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信用、产权、运营管理是开展PPP项目的四大法宝
2018-02-07姜立聪
姜立聪
一、技术是创造PPP(公私合作制)项目价值的财源
依据价值工程观点,人们通过市场交易取得的商品或服务之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或服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商品或服务只是功能的载体,功能才是满足用户需要的某种用途。功能的本质是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只要功能相同,载体可以替代。通过功能的改进与完善以及力求以商品或服务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换取用户所需要的必要功能,就能够实现提升商品或服务之价值的目的。这说明,功能决定商品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新商品或服务必然伴随满足用户新需求之新功能。产业发展史表明,商品或服务的功能来源于依靠科学原理与实验所发明的生产装备应用和生产技术推广以及产品制造工艺或服务方案的研发设计。生产装备和技术的创新决定商品或服务功能的改进与完善,并且决定商品或服务产业的升级换代。故此,笔者认为通过生产装备和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能够改进并创新商品或服务的功能,可以诱导消费欲望、引导消费时尚并扩大社会需求,从而增加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报酬。这就是说,生产装备和技术不仅是改变商品或服务功能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而且更是创造商品或服务使用价值的源泉。生产装备和技术是企业最基本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类推,通过购买或者研发(仿制、创新)专有生产装备和技术而建立最基本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共商品或服务之供给者必须做的。公共商品或服务之供给者必须认清产品制造工艺或服务方案的策划与设计、产品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装备操作和产供销系统运营管理等专业人员是创造公共商品或服务功能的决定因素。这些专业人员的劳动不仅使上游产品与能源等物质资源和建筑物与制造装备等生产设施价值转化到商品与服务中,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技术含量、增强功能品质,为社会创造了更多更新的财富,并且为资本所有者贡献了巨大投资报酬。因此,公共商品与服务之供给者应该清楚:生产技术有通用和专有技术之分,通用技术只能制造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而通过仿制并且自主创新获取的专有技术才能创造商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获得人力资源比获取财力与物力资源更重要;技术比资金更重要;人才激励制度比财力增长措施更重要。不能认真消化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不依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即使赢得PPP(公私合作制)项目的承包权利,社会资本合作者也无法确保PPP(公私合作制)项目实施后的公共商品与服务的核心竞争能力。没有这个硬实力,抱有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心理的PPP(公私合作制)项目发起者与抱有利用政府扶持政策轻易获得资源、贷款和补贴等投机思想的企业,他们之间的合作将不会成功。
二、信用是维持PPP(公私合作制)项目生命的能源
众所周知,信用具有信任和借贷两层含义。信用既是指依附在人之间、社会组织之间、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又是指依靠契约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偿还债务,而事先获得一笔金钱或一批货物所形成的借贷关系。信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与自我管理的行为管理模式。信用具有“难得易失”的特点,而且信用一旦丧失,就很难完全恢复。信用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观;当人们都认同并遵守这种价值观的时候,社会信用环境就会优化,失信的行为就会减少,将会形成一个促进“履约”行为的美好社会。信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信用提高了商品流通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之上的信用经济。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信用是表明市场主体具有从事经济行为的“身份证”和获取社会资源并且履行经济契约能力的“执业资格证”。拥有信用,市场主体就可以容易获得实施经济行为所必需的社会资源以及合作伙伴和用户的信任;并且市场主体还可以降低筹资成本,增加合作伙伴和用户。如果失去了信用,市场主体就丧失了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市场主体的信用取决于其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利分配体系)、管理者素质(人品、智力、阅历、性格)、财务状况(偿债和盈利能力)和履约情况(合作伙伴和用户的感受)。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向民众提供公共商品或服务就是凭借政府的信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协作,通过签订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保证实现双方共同目标与利益的合同建立相互信任、共同协作的伙伴关系;保障双方的信用(恪守合同约定、履行规定义务、承担违约责任),促使合同条款成为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项目融资运作与项目实施运作的行动“法规”,确保民众成为公共商品或服务供给项目的受益者;实现有效引入私人资本、专业人员、专门技术和经营专家等市场要素,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致使在公共商品或服务供给领域实现了按照市场规则并运用市场规律进行效率最优化运作。故此,对于公共商品或服务供给项目而言,信用就是决定项目实施的命根子。无论是项目所在地政府的信用还是项目投资和经营者的信用都决定公共商品与服务供给项目的生命,尤其是政府的信用直接决定公共商品与服务供给项目能否正常发起。
三、产权是推进PPP(公私合作制)项目发展的动力
市场经济是一个多元化利益公开、公平竞争的开放经济,私人企业的大量存在是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私人资本和公共资本进行充分竞争,才能有效配置各类市场资源。市场经济要求参与市场的各个主体必须按照市场规则(公开透明、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效率优先)、产权机制(谁投入谁收益、权利与风险共享)和契约信用(依法定约、规范权责、信守诚诺、履行义务)进行交易。其中,产权机制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又是实行契约信用的前提,更是构成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石。它保证法人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并且保障法人依靠其治理结构充分使用各类人力资源进行高效经营和持续繁荣。这也就是说,要想保障市场经济长期繁荣就必须依靠法律制度保护各种产权所有者的利益、维护市场主体的信用并约束各个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政府只有在贯彻执行各项民事法律与法规、以及年度预算与发展规划前提下,因势利导促进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所拥有的四大财产权(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的功能而积极投入市场经济主战场,才能导致当地经济进入有序、稳定、持续增长的轨道上。因此,政府只能在严格实施产权制度(保护产权所有人合法占有和控制稀缺资源)条件下,“看不见的手(利益驱动)”才能对市场经济施展其魔力。
