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中体育新闻报道趋向娱乐化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以网易、搜狐、新浪网为例
2018-02-07王仅坤
王仅坤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0 前 言
所谓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报道空间留给运动员以及与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场外生活的现象。“体育报道娱乐化,在内容上专注于体育界的名人趣事及花边消息。在表现形式上,其文字语言风格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和文学性,其图片多以运动明星及场内外其他能引起大众兴趣的人物为主。”新闻学者李良荣曾指出,“现在不少体育报纸、体育媒体在往娱乐化的道路上走,广州的《南方体育》和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体育快评》是其中的典型;他们嬉笑怒骂,非常诙谐,彻底把体育当做娱乐来做,这是一股新的潮流。如今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在不断增强,纸媒是这样,网媒更是如此。现在网络媒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在体育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均有体现。
1 体育报道娱乐化的表现
1.1 体育新闻标题标新立异
浏览各大体育新闻网站可以发现,如今体育新闻的标题可谓是五花八门,而且越来越多的使用娱乐因素令观众看到后忍俊不禁。“体育新闻的标题制作现如今更加娱乐化,恰到好处的新闻标题,不仅会对新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甚至还会平添不少生动与意趣,但频繁使用娱乐化标题会对新闻的本质带来不好的影响。”体育新闻的标题娱乐化还体现在善用夸张、煽情的词句上。如新浪体育2015年12月15日新闻:《博格巴遭禁赛仍不忘再换发型:头发正在燃烧》,再如《贝式狗粮,小贝与辣妹牵手》。体育新闻标题娱乐化的另一个趋势是多引用新闻人物原话中最劲爆、最核心的部分,令标题在增加可信度的同时,可读性也大大增强。如新浪体育2017年12月4日《兰帕德自曝:我和小法不对眼 切尔西为他放走我》,引用切尔西传奇兰帕德在接受采访时原话“我和小法从来没有一起踢过球,切尔西为了引进他而放走我,我和小法在场上从来不对眼,所以切尔西认为我们无法在更衣室共处。”再如2017年12月12日,网易体育报道了米兰对战博洛尼亚时,加图索比赛中在情急之下威胁门神多纳鲁马要听他的指挥,于是便有了《暴脾气!加图索怒吼米兰门神:不按我说的做就弄死你》这则新闻标题。体育新闻标题娱乐化最后体现在紧跟大众文化时尚潮流上。“多用一些流行词语、口语、尽可能贴近生活,能极大地增强媒体和读者的心理亲近感,这些新词来自影视、歌曲等大众口语的流行词语。”如腾讯体育新闻频道一则新闻标题:《郭跃急于表现导致输球,马琳刘诗雯属于“打酱油”》,“神马都是浮云”、“打酱油”都是网络流行语,其本身就具有娱乐性,网络体育新闻妙用网络流行语,对吸引网民的注意有很大的作用。再如搜狐体育新闻频道:《张成林:来西安第一天吃泡馍,百分百付出必收获》,直接引用张成林的口语化的语言,都使得网络体育新闻更具生活气息,拉近了体育明星与网民的心理距离。此外,网络体育新闻还常用“曝光”、“迷云”、“解密”、“内幕”等词语,吸引网民的注意,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
1.2 图片新闻、花边新闻的大量使用
后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在媒体中的广泛应用,令传播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态势,另一方面受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单一的文字报道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于是在现如今的报纸、网络、电视新闻中开始大量使用图片报道来弥补受众需求的缺口,所以在体育新闻娱乐化的今天,图片新闻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新闻形式,主要表现在主页“以图代言”,英国最著名的报纸《The Guardian》(卫报)和西班牙的体育大报《Marca》(马卡报)等均采用这样的排版方式,我国著名的体育专业报纸《体坛周报》也借鉴和吸收了国际主流平面媒体的操作方式,几乎在每一期的头版都配发大量图片。
网络体育新闻内容的娱乐化也体现在硬新闻软化,报道的内容从体育赛事转向了对运动员的娱乐化报道,报道的目光也从赛场转向场外,报道趋于多元化、娱乐化。在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浪潮中,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十分注重花边新闻的使用,最初花边新闻是报刊为了追求版面的整体美观,将一些小新闻填充在版面与版面文章与文章之间的,这些小新闻多因其为明星的私事而引起人们的兴趣,甚至有人专门买报纸看花边新闻,现如今花边新闻已成为体育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搜狐体育专门开通了“中国足坛花边”和“互动专区”的板块,以大量的图片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以及一些八卦新闻。如《爆卡卡离婚因小三大战》、《C罗女友领衔社交皇后》等,各大媒体网站均有图片区,以图片形式报道新闻是现在比较受大众欢迎的一种方式。
网易体育2017年8月23日报道曼联杀手马夏尔陪女友逛街的新闻,《曼联冷面杀手和女友逛街 心情不错终于笑了》(众所周知,不爱笑一直是马夏尔的标志)。2017年12月11日,新浪体育:《德赫亚女友白衣露肩风情万种》,《太有钱了,曼城老板的奢侈生活》。12月4日:《博格巴这身潮牌到底有多贵》等。
据作者统计,在2017年6月15日至2017年12月15日期间,新浪体育关于国足的图片报道共计240篇,其中报道足球宝贝、球员私生活及穿着有将近75篇,占到31%,如《郑智穿LV外衣撞衫杜海涛吴亦凡》、《足球宝贝身披五星红旗期盼中国之队迎首胜》、《清纯国足宝贝拍摄写真》、《中日女球迷PK颜值的对决》等。
