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言自明的社会伦理与深化民间经济认识

2018-02-07卓勇良

浙江经济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伦理民间群众

□卓勇良

作者为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一些被称之为常识的客观规律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不需任何分析即是我们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40多年前,正是那些不言自明的社会常识,促使形成了改革开放的重大突破。然而,思维不能停留在不言自明的粗浅层面上,深化民间经济认识仍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我们把不证自明的命题作为经济学的基础”

浙江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较快冲破“左”的束缚,迅猛发展,当年有一个不言自明的社会伦理起了重要作用。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共产党人的政府,必须践行人民利益至上宗旨,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

提出不言自明社会伦理概念的灵感,源自康德哲学。按照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分析,人类社会应有两种知识,一种是源于经验,需要综合与分析上升到理性的知识,比方说宇宙起源等;另一种是超越经验的知识,比方说两点只能形成一条直线、太阳从东方升起等,康德称之为先天知识。对于康德提出的先天知识,以笔者的理解,可以认为是一种不言自明知识。

这种不言自明的知识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不需实践经验证明;二是不需理论分析论证;三是基于前两者而在经济社会具有重大困难时相对较易推行实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概念,在此已成为当然前提,不需再特别强调;耗时费日的理论探讨或争论亦缺少必要,难道还不允许人民群众在基本伦理框架内自寻活路?当事人自可以最小化执行实施阻力。这也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弥尔顿·佛里德曼所说,“我们把不证自明的命题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它们之所以不证自明,是因为它们是关于人类,而我们就是人类。因此,我们有终极知识的内在根源,没有检测能否决这种……即人类行为学”。

浙江当年的改革,正是从“吃饱饭”这一最基本、最质朴的人文诉求寻求突破。这应该是一种不言自明的社会伦理的要求,但也只有到了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人民群众生活极其困苦,才发挥起了支撑改革突破的作用。1978年,浙江农民从集体分配得到的年报酬如不包括投肥,人均90.5元,只略高于城里一个小青工两个月的工资。此时,以“一大二公”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所谓的农业集体化,几乎走到了尽头,任何一种不能解决人民群众要吃饭、财政要收入、区域经济要发展的所有制或意识形态均苍白无力,难以阻挡住群众和基层增进自身福利的巨大冲动。

这时也出现了两种不同伦理规范的碰撞。按一般要求,党政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必须在党和政府确定的政策路线框架内,统一思想,实施行动,这是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和政治伦理。按当时的认识和政策,是绝不能允许个体经营的。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存诉求的社会伦理,在生存权高于一切的旗帜下,加之这种直接占有的生产资料,起先实在是过于微小,就当时而言并不具有冲击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可能,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果断地支持人民群众自主创业。

“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追溯历史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浙江改革发展起点并不复杂。可以用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中一句词形容,“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也不妨简单化处理,不要把改革动力说得云里雾里。改革的最初起因,就是人民群众追求生存和更好的生存。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当年推进改革发展前辈的崇高敬意。在改革开放初期,绝大多数改革经典案例的起始均有其相似性,即在经济社会的基本运行已到了难以维持的边缘,才不得不退回到历史原点。于是,一些最基本、最质朴、不言自明的价值准则,再一次带着人们往前走。那种原本被理想化了的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再也难以弥合的缺口。

浙江农民最初的经商办厂,甚至不能称之为创业,他们惟求生存而已,至多也只是让孩子们大年初一能吃上一口好菜、有一件新衣。1991年,笔者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召开座谈会,一位市场摊主说,她高中毕业后嫁人育儿,春节前夕,家里没钱,只能摘下窗帘给孩子做新衣。这可不是好莱坞《音乐之声》里用窗帘给孩子们做游戏衣的浪漫故事,而是历历在目的昨日苦难。

因此,出于维持最起码生存要求的高效率需要,只能采取主体直接占有生产资料方式。这些显然不需要教条式与经院式的分析争论,难道在农民与那些极少量、极简陋的生产资料之间,还有必要再嵌入一个集体占有生产资料、集体领导的层面吗?如义乌县委县政府当时除了允许农民自主进行街头商贸活动和作坊式生产加工活动外,别无其他选择。

