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讨
——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
2018-02-07钟希君
钟希君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昆明650222)
1 课程现状分析
财经法规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内容覆盖面极广的课程,涉及会计学、支付结算、税法、财政等知识点。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乏味,各章节知识点较独立,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加之大部分学生对该门课程不大感兴趣,致使教学效果欠佳。
通过问卷调查法从学情角度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来说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他们在面对财经法规这种理论性极强的课程中,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同学对该门课程会产生抵触心理,认为该门课程只需自己背背要点,无需老师课堂上做太多的讲解。
一直以来,财经法规都是会从考试必考的科目,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会从考试,很多学校和教师迫于从业考试通过率的压力,而采用鸭架式的传统授课方法。即以教授和练习相结合,同时建立模考题库,让学生又回到高中背书和刷题的时代,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也严重阻碍了财经法规教学模式的新探讨。而如今在会从考试取消的背景下,教师则完全可以摆脱这些包袱,积极努力地去开创一些新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教学模式探讨
2.1 项目教学
笔者前面提到,财经法规是一门综合了多学科知识的课程,各章节之间联系得不是太紧密,所以非常适合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即教师对教学项目进行明确划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法律制度和一定的技能水平,以提高其会计行为。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该门课程划分为五个模块:第一模块为会计法应用能力,包括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和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两大项内容。第二模块为支付结算应用能力,包括现金结算和票据、银行卡等支付结算方式两大项内容。第三模块为税法应用能力,包括税法概念、主要税种和税收征管三项内容。第四模块为财政法应用能力,包括预算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三项内容。第五模块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内涵和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两大项内容。其中第一至第四模块统称为会计法律制度,第五模块称为会计职业道德。由于财经法规这门课程一般是财会类专业的必修课,而其部分内容又与其先导课程或后续课程(如税法)相重叠,另外,该门课程一般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中为每周4节的课时,教学学时有限,所以教师在采用模块化教学中,对五大模块项目可以灵活地做出选择和调整。笔者建议直接把第三模块税法应用能力删除,因为财会类专业一般都会开设税法课程,既然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而无需顾虑从业考证的需要,大可不必重复教学内容。同时,建议第一模块会计法应用能力和第二模块支付结算应用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你争我辩,争辩课堂精彩;你说我论,论说课堂真谛的意义。而第四模块财政法应用能力和第五模块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则建议以案例教学法为主,通过个个栩栩如生的案例故事,触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社会这个特殊的群体,以此警醒和提高他们的会计行为[1]。
2.2 小组合作学习
2.2.1 小组的形成
首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如本班有48人,即可分为8小组,每组6人,当然分组人数没有固定,可以视情况而定,一般以每组6~8人为宜。其次,采用较为有趣的方式分出各小组的具体名单。如教师可以以拼图的方式进行分组,每人发一片拼图,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拼图原图,提供线索,同学合力拼出并确认自己所在的小组。再次,通过竞聘的形式选出每组组长,确定本组组员的工作职责。建议教师对组长的甄选应严格把控,最好能够推选出专业能力强、责任心大并具备一定管理和协调能力的人。组长应根据各组员自身的特质、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如有的文科生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知识的汇总,则比较适合做提问和总结等方面的工作,而有的理科生计算机基础好,逻辑思维严密,则适合构造知识结构图等。最后是对各小组的初步成果的考核,即通过设计小组名片的形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各成员可以采用ppt、照片、手绘等多种形式制作本组名片,小组名片的内容要求至少有本组成员的名单、小组的口号以及小组的特殊名称和logo设计 ,如“黑马小组队”,“无敌先锋队”和“铁娘子队”等。
2.2.2 学习形式
模式一:换位学习知识,“我也来做小老师。”
首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要求各成员认真做好预习,合作制作出本模块的知识结构图或者思维导图,既可以手动绘制纸质版的也可以借助xmind、mpl等思维导图软件制作成电子版的。这些结构图或思维导图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一点点透出,让学生对知识要点有整体的认识。
其次是要求各团队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派出一名代表,通过课件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同时用游戏界面,将法律知识套用,进行详解。让学生当起小老师,培养他们创新、合作、自信心。
再次,老师对各小组的结构图或思维导图以及学生讲解中出现的问题、优缺点进行评价和考核,并做出相应的补充,以达到进一步强化知识点的效果。
最后,通过老师客观公正的点评,由小组投票选出本轮竞赛的最佳学习小组,并对获胜小组奖励抽排加分机会一次。(关于抽排下文将进一步阐述。)
模式二:我问你答,“请接受挑战吧!”