关于英超的图片新闻共计255篇,其中报道运动员私生活、情感动向、发型穿着等有169篇,即花边新闻占到大约66%的比例,图片新闻多以运动员的私生活为主。
2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弊端及成因
2.1 弊端
2.1.1 新闻报道暗示浮躁消极的价值观。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念,近年来,体育新闻娱乐化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贴近了大众,活跃了文化和报道优势,但是有的报道却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2003年,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访华期间,国内媒体纷纷加强报道声势力度,其中有些报道大肆进行商业性的炒作,不少新闻鼓吹炫耀比赛的“黄金价值”,搜狐网有一则标题为“黄金打造皇马行程”,还有的媒体这样写“中国人也可以一掷千金了”,宣扬不合国情的奢华消费观,这使得一些青少年产生一种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消极的价值观,无形中给正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少年带来一些消极的暗示,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最终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2.1.2 新闻内容取材偏差造成的危害。娱乐已经成为时下的一种时尚,许多媒体也紧跟潮流,争相模仿,在报道内容上竭力挖掘娱乐元素、花边新闻、名人趣事、暴力事件等,这些成为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题材。据笔者对国内几家主要的体育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行的随机调查,发现有60%以上的篇幅用于赛事报道,尤其是对比赛过程的重复,另有近20%的篇幅用于花边新闻,而剩下的关于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反映作者自己的深度思考更是寥寥无几,有分量的更是少之又少。相反一些关于体育明星的私生活报道却活灵活现。这无疑违背了新闻价值的本源,不论体育新闻或经济新闻本质都是要客观真实,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众。
2.1.3 新闻表达方式偏差误导大众。这几年传媒娱乐化、通俗化趋势明显,硬新闻不仅数量总体减少,而且表达方式上也一再被软化,这样就容易误导受众,让受众把体育新闻报道与其他娱乐节目等同对待,模糊了两者的界限,使人们对新闻的客观性、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清,这对传播者和受众都是一种消极的暗示。
2.1.4 捏造新闻,本末倒置。如同杜永利在“娱乐新闻的狂欢节”一文中提到的,一些新闻媒体大肆炒作“卖点”,包括:渲染冲突和矛盾表现手法显得粗俗不堪、捏造事实等,不实事求是、捕风捉影等。一些记者为了满足读者需求,或者为了完成采访任务,不依据事实,任意编造新闻,或者夸大其词,违背了新闻的规律,使报道失衡。如里约奥运会期间,北京时间8月4日,中国男篮抵达里约,而在抵达里约后,有消息传出男篮队员和记者在乘坐大巴返回的途中遭遇了枪战,并称有6人死亡,而事实证明,中国球员和记者安然无恙。再比如,腾讯体育曾报道过,在2002年日韩世界杯期间,某晚报记者杜撰了一篇对国家队助理教练沈福祥的专访,使得一向谦和的沈福祥在记者发布会上大怒,还好被北京电视台一位相熟的记者拦下才避免了一场正面冲突。其实这也不是沈福祥第一次“被采访”,后来他在担任国奥队主教练期间多次“被采访”,无奈的他除了摇摇头也没有别的表达方式了。在中国体育新闻界,足球是最容易出假新闻的,实际上,这也是世界性的通病。究其原因,是因为足球的曝光率特别高,甚至连记者都有些审美疲劳,于是报道假新闻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回顾中国足球开展职业联赛的20年,假新闻可谓是如影随形,八千足记中在诞生一批记者的同时,也同样产生了为数不少的假新闻“生产者”,他们中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但不论哪一种都实实在在构成了对读者以及大众的欺骗,甚至成为中国足球负面的一部分。
2.2 分析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成因
2.2.1 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是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原动力。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国体育传媒获得了大量的发展空间和更自由的伸展扩张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媒被彻底推向市场,广告收入成为传媒的主要收入,市场经济成为主宰,发行量、点击率成为媒体的生命线,媒体竞争日趋加剧,经济压力迫使传媒走向新闻娱乐化的道路,在市场理念的驱动下,传媒集团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已转为对受众群的追捧,要取得良好的收益,必须牢牢抓住受众,发展眼球经济,追求“大数法则”,以换取广告投资。而娱乐则是受众兴趣和利益要求的最大共同点,于是我国体育新闻媒体在操作方法上、运营模式、编辑方针上不同程度地突出商业化取向,娱乐新闻娱乐化不断得到加强。
