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个注重”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02-07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当前,真脱贫、脱真贫,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咬紧牙关、排除万难,踏实工作、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一、注重“富脑子”,强化感情认同
摆脱贫困不单纯是经济指标上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脱贫,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绝大多数贫困群众脱贫的愿望是强烈的,且大都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等不靠、真抓实干,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认为不管自己干或不干,都有党和政府在后面作靠山,甚至认为领导干部让群众脱贫的愿望比自己更强烈,如果自己不能脱贫,领导干部是要被问责的。这样一来,有些群众虽然觉得贫困户的名声不太好听,但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和优惠,与其干活累得要死,还不如就地等着慰问轻松。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其根子还在于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因此,要想脱贫,首先就是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真正达到思想上的脱贫。
一是搞好宣传发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力量。要采取群众愿接受、乐接受、能接受的方式方法,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脱贫的指示精神,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广大群众的关心关爱,对困难群众的深厚情感,对贫困人口尽快脱贫的强烈期盼以及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牺牲奉献。扶贫的同时,还要扶志,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脱贫的志气。要教育引导困难群体自强自立,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干起,有多大的劲使多大的力,把全部本事和能耐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转变听天由命、消极无为的思想,牢固树立依靠双手勤劳致富的强烈意识。
二是加强培训教育。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不是很高,这也是制约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要想脱贫达到致富,不仅要输血,更为重要的是造血,这就是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运用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通过群众会、田坝会、板凳会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种田种粮、护林养殖、农村电商等知识和技能,做到不仅生产丰收,而且能卖出、有收益、可致富。借助“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组织专门技术人员深入贫困乡村开展“四送”活动(送党的政策、送致富信息、送先进文化、送科普书籍),帮助贫困群众扫除知识盲点、掌握致富技能。
三是注重典型引领。在脱贫攻坚战斗中,涌现出大量的脱贫致富带头人,这些致富人有思想、有技术、有办法,是群众眼中的能人、红人,他们与贫困群众最贴近、最类似,在脱贫致富中最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要注重发挥这些致富人的引领作用,现身说法、以身示教,把自己参与脱贫攻坚的鲜活做法和成功经验传授给身边的群众,贫困群众可以跟着学、看着干、独自闯,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注重“强班子”,夯实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给钱给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党的建设特别是基层党支部建设发挥着核心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好,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不可否认,在当前的一些贫困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功能弱化、组织制度虚化、党员意识淡化等问题,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的力度和进度。为此,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加强和改进贫困村党支部建设,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完善制度聚合力。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要依据党规党纪,健全和完善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制度,重点就是以“三会一课”为主要内容的党务工作制度,同时还要严格落实以村规民约为主的村民自治制度,以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管理制度,这样以来,制度规范了,事情公开了,人心就敞开了,力量就形成合力了。
二是建强队伍激活力。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贫困村党员必须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身边的贫困群众。因此,要严格党员标准,严肃党的纪律,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真正把思想纯洁、作风正派、能力高强、愿意为贫困群众牺牲奉献的同志吸纳进入党员队伍,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三是提高素质强能力。党员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脱贫致富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党员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必须要有真本事、高本领。提高党员的素质能力,要把他们放在脱贫奋战的第一线,走在艰难险峻的最前沿,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磨练历练、成长成才。同时,要还鼓励支持他们进院校、去党校学习升造,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搞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水平。
三、注重“引路子”,加强过程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绝不能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当前,有的深入调查研究不够,对帮扶对象真实情况“雾里看花”,对如何挖穷根缺乏系统有效的招数;有的追求短期政绩,“垒大户”“造景点”,搞“面子工程”等等。对此,要坚持精准滴灌、对症下药,对帮扶过程进行精细督导,确保扶到点上、帮到根上。
一要坚持雪中送炭精准施策。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和群众一道找准穷根、开对方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村落的自然环境、区位条件、投资基础、销售渠道等实际情况,帮助贫困户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选择能带动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着力防止重心失准、“拳脚落空”、“锦上添花”,要聚焦发力、精准发力、有效发力,真正做到真脱贫、脱真贫,不漏一村、不落一户,最终实现整体脱贫,户户致富。
二要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不是件容易的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长期作战、持续作战、艰苦作战的思想,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长期的奋斗,坚决防止和克服“半拉子”工程、“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真正做到不达目的不罢休、不真脱贫不撒手、不见实效不收兵。要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标准,建立帮扶村扶贫路线图、政策宣传手册、受扶记录手册,组织大家晒动态、谈体会、亮成果,大力营造“拧紧螺丝、上紧发条”的扶贫氛围。
三要坚持多方联动考核验收。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总体规划,对照中央脱贫标准,扶贫单位与被扶贫地区共商确定目标任务、制定方案计划,联合组织阶段性考核验收,确保扶贫工作不变味、不走样。在考评标准上,既看减贫数量、更看脱贫质量;在考评方式上,采取定期普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适时通报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在考评奖惩上,把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立功受奖挂钩,切实强化考核的杠杆导向作用,不断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