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 最多跑一次” 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8-02-07宁波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周张琪
□ 宁波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周张琪
一、概述
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宁波市始终秉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改革理念,牢牢紧扣群众获得感,于2017年3月27日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登记部门以群众办事类别为依据,科学合理设置办事大厅;以高效便民、减证为民为宗旨,依法依规对登记业务实施流程重塑归并;以“互联网+”智能服务为平台,大力推进多渠道信息检索,多方位线上服务等创新手段;以缩短群众办事半径、提升服务辐射力为目标,不断延伸服务脉络,架设暖心通道;以疑难问题五级处理机制为保障,为群众放心安心办事提供有力支持,为群众带去“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优质登记服务。登记部门的方便群众“四个办”(就近办、高效办、网上办、同城办)工作法不仅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踏实,幸福感更强烈,也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并受到了《人民日报》等多家央媒深度报道。
二、深入推进改革的必要性
1.改革自身的要求
当前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已经全面实现了物理式组合,即群众只需跑一次窗口、排一次队、递交一份资料即可受理一件业务,但这样的改革取得实效是靠增设服务网点、增开服务窗口、增加服务人员,拼合部门窗口、拼凑工作人员这样“三增两拼”实现的,群众的跑一次也是要靠三部门工作人员内部复印、内部跑路、内部磨合的换取,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推进业务、数据、系统的化学式融合,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十分有必要。
2.群众迫切的诉求
群众在参与当前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时,在业务量较少的闲时办理业务可以得到优质的体验服务,20分钟即可办结一件事情。而在业务量激增的情况下,办结的20分钟体验则需花费一两个小时甚至半天的叫号时间,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获得感不强。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也有群众反映“EMS送证业务意义不大、宁愿多跑一次为保心安”“提供申请资料过多”“办事点太过集中,自助或者就近办理不方便”等诉求,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内生动力也在逐步加强,深化改革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3.行业竞争的需求
纵观整个不动产登记行业,业内逐渐呈现出“百家争鸣、你追我赶”的竞争业态。宁波市在初期的职责调整、机构组建、成立挂牌、上线发证、资料移交等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国均领先,然而现在看来先发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如不积极争上游,创先进,则在同行竞争格局中可能会离标杆越来越远。“最多跑一次”作为全省不动产登记的一面旗帜,深入推进实施此项改革是跻身全国不动产登记“第一方阵”的法宝。
三、深入推进改革的几点做法
当前全省、全市都在浩浩荡荡推进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深化改革,重点是做好“一窗且无差别化受理”的人力资源整合,“打破信息孤岛”的数据资源共享两大工程,实现全要素融合,真正意义做到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在做好上级各项工作部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凸显宁波特色,创新改革提供便民服务也尤为重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并着手推进。
1.做好“简办”的文章,方便“一件事情”办理
按照全省最多跑一次“八统一”业务要求,不断加强部门配合和人员合作,加强统一受理平台应用,加大数据融合力度,实行交易、契税、登记多业务融合式“一窗一人办”,构建一套受理系统界面、一个受理共享资料库,不断精简办事材料。同时,积极转变服务理念,以群众办的“一件事情”为核心,将专业化的行业术语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生活用语,编制“大白话”式的办事指南简本,为群众解释好他们想理解的一件事办理过程。
2.做好“快办”的文章,压缩业务受办时间
进一步优化窗口办事布局,构建分门类的业务办理梯队,打造业务精细化办理区块链,逐步推进市域范围内登记全业务2个工作日、部分业务60分钟内办结,压缩登记环节的承诺办结时限。同时,打造“无差别受理”窗口,使窗口数量由一变三,最大限度提供服务资源,并积极培育并锻造受理人员,打造窗口“教科书式”登记服务样板,压缩受理环节时间。另外,针对群众叫号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研发通办网点的统一化叫号等待可视化系统,均衡各办事点等待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3.做好“通办”的文章,将服务向身边延伸
积极会同住建、地税、审管办等部门按照服务半径合理设置 “一站式”办理点,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一站式”办理点为核心,逐步画出市三区、市六区、全大市三级同心圆式的不动产登记“同城通办”衍伸轨迹,按不动产档案查询、非涉税登记、全业务行军步伐实现业务同城化办理,将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目前,宁波市已计划于7月前实现市三区范围内市、区通办,年底前实现市六区范围内异地受理、属地办理。
4.在“稳办”上面做文章,推进容错保障体系建立
以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障登记人员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贯彻国土资源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不动产登记责任保险制度,分散登记风险,保障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合法权益不受损。”有关精神,借宁波为全国综合保险创新示范区的东风,探索建立登记责任商业保险制度和容错机制,稳妥处置因登记错误造成的 “先行代偿”影响,分散登记风险,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益不受损。
四、几点拓展思考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越发深入和不动产登记同行竞争愈发加剧,开展不动产登记业务和便民服务工作的创新性、首发性越来越重要。借鉴“跨界”思维,结合当下“互联网+”技术和掌上政务服务大环境,有以下几点思考。
1.探索“APP+”立体化建设,提供多元化服务
按要求做好数据集成整合和统一受理平台应用基础上,积极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应用层面创新服务。探索开发不动产管理手机应用程序,学习借鉴车辆等动产及卡、券管理模式,将个人名下不动产物品化、可视化。个人实名认证登录该APP即可查询个人名下不动产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接口拓展和衍生服务,逐步实现市域范围内家庭住房证明无纸化,不动产真伪查验,不动产市场估价、不动产财产保险、不动产装(翻)修、不动产租售掌上发布等生态式链条式信息服务,开拓登记机构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服务商业务领域,开辟不动产登记移动互联网市场。
2.探索“虚拟证+图”工作模式,实现权证集成化
在做好当前“一证通办”的基础上,积极做好“不动产登记薄是反映不动产权利人享受该不动产物权权利的根据”知识普及,学习借鉴芯片卡管理模式,利用SHA-256算法、非对称加密等技术手段,试点推进权证IC卡化、集成至银行卡或集成至身份证内,实现不动产随身行和安全用。同时,通过数据整合,尝试利用技术手段与权证虚拟化步骤同步实施,分步实现图形集成至权证、扫码查询电子化图形、APP查询数字化图形,将纸质宗地图和房产分户图由实体转变为虚拟。
3.探索“安全登记”技术部署,防范信息泄露风险
在积极拓展外延服务的基础上,聚焦信息安全,尤其是登记、权调、档案三大数据安全。一方面,按照业务内网、政务外网分别设定网络安全级别,确保核心数据服务器的绝对安全。在设立有效多级防火墙基础上,积极采用B/S架构,不断提高应用服务器的承载和并发能力,减少客户端的数据库直连;并通过单向网闸、镜像服务器、前置机等手段,实现内网登记薄相关数据克隆后定期过滤至外网,供手机APP、互联网及第三方接入平台的使用。另一方面,在做好人员教育培训的同时,加强客户端应用层的集中监控管理,防止信息泄露,探索使用登记系统客户端全过程管理监控软件,通过嵌入式水印管理、系统日志分析比对、访问阈值预警监管等技术途径提升系统自身防范信息泄露风险管控水平。
4.探索“多维评价”体系搭建,提升业态整体水平
以全国不动产登记百佳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创建指标体系为基础,着重完善积案处置率、登记差错率、抽检办件质量、案例汇编、经验转化情况等业务能力提升指标,并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和上级重点工作部署及时修订指标体系。同时,在领导评定、社会评议的基础上,采用不动产登记学术会议或论坛、专家发声、个案会诊、论文评定等形式开展同行评价,以点带面促进一定范围内登记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