第一步:自学。安排团队15~20分钟的自学时间,15分钟小组讨论并汇总出相关问题,问题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如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和主观题等,回答方可以借助教材或其他资料,但不得使用网络。
第二步:发起挑战。各小组轮流可以向任何一个小组提出挑战,如果对方回答正确则可以获得抽牌加分的机会,若未回答或回答错误则给予抽牌减分的机会,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抢答,抢答者回答正确可以获得抽牌加分机会,回答错误不计分。若本组的提问难倒所有小组最终无人答出,则提问组可获得抽牌加分的机会。(关于抽排下文将进一步阐述。)
模式三:脱稿回答,“考验记忆力的时刻到了!”
第一步:知识自取。安排团队20~30分钟的时间自取知识,进一步巩固要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发放问题,10分钟做准备,查看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步:接受挑战,“运气也很重要”。老师事先准备好题库并编制相应题号,以扑克牌形式抽取。有两种抽牌方式:第一种是留3分钟给小组做准备。抽一题答一题,每小组需派出一名成员进行抽牌,相应的扑克牌对应相应的题号(如老K则对应第13题),上一小组进行答题完成后下一小组再进行抽牌,以此类推,直至各小组都完成相应的任务为止。第二种同样3分钟准备时间。统一抽牌,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抽牌,按照抽牌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答题,同样相应的扑克牌对相应的题号。由小组代表进行答题、本组其他成员也可做补充。
第三步:教师评分。老师进行评分、点评,带着同学将知识点过一遍,突出重点、难点,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大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同时对得分高者奖励抽牌加分的机会。
2.2.3 抽牌加分形式
抽牌加分实际上是通过扑克牌抽牌的游戏形式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小组成员在各个环节的综合表现获取抽牌加分或抽牌减分的机会。A—大王(不分花色)分别记为1~20分(A-10分别代表1~10分,J代表11分,Q代表12分,K代表13分,小王15分,大王20分),各小组的总分作为平时成绩考评标准,对小组成员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学可以额外加平时分。
2.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获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是目前在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效果比较突出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更加具体且更有吸引力的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笔者前面提到,财经法规的第四模块和第五模块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教师课前需要搜集和整理大量与上课相关的案例素材,同时所选案例最好具备趣味性、真实性和详实性。例如在讲授第四模块财政法应用能力的时候,可以与学生分享很多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违法违规的案例并结合国家反腐倡廉的举措,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在讲授第五模块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时候,可以大量使用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的例子,还可以选择本土知名度高的央企、国企、大型民企,这样更接地气,也更具有说服力。然后通过展示案例内容、发出提问、分组讨论、教师点评等模式让课堂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 改进措施
3.1 调整教学计划
该门课程传统的教学进度计划是一个学期18周左右,每周安排4个学时,共72个学时,整个学期要完成五章内容的教学。教学方式大多是纯理论教学,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断强化训练,以巩固知识要点,为顺利通过从业考试打下坚实基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则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安排,调整并不断创新教学进度计划。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把进度计划的内容调整为四章,前二章会计法律制度和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主,安排44~48个课时。后二章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安排34~38个课时。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则可以删除。新的教学计划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淡化理论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 变更教学评价指标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新探讨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势必会带来教学评价指标的改变。以往该门课程的评价一般是过程性评价占据总评的40%左右,而终结性评价占据总评的60%左右,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学生平时课堂的出勤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终结性评价则是期末笔试的卷面成绩。这种评价指标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的需要,笔者建议该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指标应提高到60%~70%,而期末终结性评价指标仅占30~40%,同时期末考试的形式也可以大胆创新。例如把原来的闭卷考试形式改为开卷,考试题型以开放性为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评[2]。
3.3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笔者上文提到的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差异甚大,对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求极高,尤其是对多年来习惯了讲授为主的教学的老师来说难度颇大。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不仅本身的专业能力要强,同时还要具备其他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多研究分析社会实践案例,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中扮演好多重角色。
3.4 加大电脑、实训室等物理教学环境的投入
财经法规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要求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模式,它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学习,而在课外的其他时间也能自主学习。另外,学生的学习场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一般传统的教室外,还可以专门提供学生电脑实训室以便小组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做好课前准备,建立模拟案例讨论的实训室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和仿真性[3]。
4 结语
要想让财经法规的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深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