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的责任和义务
2018-02-07史蓓
史蓓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1)
1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中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不断加强;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不断探索;在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不断改进;在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上有新举措。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宣传不够、扶持不大、理念滞后,对学生的创业指导不到位、创业实践平台不完善,学生的创业素养和技能尚有欠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着三重思想障碍,一是毕业生或多或少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总是把目标定位在毕业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上,创业意识不强,因此束缚了大学生的创业欲望。二是信心不足,这方面与学生的思想依赖及外界支持有关,没有创业决策的动力,从而埋没了自己的企业家理想。三是缺乏创业知识,虽然有创业的想法和冲动,但没有行动的方向和能力,从而导致了创业规划长期“搁浅”,错过了创业的最佳时机。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让更多正在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顺利地踏上创业的旅途,本人将在下列几个方面提出个人的粗浅看法。
2 领导重视,健全高校创新创业管理体制机制
高校的使命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应将人才培养和时代新形势、新背景、新要求结合起来,为大学优秀创新型人才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新环境,挖掘学生自身利好的创业条件和潜在的创业激情,将学生培养成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与科技转化起重要作用的企业家和厂长经理。因此,高校如果能够通过加强创业指导和教育,驱动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使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当前面临的大学生就业危机,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教育关乎国家发展大计,加强创业教育是教育服务和引领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的体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手段,是将适应性教育转化为创造性教育的抓手,是破解素质教育难题的钥匙[1]。
高校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机构。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战略地位,建立独立的行政领导机制和管理制度。由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机构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做出战略部署。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教学、团委、创业就业、科技等职能部门形成合力,联动管理,打造集全校之力共同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3 夯实基础,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经迈开了歩伐,形成了一系列看得到摸得着的制度和框架格局。但是,我们不能够排除有的高校在这方面存在着内容与形式的不协调不配套的现象,导致了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脱节和断层,大大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建立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构牵头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构建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互为交叉的创新创业课程,建立线上网络自学和线下课堂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平台。组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理论研究以及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团队,选聘知名专家、优秀企业家和创业拔尖人才,组成校外专家创业导师团队。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创业指导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建设“专业化、专家化”的高素质创业导师团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
4 发挥功能,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功能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的保障。近年来,各个地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方面作出了大的投入,尽管各地在配套设施方面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但总体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乐观的局面。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的教育,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战能力。为了从根本上完善这个平台功能,使这个平台发挥应有的效应,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与政府、企业、行业共同开展创业实践的合作机制;积极参与由政府和社会资金扶持大学生创业园的公益培训项目。高校需要结合本校所处的区域、产业情况、社会经济现状、地方政策、师资结构、学生特点等综合因素,聘请社会专家作为创业指导老师对学生创业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指导。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支持学生到各地校友企业开展社会实践,走近生涯人物,零距离进行创业体验;联系企业建设创业实习基地、创业模拟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内外贯通的产学联盟;发挥学院特色,凸显专业特点,建设走在科技前沿、符合行业需求、迎合区域发展的专业核心创业基地。
5 加强引导,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用正确的教研理论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决各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各行其是的状况,除了尽快完善一套完整的教本教材外,各地应该针对各地特点,在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上化大力气,不断扩大教育研究成果,让教研成果交流成为常态。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创业技能培养或技术创新上,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要立足于人才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和日益完善的智慧校园资源,以国家眼光和国家战略思维,以跨学科、全方位的视角,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性研究。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多启发、善挖掘,把创业金点子和可行性创业项目请进创业园,进行实践指导和孵化成型,最终落地生根。
6 全面协作,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和支撑机制
高校创业园和就创业社团致力于为打算创业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服务,实现他们的创业梦。应突出协同支持,强化服务意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咨询、指导、项目孵化、对接和互动交流的“一站式、零距离、综合服务”。高校创业园和创业社团组织应该要明确职责和功能,融入高校创新创业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管理、教育、实践、研究、服务和支撑合为一体,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落到实处。
创业园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创业实践中,创业项目指导老师在其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指导老师的遴选、审核必须严谨,需要从专业技术角度、从创业实践角度、从人脉资源角度等多方位综合评价。
大学生就创业社团应设有专门的办公处所,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要配备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经验的教师工作人员队伍和学生辅助管理队伍,负责创业园的日常管理与经营监管。
“一站式服务”包括创业前咨询、创业过程指导,创业孵化,公司运作、帮助大学生申请税费减免、创业政策咨询、政府出台创业措施落实等。定期开展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培训,在指导入园项目的基础上,创业园还可以借助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平台网站及时传达和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政策和措施,为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最新资讯。在做好服务、指导工作的同时,推行“跟进式管理”,进一步要求二级学院负责对所属项目从推荐到入驻直至退出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具体指导工作,创业园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在园项目经营状况定期检查与反馈,共同完成规范、全面的管理。
7 常抓久治,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国家致力于2017年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到2020年国家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国家、省、市级个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引导、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及规则,高校需要有效的宣传、合理的利用这些政策意见,联合媒体、家庭和学生打造多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弥补学生创业动力的不足。一来学校可以每年设立扶持学生创业的专项经费,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予以资助,统筹用好校内经费和地方政府在校内设立的各类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专项资金。探索调动校友力量和社会资源,对接更多的天使投资人和创投机构,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融资服务;二来高校可以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学分学籍管理制度,突破传统人才培养的瓶颈,现如今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必修课程,可以加大学生比例,或者将理论学分和实践成果考核评价进行分值转换,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科技创新、专利申请、论文发表等成果转化成学分;三来为离职创业成功的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允许有创业构思、有创业激情的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调整学业进程,申请休学或保留学籍,早日实现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