不言自明的市场流通格局,也在这一过程中开始形成。毛泽东上世纪50年代说过,那种针头线脑之类的小商品,没有必要实行计划经济。义乌农民最早主要经营的就是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商品,完全没有必要由计划当局管理。农民们乘长途班车到江苏,采购不被列入计划管理的内衣内裤之类。用编织袋装着成捆现金交易结算,避开了当时国合商业的三级批零体系和国有金融体系。

十分明显,民间经济或可说是创业主体对于生产关系一种不言自明选择。而那种“一大二公”式的经济,或可称之为理想选择。然而,理想选择很美好,但不一定是众多主体共同发自内心的自然选择;至于其全面推行,则因众多个体各自的高度不确定性,往往难以完全契合客观实际。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人类一大特点是容易遗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产和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物质利益和感官享受逐渐侵蚀社会政治生活,人们逐渐抛弃和忘掉了出发时的最基本、最质朴内核。而且,经济社会复杂性日增,不断遮挡住相当部分事实真相,诱导出一系列错误幻象,阻碍和影响了从质朴原点出发的转型提升。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求。

必须看到,基于不言自明社会伦理而突破的改革发展虽然是基于人民群众最基本利益诉求而展开,但毕竟起点较低,取向不高。如果用康德哲学分析,只是完成了从感性到知性的过程,停留在知性水平上踟蹰不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前必须积极探索民间经济发展的理论深化。

深化民间经济发展认识,事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浙江发展一次次冲破了一些人的责难,一次次出乎意料地取得重大成就。这里的奥秘,就是浙江的发展早就突破了字面上的“吃饭”即基本生存局限,开始不断有新的追求。广大人民群众与基层以其无限的创业创新活力,推动着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和转型提升。市场建设升级加快推进,国企加快退出,社会公共服务加快改革,政府加快转型,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突破民间经济只是满足基本生存的权宜之计的认知局限,发展民间经济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问题,也是追求更好的生存的关键。

深化民间经济发展认识,事关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要求。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制造”,一定意义而言应是“中国加工”。现在越是先进的企业,进口工艺装备比重越高。我们长期生产不了面广量大的高水准成套加工机械,生产不了绝大多数高精度高效率工作母机。现在迫切需要从“中国加工”,真正加快向“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转型。突破长期来存在着的发展民间经济的制度局限,促使民间企业家们静下心来、安下心来、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把最强智力和最重要核心资本留在国内,加快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竞争力。

深化民间经济发展认识,事关当前增强民间信心重大问题。民间经济快速壮大后,随着巨额资产规模的形成和存在,创业者日渐牵挂这份资产的合法性、合理性、安全性和传承性。恐惧姓资姓社,恐惧原罪清算,恐惧社会责任,恐惧低人一等,恐惧突然而来的政策剧变,以至于长期沉迷传统产业,稍有发展即千方百计寻找安全感,不愿持续做大做强等。突破民间经济是权宜之计的认知局限,确立长期发展的方针政策,形成稳定的民间经济发展和产权预期。

深化民间经济发展认识,事关中国经济当前能否实现中高速发展的紧迫要求。中国经济当前在竞争性领域,实际已是民间经济为主体。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份额,即使其增速4年多持续回落,2018年1-4月也仍高达61.0%。而且社会创业创新,多半以民间经济为主体。如果再在事实上存在着“天花板”“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不能在税收、信贷甚至法治等方面一视同仁,将非常不利于当前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突破事实上存在着的民间经济非主体论的知行矛盾,进一步实事求是和知行合一,坚持和提升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主体地位。

时至今日,发展民间经济的动机和目标都应有较大改变。基于不言自明社会伦理的无奈突破早已是过去式了,发展民间经济应从无奈突破上升到理性主动,以更积极的常态来支持和促进民间经济发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不仅要讲好浙江过去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讲好浙江未来的故事。

猜你喜欢

伦理民间群众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多让群众咧嘴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