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2018-02-07冯世贵段彩红姚敏普冬丽刘颖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28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创业者大学生

冯世贵,段彩红,姚敏,普冬丽,刘颖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银川 750021)

1 引言

近几年,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初期启动模式,创业教育并没有普及到各大高校。通过研究影响创业教育的因素,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率,增加就业量。

2 创业教育背景、目的及意义

2.1 创业教育背景

目前,在试点高校中,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方式仍在创业教育中运行,但是,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还是很少,此外,各个高校整体的教育培养方案中创业教育还没有加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联系体系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由于大部分高校中创业教育专业的师资匮乏,专业性的大学生创业指导缺少,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大学生只有创业的想法却没有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创业的精神,他们在创业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跟风行为较多,自主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较低。

2.2 创业教育目的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创建一个企业,并不是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培养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和生存能力以及创业精神的提升才是创业教育实实在在的目的。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育人是所有的教育目的。创业教育是教育的一小部分,故创业教育的目的也是育人,但与教育不同的是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现代性人才。

2.3 创业教育意义

2.3.1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办学优势

高校的教学意义在于促进民族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民族区域的大学院校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不同,与职业技术院校也不同,它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相互联结,合为一体。民族区域高校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区域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培养适合民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现代人才。

2.3.2 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科学技术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传统企业不得不改革,需要的人才追求高水准,能够提供的岗位数量越来越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这就要求就业者具备主动适应能力和创新性,高校基于这点,展开创业教育,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创业就业率,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 文献综述

3.1 创业教育的综述

3.1.1 创业教育的概念

倪丽娟(2017)指出创业教育是通过特定的教育方法,教授创业知识,激发创业思维,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创业。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所谓的创业教育就是指在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教育方面去培养学生,使大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创造者。

从广义方面来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有开创性的、创新性、创造性的人才。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最终发展目标并不都是自主创业,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来不断培养,这才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1]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及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的方法,为创业者奠定坚实的创业基础,促进创业者创业成功的有效路径。

3.1.2 创业教育的内容

①创业意识。何谓创业意识?作为创业素质的一部分,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受创业意识的支配被称为创业意识。大学生能够掌握创业知识并且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拥有良好的创业意识。通过培养大学生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和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②创业心理品质。怎么来理解创业心理品质呢?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创业者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被称为创业心理品质。在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等心理品质应列为首项工作,便于日后创业。由于人生态度、适应环境、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的不同,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成功的几率也不同。

③创业能力。高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大学生了解创业教育,并且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自身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另外也让大学生懂得国家政策法规,同时具有一定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走向的能力。

④创业知识。大学生通过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掌握创业的知识,包括有关国家法律政策、创业实践课、创业理论课及专业职业知识,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形成多形式的课程体系,吸引大学生兴趣,开发大学生兴趣。创业者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对创业者行为越有利[1]。

3.2 创业行为的概念

张玉利(2008)认为创业行为研究是揭示创业过程和新创企业产生机理的关键,并认为创业行为是创业者感知机会、资源整合、组建创业团队、获取创业资源的逻辑过程。

Acs Z.J等(2009)的创业行为理论认为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有内部瞬时知识溢出(创业知识溢出)现象,后续创业者或新的创业主体利用溢出的创业知识,可以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国内学者王立平等(2012)认为创业行为为知识溢出提供了载体和媒介,形成了创业知识溢出,创业者创业是一个发现创业机会,并通过开创新企业将其商业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创业行为是创业者在拥有足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的前提下,并将它们运用到创业,得到社会实践的论证的过程。

4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

4.1 内部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

①创业教育通过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而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影响

行为计划理论认为:个体完成特定行为的意向是解释其为什么会采取该行为的关键。有专家在研究中提出,“如果想知道某一个体是否将会实施某一行为,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问他(她)是否打算实施该行为”。总之,个体的创业意向越强烈,越有可能采取相应的创业行为,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诱因。有人也以为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单个最好预测指标”,能够有效引导个体逐步识别和利用创业机会。在创业过程中,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向对他们创业行为的实施至关重要,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创业意向,才有可能发生创业行为[2]。

②创业教育通过增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进而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影响