公共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项目之投资结构不仅决定投资者对项目资产收益的控制程度和偿还债务责任的大小,而且还决定项目的融资形式与融资成本。项目的投资结构既表达项目资产的产权形式,又是公共商品或服务供给项目实施方案的纲。只有做好项目投资结构的顶层设计,才能明确社会投资者控制项目产权的比例以及资产收益和还债责任的大小,才能圆满落实公共商品或服务供给项目的发起工作,并且完美实现公共商品或服务的有效供给目的。故此,对于公共商品或服务供给项目而言,产权机制既决定项目的融资运作形式又决定项目的实施运作方式以及项目的建设模式。作为公共商品或服务供给项目中标的企业,不仅要确立适合于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三种投资结构法律形式之一,而且应该具备系列完善的用人激励规则。也就是说,公共商品或服务供给项目中标的企业必须要通过设立健全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等企业内部产权机制和制定完善的工程技术与商业模式等创新成果知识产权收益分配制度,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权、责、利分配系统;确保员工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致使每名员工的权利与责任相互对称、个人奋斗与报酬对等,营造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促使企业收益增加的生态环境,从而使员工与企业共同受惠,企业在公共商品或服务供给领域将获得长久不衰、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运营管理是提升PPP(公私合作制)项目客户使用价值的利器
运营既是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开展的基本活动,又是市场主体将生产要素转化为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本身所具有功能之使用价值创造的最终流程。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采购与营销管理)、技术管理等四项企业生产要素资源管理不同的是:运营管理既包含各种资源系统集成与价值转化的企业经营业务过程管理,又包括为客户创造更大使用价值而实施的法人组织体系行为综合管理。换句话说,作为兼有过程管理和综合管理内容的企业运营管理既是提升客户使用价值的转换器,又是检验企业管理有效性的试金石,更是延续企业竞争优势,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源泉。固然,精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和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创造出色的人才、高超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但是,如果没有相宜并有效的运营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话,这些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不能够充分释放其原有的能量,导致企业不能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使其无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长久立足。这说明,运营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和技术管理等其它企业管理职能发挥的整体综合管理平台。正是依赖运营管理这个综合管理平台和其它企业管理职能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采用适宜自己特点并能发挥长处的运营管理方式和手段既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唯一途径,又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更是为客户创造更多使用价值的独门法器。
由前述可知,运营管理的对象是生产要素资源转换成客户使用价值的物质转换活动系统和为保证这个物质转换活动高效运转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系统。物质转换活动系统涉及产品研发与服务模式设计、产品制造与服务制定的技术运用、原材料采购供应、产品销售与服务提供、售后商品与服务的功能调试以及客户使用培训等多层次业务系统集成和流程控制,其管理目标是:可靠准确地为客户提供价值高(功能强大、成本适中)、质量优的商品与服务,并快速地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系统涉及企业运营战略制订、法人治理结构设计、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等多维度优化决策和系统协调,其管理目标是: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从运营管理的对象可以看出,影响运营管理的因素不仅涉及企业内部资源范围,而且扩展到企业所在行业的整条供应链上。企业的运营管理需要与供应链的上下游,特别是客户与供应商紧密合作。这势必造成管理信息广泛和复杂,单凭企业几个高层管理者依靠经验来推测、估计和判断是无法圆满解决这个问题的。无论是扩大现有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份额、提高其质量、降低其生产成本、增加客户使用价值,还是研发新产品与设计新服务模式都需要应用先进并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来提高优化管理决策能力和运营管理工作效率。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目的是对众多管理职能进行系统集成—实施综合管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目的是对每个管理业务进行流程控制—实施过程管理)正是企业运营管理最为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笔者认为,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系列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人类社会正迈进工业文明(资本驱动产业创造的物质文明)和信息文明(知识驱动世界创造的物质文明)的交换阶段。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等行为将会发生一系列变革和创新。客户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商品或服务需求成为市场经济新常态。因此,公共商品或服务供给企业之经营战略目标应该是使自己尽快成为数字化企业(全部用数字化方式综合集成涉及用户、供应商、员工以及企业每项业务联系的管理信息系统;每项业务流程都是由连通生产设备、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业与用户和供应商间的数字化跟踪装备系统所控制);以产供销系统运营管理与流程控制技术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与产品制造技术、服务方案策划、生产装备等深度渗透融合,拓宽信息传输通道,赋予基层高素质员工更多接触第一手信息并据此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与义务,压缩管理人员和层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充分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企业各项业务之间的知识共享,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与供应链上的企业结成联盟,致力于整个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化和优化,全面提高整个产供销系统运营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为客户创造更大使用和附加价值。
五、结束语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既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公共商品或服务供给模式,又是把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统一起来的市场经济激励制度。这种供给模式既可以实现用专业的人士做专业的事,又可以提高公共商品或服务的性价比,而且还可以培育专业的社会化服务企业,使公共商品或服务多样化,满足老百姓的各式各样需求,更好地履行向社会高效率地提供公共商品或服务是PPP(公私合作制)项目最基本的职能。当前,我国公共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体系正面临结构升级改造阶段。需要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之营销战略,着力提高公共商品或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为民众提供性价比更高、更合理的公共商品或服务。地方政府不应该仅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当作一个投融资模式,本末倒置地只重视项目的资金筹集、建设成本、建设模式和建设工期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营造计划。而应更加关注社会资本合作者所具有的公共商品或服务之生产装备和技术、获取社会资源并且履行经济契约能力之信用、确保员工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之产权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社会资本合作者所具备的将生产要素转化为公共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和附加价值之运营管理手段和工具;以便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公共商品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