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业财一体化”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8-02-07程磊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34期
关键词:业财一体化层面核算

程磊

(江苏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南京 210008)

1 引言

在行政事业单位里,财务会计工作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功能较为单一,主要是与传统会计制度相契合的财务核算工作。然而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里,事业单位也应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财务方面信息化建设。

2 传统财务信息系统的缺陷

以前的传统财务系统体系为核算系统,以单据审核和财务报销为主,功能单一且数据流通性不强,仅限于财务层面,无法满足领导对于单位整体层面管理的需求,具有以下几点局限性:

2.1 信息闭塞,无法发挥信息化效能

基于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和保密制度,财务信息的流通范围往往仅限于财务内部科室,业务部门使用和查询财务数据具有一定限制,导致业务信息在财务上反映不及时,不全面。

2.2 信息建设形式重于实质

目前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偏重于“计算机+财务审核报销”模式,信息化全面应用仅仅流于形式。实质上只是将传统手工做账的方式和思维移植到计算和财务软件上,这样的话,信息化建设就缺乏对整个财务流程的把握和全面审视,全局战略缺失[1],信息之间也无法实现共享。

2.3 预算管理缺位

预算是财务的起点和基础,是经费支出的依据,有预算才能有支出。预算应贯穿于整个财务过程中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力。但是目前的财务信息化平台里,并没有融入预算的约束性思维,未严格执行预算控制数,预算调整也具有随意性。

2.4 财务信息化系统单一的核算功能无法满足单位全面管理的需求

财务并不是一个分割的个体,涉及合同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非财务信息是财务信息的支撑和依据,财务信息是非财务管理的反馈,可以应用到单位管理的各个层面。也符合目前传统财务核算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型。而目前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功能却把财务和单位管理分离开来,没有形成有效结合。

3 财务体系重构的重点

针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劣势和局限性,事业单位应仿造企业财务理论,以财务管理需求为驱动力,以单位全面执行《单位内控规范》为抓手,以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集中数据管理模型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突出规范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运行流程、制约措施,逐步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上来[2]。

以目前事业单位的状况来看,应对财务目标实行整合再造,实现以下几点:

①将预算的思想融入核算体系中,有预算才有支出,减少预决算差异,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来强调预算的刚性需求。减少预算指标的人为调整,设置预算调整权限。②将内控要素嵌入到系统中来,减少人为干预,减少弹性缺口。通过如设置风险指标、制度标准、管控措施,实现系统自动化控制、自动预警减少人工判断失误。适应当前的财经管理趋势,加强财务管理政策的约束力。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招待费”“出国经费”“公务用车维护费”等三公经费、经常性项目中的“会务费”“培训费”等,实行进一步的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确保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取得实效。③系统不再单纯的是传统的财务核算系统,应形成预算项目库、预算指标、费用支出、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外包服务、绩效评价及财务核算一体化的闭环管理平台。通过这种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将财务触角延展至单位管理层面,将财务管理前移,依托财务数据集成的强大优势,弥补单位管理信息的片面及缺失。④综合管理平台各个子系统之间应建立数据共享通道,只有实现了数据共享,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之间才能得到有机结合,进行数据加工,反馈单位领导所需求的信息。另外信息与信息之间存在逻辑对应关系,可以相互印证,降低财务舞弊的风险。⑤完善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的理念贯穿,尤其是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这是一种动态的、连续化的过程。在财政经费支出的过程中,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提高预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3]。

4 综合财务信息化体系框架建设

针对财务体系重构的重点,本文认为综合财务信息化平台应分为以下三个层面:业务应用层面、管理决策层面及应用支撑层面。

4.1 业务应用层面

该层面为整个综合财务体系的基础及数据支撑。以网上报销系统为核心,与项目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前置内控审批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的闭环应用平台[4]。该层面涵盖了所有的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彼此间实现信息共享及比对核查。接口之间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及相应的逻辑关系处理。

4.2 管理决策层面

该层面以预算管理系统及内控管理系统为核心。通过预算指标控制、内控审批权限实现对业务应用层面的有效制约和实时监控。并辅以综合查询系统、电子统计系统等将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单位领导所需求的综合管理数据,协助单位领导作出更有效的管理决定。

4.3 应用支撑层面

该层面为基础数据库层面,包括人员数据库、机构数据库、权限管理等。对信息化平台应用管理的人员信息、机构状况、权限分配进行设定。是整个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层面。

作为网络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全面化的信息系统建设正逐步引导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以科学的预算管理为出发点,以全面的资金管理为核心,以规范的财务核算为重心,以真实的决算信息为循环的终点和下一个循环的起点,建立预算、核算、决算“三算合一”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管理重点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移[5]。目前的财务信息化系统还没有完全实践上述功能,信息化系统与事业单位加强全面管理,业财融合的整体思路也并没有高度集成统一起来,诸多方面仍需改进和实践。

猜你喜欢

业财一体化层面核算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基于信息技术的业财一体化平台研究
基于共享服务的业财一体化应用研究
关于《企业业财一体化建设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管理会计应用之业财一体化探讨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