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阅读疗法,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018-02-07邢洁
邢洁
(苏州外国语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1 引言
心理素质是衡量当代人才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检验当代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而我国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国家的希望,早在1999年我国就颁布了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领,在当今这个生活学习节奏较快的时代,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剧增,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一些中学生正在遭受各种问题的干扰,导致心理健康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由此可见,关注和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势在必行。
2 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
目前大多数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并且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自理能力,因此,其对家长的管束存在或厌烦叛逆或逆来顺受的心理,但是由于中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甚至没有社会阅历,而其又对社会有着十足的好奇心理,所以导致的一系列自我心理与社会观念的激烈冲突也就见怪不怪了。
2.1 家庭原因
据相关实验表明,家庭情况、家庭教养和气氛以及家长的行为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想法。父母的行为习惯是子女思想行为的首要被模仿者,一些父母对子女过于宠溺,导致中学生没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雨的洗礼,当遭遇到挫折时就会使得中学生产生消极心理,此时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使他们心理产生较大的波动,也无法好好消化;还有的父母对待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极易导致中学生心理扭曲,产生了用拳头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极端思想,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正常心理。
2.2 学校压力
虽然我国已经对教育进行了改革,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依旧有很多学校仍把分数作为评判教师和学生的重要依据。教师依旧重视“应试教育”,将分数作为评论学生的标准,学习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况,由于学生心里极度压抑,从而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1]。
2.3 网络影响
目前网络的发达以及社交媒体的滥用,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试图从虚拟空间中得到满足感,从而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持偏颇想法,待到他们成长成熟,这些想法会影响他们正常的沟通和人际交往。网络环境的复杂,网络安全的不确定性使得碎片化阅读以及断章取义事件越来越多,青少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很可能模仿网上不好的行为以求得关注或存在感,所以呼吁有关部门对网上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净网行动刻不容缓。
3 阅读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1 净化思想,缓解忧虑
由于中学生这类特殊群体思维的局限性,中学生对于社会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并且对于社会的不正现象有着较为偏激的想法,对于生活中的美丑等问题没有正确的见解。但是中学生也是一个具有较强阅读能力的群体,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运用阅读疗法是较为科学可行的,由于中学生有着广泛的阅读兴趣,所以阅读疗法也更容易被中学生这类群体所接受,一些业界学术研究者认为阅读疗法是一种容易被人接受,能够一定程度的缓减人们的精神压力,是一种有效调节情绪的自助方式。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使用阅读疗法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不良情绪得到良好的释放,缓解压力[2]。
3.2 获取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中学生处于未成年时期,其心理依旧需要保护,并且大多数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都是因为极度缺乏安全感,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意对其隐私的保护,更需要内隐性和保护性渗透性的阅读疗法进行教育。通过对阅读疗法的实施,通过阅读各类推荐书单上的书籍,受到正能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使得中学生发生一定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他们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问题处理方式
在中学生成长期间,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为中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如果产生他们自己无法面对的想法和心理问题时,一般会在非正式群体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直接效仿身边人的处世之道。而阅读疗法中好的书籍知识和无言的心灵对话就能够给中学生提供不同问题的处理方式,使其慢慢学会行为和心理相互统一的问题处理方式。阅读疗法有其隐私性和平和性等优点,便于学生自我调节和改善。有时遇到比较内向的学生,父母的说教,老师的教诲和干预似乎不起作用,此时图书馆员或心理咨询老师尝试着给学生针对其问题解决方法的图书,让其阅读,潜移默化影响他的想法和行为,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4 实施阅读疗法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4.1 多种方式正确引导
阅读疗法的应用实施首先需要的就是有选择的借助读物,要对书籍的类型进行正确选择,还要对指引实施者进行选拔,或有经验的心理咨询老师,或有较高素养的图书馆老师。由于中学生群体拥有着极高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在学生班级成立不同的读书小组,根据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不同问题,如考前焦虑、内向压抑、不合群心理焦虑、家庭影响等,对阅读材料进行不同问题针对的选定,让中学生自己治疗自身的心理纠结,也可以观看一些由书籍改编的励志的,治愈的,温馨的影视,如《肖申克的救赎》、《美丽心灵》等,然后让学生去读原著发现自己;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黑板报、阅读课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以此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书籍由学生自己提供,而老师只对学生提供的书籍内容进行监督即可,以增强阅读疗法的渗透。
4.2 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
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全方位的配合,由于现代化传媒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因此,在进行阅读疗法时,社会要形成“全民阅读”的风气,加强阅读推广和文教宣传,也要加强对各种书籍报刊发行的质量检查,对有损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书籍进行严格打击;对于家庭来说,家长要多多鼓励中学生阅读良好书籍,营造中学生阅读书籍的良好环境,开展“共读一书”“亲子阅读”等活动;对于学校来说,校图书馆要多选择富有趣味性的心理学相关书籍组成专题图书角,图书馆馆员要具有责任心和爱心,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之美,特别强调的是实施心理援助的图书馆馆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素养,以便帮助主动寻求心理辅导的学生缓解心理焦虑。最后对阅读疗法运用实施最好要形成适时的反馈机制,以便老师和图书馆员反思总结。
4.3 对书籍质量进行评估
我国相关学者曾经做过相关调查,有助于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书刊中,心理咨询书籍、人生哲理和历史文学著作的作用最大。阅读疗法实施过程是长时间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方法,所以实施起来可能过程漫长,效果不明显。而且就我国目前对于运用阅读疗法来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治疗,我国依旧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对阅读疗法进行详细而深入的研究,运用阅读疗法来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治疗还缺少相关的数据和质量分析。所以,在进行阅读疗法时,家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阅读疗法使用的书籍进行质量评估,尤其是最新书籍,要对其进行分析,大致明确书籍主导思想和写作意图目的,并且列出所要缓解心理纠结的相关书籍清单,不断进行追踪反馈,以便将阅读疗法的作用展现出来。
5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得以真正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我国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高度重视,由于社会因素、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等多个因素极易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发生问题,因此,实施阅读疗法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必要的,阅读疗法能够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净化中学生的心灵,缓解中学生的焦虑心理,使得中学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