2.2.2 受众心理需求为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提供市场。经济富足的现代社会,娱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自身生活条件得到充分提高的情况下,受众阅读体育新闻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比赛结果的获得以及体育动态的了解,而是对于体育新闻的娱乐性内容有了更多的要求。在心理上,人们追求一种工作之余的全身心放松,于是休闲娱乐以及花絮噱头等软性体育新闻备受青睐,在行为上,随波逐流,追逐时尚的从众心理日益突出。于是,当媒体娱乐传播到达受众那里时,它的作用就表现在为数众多的大众所共有的价值、态度和体验。但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日益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我们提供更为多元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时,也可能将人性异化,使得人们经常无法找到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进而造成整个精神世界的荒芜和无助。大多数研究表明,大众文化也就是消费文化,这种文化形式鲜有政治色彩,集中凸显文化的娱乐功能,以新奇、欲望、刺激作为主要文化特征。因此,在大众文化语境下,体育娱乐报道的产生,一方面是源于受众缓解紧张焦虑的深层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是出于追逐时尚的从众心理支配,使得受众对娱乐体育报道的接受成为自然。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3.1.1 人们已不再满足从体育新闻中获取比赛结果和赛事积分等相关信息,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的赛场外的事情,以达到娱乐、八卦、放松的心理需求。因此,趣味性的内容、强烈的视觉冲击,比严肃的硬新闻更受欢迎。
3.1.2 网媒从业者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从新闻标题和内容上不难看出网络媒体中新闻从业者普遍偏向年轻化,这也是因为网络媒体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门槛较低,因此年轻人较多。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年轻人思维活跃,对体育赛事的见解也比较犀利和直接,但是由于缺乏阅历和文学素养,略显肤浅。
3.2 建议
3.2.1 营造文化氛围浓厚的社会环境,丰富受众精神内涵。现代人普遍浮躁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温家宝总理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可见快速发展的经济令人才培养也受到一定影响,功利性学习和应试教育就是最好的说明。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人浮躁也不难理解。因此,正能量的宣传显得非常有必要,比如中央台有一档节目叫做《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全民参与的益智节目,通过对诗词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感受诗词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样的节目就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多推出类似的节目不仅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而且对受众的审美水平也是一个提升,有助于发展新闻事业。
3.2.2 客观看待文化全球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随着思想全球化的趋势,资本主义文明带来的冲击对我国的新闻环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后我们应该注意尽量不要受到西方新闻传播负面的影响,将报道重点回归到传统新闻上来,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报道体育新闻时,减少娱乐性及软新闻的数量,将报道的重点由赛场外转向赛场内,尽量少关注运动员的私生活、情感问题、穿着服装等,把目光集中到体育赛事本身上来;另外应减少体育新闻故事性、情节性和人情味的软新闻的比重。
3.2.3 不断提升网媒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文化修养。作为新闻人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素质的提升。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报道有品位的内容,展现体育精神的积极性。
[1] 万晓红,杨建辉.对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理性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7):15.
[2] 田秋生.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问题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2003(3):71.
[3] 毕雪梅.体育新闻传播提供娱乐的另一种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34.
[4] 覃辉.娱乐化冲击下的记者职业道德应对——透视皇马中国行[J].声屏世界,2004(7):15.
[5] 杜永利.娱乐新闻的“狂欢节”——对“皇马访华”新闻报道中负面现象的回顾和反思[J].新闻与写作,2003(12).
[6] 林凯.当今体育新闻报道日趋娱乐化[J].新闻知识,2004(8):66.
[7] 林辉.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2):29.
[8] 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2(9):80.
[9] 朱彦.体育新闻“狗仔化”报道的是与非[J].今传媒,2004(7):31.
[10] 肖军.关注体育新闻报道模式新走向[J].传媒观察,200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