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风险管理推动产品质量提升

2018-02-07蔡若夫

中国质量监管 2018年2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监管

文|蔡若夫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风险由潜在的损失、损失的大小以及潜在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三因素构成。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依据,风险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时代划分,可分为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按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按主体划分,可分为个人风险、家庭风险、企业风险、国家风险等,其中个人风险、家庭风险和一般企业风险也可称为微观风险,而国家(政府)风险则称为宏观风险。风险管理本质上是管理者对事的管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受管理者个人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管理者的价值观和主观偏好两个方面。用风险管理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主要基于安全、协调和创新三种新理念。

风险管理推动产品质量安全提升

产品质量提升,首先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不然的话,可能质量发展了,安全退步了。风险管理可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一项工作的地位,取决于它能否产生普遍性的指导作用、能否有效解决核心矛盾,以及能否代表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风险管理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工作模式,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包括了矛盾论和重点论。当代,一系列对人类影响重大的事件的爆发,蕴含着时代的深刻变革,标志着风险社会已成事实,“风险”代替“危险”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频发的质量事故已经反复警示,原有的产品质量监管理模式已不能较好地解决当今越来越复杂的产品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转变理念,探索新出路。民生安全大于天,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民生产品质量安全,强调政府要有所作为,要有底线意识,回应广大民众对质量安全的关切,指出产品质量安全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政府部门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必须安全优先,安全为重。以安全监管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代表着政府质量治理的未来。实际上,当前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改革,首先是转变认识,由早前的以质量监管为中心,转变为以质量安全为优先的监管,重点解决民生安全、工程安全等社会安全问题。因此,当下质检部门职能转变和改革,应该是监督抽查等现有监管手段,都要在风险管理理念指导下,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去改革。企业、行业的质量发展也应当如此。

风险管理推动产品质量协调提升

质量提升主体是企业,政府监管是重要外部环境。监管的不到位不利于产品质量提升,风险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产品质量监管涉及质检、工商、食药、农业、公安、建设等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职能还存在一定的交叉,工作协调成本高。原则上,政府部门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实际上,一旦涉及职能交叉,部门之间协调困难使很多人望而却步,或者为了避免“捞过界”的指责而不作为。实际上为监管留下空白或漏洞,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导致风险积累,引发重大质量安全事件。近年热门的“毒跑道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跑道大多建在中小学,学校的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门,但是教育部门却不熟悉工程质量;建设部门负责工程质量监管,但不是项目的主管部门,管不了发包方的验收;质检部门只负责原材料生产领域质量监管,对工程中违规使用有害原材料,则是鞭长莫及;其他环保、卫生部门则也是无从介入。实际的情况是,跑道施工工程监理不专业,验收也完全忽视其化学安全,跑道化学污染风险高;虽风险预兆不断,但因为这个烫手的山芋,主动介入者不仅可能会被批评管得过宽,最后可能还要负责任。在这种机制和氛围下,风险从出现到聚集,到最后爆发,是偶然中的必然。

理论上,对风险的不同理解直接关系到不同的管理。对风险的理解,不能按照传统的工作领域来为风险管理划定界限或设立禁区。风险管理的做法是哪里有风险,管理就要跟到哪里;哪里潜在风险高,管理就往哪里用力。当下,质量监管工作被人为划分为流通领域监管和生产领域监管,具体又可划分为抽查、执法、认证、巡查等环节,风险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要打通质量监管流程的全部环节,深入每一个环节以及对环节之间的衔接进行分析。对风险的查找和诊断,是风险管理的难点,而习惯性思维容易为其设置思维障碍,为风险管理设置禁区或限制区,这种设限,就会阻碍风险的查找,这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大忌。实际上,在对风险筛查、评估之后,开展风险处置时,就可以按照各部门的分工,将处置工作分给相应的主管部门或机构,或联合多个部门,共议风险处置措施。

风险管理推动产品质量创新提升

产品质量提升需要在管理体系、方法与控制三个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发展。风险管理本身的特性,刚好可以帮助产品质量创新提升。首先,建立产品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宏观上,要把风险管理作为抓质量保安全的指导思想。微观上,要把安全工作置于其他质量工作的优先地位,安全风险管理应当明确为产品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总的来说,以风险管理为指导,为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做好顶层设计,改革现有监管体系。顶层设计首要考虑的是改革的方向和最优模式,考虑当前质量监管工作的复杂性以及不断增加的难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更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比如,要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和首负责任。要探索将现有分段监管体制改为按照监管对象划分的分条块垂直监管模式,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网络,强化基层产品质量监管。

其次,加强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要以问题导向排查当前监管制度性漏洞,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加强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风险管理在实践中应用的示范和指导,推动风险管理全面融入和指导质检工作。通过学习培训、会议交流、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推动风险管理理念的普及;通过风险管理征文、风险管理创新成果比赛、将风险管理纳入考核指标等多样的手段,推动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再次,优化现有风险监测与控制。对当前的风险监控定位进行广泛研讨,认真对待和深入分析当前认识和操作上的分歧,剖析各种操作可能带来的后果,争取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认识,进而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文件,指导工作实践。推动现有的风险监测、风险控制工作向预防和控制系统性风险方面转变。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监管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羊绒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