“义新欧”班列打造成全省统一的中欧班列品牌,努力成为国内运营效益最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中欧班列。

转变开放重点领域,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过去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新一轮对外开放,服务业领域开放是重点。进一步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以对外开放提升浙江服务业的效率和水平。在对外贸易方面,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成本、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在促进外资增长方面,大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全面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完善对外开放法治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引资力度;在新贸易、新业态培育上,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2.0版,建设有影响力的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和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打造以数字贸易为标志的新型贸易中心,探索“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在人文交流方面,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平台,重视人才资源,推动国内外高校、机构的文化学术交流,鼓励各类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加强对外交流,深化与世界各地浙籍侨领、侨商、侨团、侨企的联系,更好发挥民间外交在国际人文交流中的作用。

改革促开放,制度创新为开放注入新动能。一方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推动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使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国际公认标准的先进水平,使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提升。同时,积极利用好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等国家赋予的各项改革试点,在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上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组建由政府单位、金融机构、专业机构、海外安保、产业专家以及智库共同组成的境外投资企业服务联盟,为赴境外投资的省内企业提供全面、可靠、有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境外投资服务,为浙江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新征程:“浙江人经济”再起航

1978年,义乌“货郎”担出乡间集市,义乌小商品市场雏形初现。

1980年,温州诞生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浙江民营经济在争议中壮大。

1994年,万向钱潮股票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浙商走向资本市场。

2003年,温州烟具协会打赢中国入世后的首个反倾销案,“浙江制造”走向全球化。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互联网新经济领跑世界。

2018年,吉利以约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集团9.7%股份,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浙商与浙江民营企业始终是浙江发展的两张王牌。浙江商人向海而生,搏风斗浪,锐意进取,敢想敢拼,引领改革风气之先。从鸡毛换糖、跑供销起家到异地投资办厂、开展全球并购,再到信息技术创新,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浙商在广阔的世界商海中砥砺拼搏,驭风前行。

浙商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主力军,民营企业是浙江开展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的核心引擎。浙商投资的足迹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创办了20多个专业市场,在境外牵头创办了6家经贸合作区,其中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有4家,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数量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81万亿元,增长15.5%,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0.8%。如今万向、吉利、龙盛等一批龙头企业也正积极开展全球布局,构建以我为主的国际化产业链。

正如车书记在大会上强调,“在对外开放新征程中,浙商理应有新作为,也必定有大作为”。在浙江走向国际化、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浙商这一浙江最珍贵、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动员天下浙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需要大力发扬新时代浙商精神,坚定“走出去”的信心,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创新创业,勇攀高峰,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一方面,要支持民营企业向外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通过开展并购重组等方式快速走向世界,开辟全球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航空母舰级的企业;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导浙商回归发展,支持各地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华商之窗”,更好地吸引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回归浙江,整合和集聚一大批全球性的资本、技术、品牌、人才等高端资源、稀缺资源,服务于浙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联动发展,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注入强大活力。

猜你喜欢

浙商浙江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双下沉、两提升”浙江医改提升群众获得感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外部激励因素对浙商政治参与动机的影响及其途径分析——基于五个地区浙商的实证分析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