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深入研究深度解决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下)
2018-02-07王东进
文/王东进
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最重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一系列体现规律性、反映时代性、富有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方略、新举措为统摄和指引,以人为本,以增强公平正义为宗旨,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深度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统筹谋划,全面协调推进。
作者的《深刻认识深入研究深度解决主要矛盾 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上)》已刊于2018年第1期
(二)
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使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和光荣任务。对每一个“医保人”、医保研究工作者而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要不忘悉心求医保客观规律之真,全力务保障人民健康之实,就是要通过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要提供制度性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1.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时期。
这个时期,医保改革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从“夯基垒台、四梁八柱”式的制度改革转变为健全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从全民医保基本制度建设,转变为以基本保障为主体、多层次保障方式协调发展;从医保制度的率先改革,转变为医疗、医药、医保的联动改革;从主要化解疾病风险型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从经济补偿型医保,转变为经济型保障与服务型保障相结合,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型保障。这个时期,医保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巩固改革成果、稳定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和取得历史性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要和医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覆盖全民、城乡统筹、适度保障、权责清晰、改善服务、促进公平、引导预期、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补短板、建机制,大力促进相关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配套改革,大力促进相关保障制度和保障方式全面协调发展,形成多种保障制度、保障方式相互协调、相互贯通、相互支持的保障格局和体制机制优势,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保障合力。只有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广覆盖(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才能得到全面贯彻和体现;才能实现全民医保的“四更”目标;才能全面实现以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宏伟目标;才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特别是健康保障)需要。
2.稳定完善医保基本制度、巩固发展医保改革成果,是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启的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由单项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职工医保制度建设到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大体经历了从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保障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医保制度等几个阶段。
过去20多年的医保改革,主要任务是革故鼎新,或者叫除旧布新。也就是革除旧的以“单位保障”为特征的医保制度的弊端,在旧的“废墟”上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制度、新体制。由企业、单位保障转变为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由相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职工,即部分人群的公费劳保医疗保障,转变为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
过去20多年医保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是,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依靠中国智慧、中国办法破解医保这个世界性难题,建立起了覆盖13亿多人口的、堪称世界之最的医疗保险制度,使占全国总人口95%以上的城乡居民有了基本医疗保障,实现了“病有所医”的千年梦想。在促进全民健康、奔向全面小康中发挥了重要的制度性功能和基础性作用。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反映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正因为如此,我们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才有充足的底气和坚定的信心。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不仅国人普遍认同,而且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被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称作“举世无双的成就”,并授予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堪称名副其实、实至名归。有学者认为,我国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和管理创新方面对世界社会保障所作出的贡献,不亚于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20多年的医保改革发展,我们摸索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坚持从中国国情国发;注重实践和创新;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统筹地区制定具体标准和办法;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坚持守正(“三基”)与创新(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相结合;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基金管理总原则;提出并坚持“三分政策、七分管理”,把医保支付改革作为牛鼻子、总抓手;坚持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医保治理能力;坚持把医保法治建设、实现法治医保作为根本性建设来抓等十个方面,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经验。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应该予以珍惜和坚守,并作为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坚实基础和开启新征程的出发点。
3.以深度解决医保改革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为主题主线,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医保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应当自豪,但决不能自满。因为离“三性”(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持续性)、“四更”(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特别是在旧体制下形成的一些陈旧观念、利益格局、价值取向、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等至今还在纠缠、干扰着我们,使得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疲于应对,使得我们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集中精力从事医保制度体系建设。相关领域改革滞后,多层次保障发展滞后,城乡医保制度不统一、制度要素不齐备、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畅,公共服务平台和产品发展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不但拖累和消弥了基本医保的保障功能和保障绩效,而且造成保障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既制约了全民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又给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深度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为主线,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
4.从全面改革到全面建设,从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到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伟大命题,也是一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系统工程
这个命题、这项工程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全面建成(而不是一个方面建成),一个叫保障体系(而不是一个制度)。概括地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应从五个领域、多个层面、多个环节展开:
一是,全民医保制度自身的建设,主要是制度要素的规治、体制机制的创新、管理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是,制度体系的完善,主要是加快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建设。
三是,以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四是,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分级诊疗制度、药品流通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督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建设。
五是,以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健康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服务体系、健康环境建设和健康产业发展,等等。
5.以新思想为武装,以新理念为统摄,以新本领为支撑,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
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最重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一系列体现规律性、反映时代性、富有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方略、新举措为统摄和指引,以人为本,以增强公平正义为宗旨,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深度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统筹谋划,全面协调推进。
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学懂弄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样才能增强全面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坚定的、有作为、有担当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全面建设者。
二是,要坚持“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和“三基”(医保的基本原则、方针和制度)不动摇,自觉抵制以各种名义违背“三基”的主张和行为,坚决捍卫改革成果和基本医保制度。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方法论,把问题导向和目标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从“三最问题”入手,把补短板、建机制、兜底线、织密网统一起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不可心浮气躁、操切从事,搞大呼隆一类的“形象工程”“献礼工程”。
四是,既要有改革创新的锐气,更要有建设者必备的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整体思维、底线思维、规则意识、标准意识和程序意识,要善于将好的改革思路、指导性意见转化为科学的、可操作的、可考核的规范、标准和程序。将凭主观感觉办事,转变为按规则、标准和程序办事。只有这样,我们所建成的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才会是成熟的、定型的、可靠的、可持续发展的。
五是,先贤有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在队伍。按照“打铁还得自身硬”的要求,要始终把提高医保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治理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只有建设好一支宏大的既有坚定理想信念、政治上坚强、作风上过硬,热爱医保事业,又深谙医保规律、娴于医保研究、精于医保管理、负责任、敢担当,并舍得下“绣花功夫”“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的专业队伍,才可能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