大学生创业成果是创业成功的展示,而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助推器是创业心理品质。敢作敢为、合作、适应及耐挫这四种心理品质在创业活动中影响明显。在调查过程中,许多人认为单打独斗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尤其对于涉世不深,缺乏资金和经验的大学生。80%有创业意向的人都认为合作和团队意识是创业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吃苦耐劳”是创业能力的必备要素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认可。

③创业教育通过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而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影响

创业能力是创业行为中所必备的能力,主要是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对创业机会的发现和抓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组成沟通能力。另外,管理能力由计划能力和组织能力构成。参与问卷的85%创业者对于创业能力是创业者所要必备的都认可。比如宁夏大学生大部分成立团队,以宁夏农产品入手创业,抓住了宁夏农产品发展的机会,选择了一个进入水平低的产业进行创业,经过两三年的积累,获得了经验和资金,后期注册成为公司,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上售卖。

④创业教育通过增加大学生创业知识,进而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影响

创业知识被作为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理论指导,是创业行为中创业者所必须拥有的基础知识。大学生通过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而掌握创业知识,包括有关国家法律政策、创业实践课、创业理论课及专业职业知识,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形成多形式的特色课程体系,吸引大学生,并开发大学生兴趣。创业者学到创业知识越多,对创业行为越有利。提高大学生创业行为的首要条件是高校建立创业教育知识结构体系。作为创业学习的直接结果,创业知识为创业者在不同阶段成功处理各种创业问题提供了可能。如创业者新创企业,建立初期会面临着资源有限、风险大和不确定性高等问题,此时创业者可以利用分析创新环境的知识提高决策能力。当创业者的企业进入存活期后,人力资源、财务、营销管理等与运营和管理相关的知识有利于创业者的企业进行团队建设、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有效获取市场订单、实现盈利。创业者的企业进入成长期后,组织的构架基本形成并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此时创业者的企业想要获得长期发展必须要扩大目标市场、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因此可以利用战略决策层面的创业知识来帮助创业者的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综上,异质性的创业知识能帮助创业者渡过不同创业阶段的各种创业困境。

4.2 外部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

①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里,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是父母的价值观和家庭现状。大学生的家庭中父母经营公司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较为强烈,更有意向加入创业公司或者选择自己创业。在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亲戚朋友的支持也是一份很大的鼓励,他们不但寻求到合适的创业伙伴,解决了大学生一定资金问题,还能够推荐创业精英讲述创业心得。由于家庭中父母的创业价值观和亲戚朋友的鼓励也属于创业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产生正相关影响。

②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

高校作为青年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摇篮的责任担当在国务院出台的文件中被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创业行为被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很多方面都影响着,创业教育模式的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更有利于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如果高校将创业教育置于高端,只能仰望,那么创业教育将会走向没落,这是与创业教育的目的相悖的。故学校对创业教育的看法、重视程度、实施方法以及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是否健全、师资力量是否多样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创业教育的总体水平,进而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最终影响创业就业率。

③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个体创业行为必然会受到诸如法律规定、政府支持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现今社会上,新闻报道所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良好的舆论氛围能够为大学生带来心理安慰,创业成功案例的曝光给大学生极大的信心就是很好的证明。自信是成功的开始,再加上来自家庭、学校甚至是社会这样一个支持创业的环境,个体创业是很好的。在学校创业,所处的环境毕竟是个小的范围,对于市场的认识缺乏基本的判断,这就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国外学者的经验性研究显示,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同商机和创业行为成正比。因此,对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行为质量。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创业教育通过内部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及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间接地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正相关的影响。另外,创业者家庭里的父母等长辈有创业经历,则可以给创业者提供或多或少的创业经历,而创业经历也隶属于创业教育,所以创业教育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正相关影响。还有学校对创业教育的看法、重视程度、实施方法以及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是否健全、师资力量是否多样等营造的创业教育氛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正相关影响。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提倡度越大,社会上对创业教育的认可度越高,最终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也就越多,创业就业率越高。因此,创业教育通过影响创业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社会环境来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正相关影响。

5.2 启示

创业教育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理应被深度推广,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即创业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核心,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及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使大学生的创业素养与创业技巧全方位提高,社会需要的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另外,大学生从小在家中受到父母长辈创业影响,在学校接受创业教育,在社会上得到创业激情也是非常有必要,为大学生创业行为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创业环境。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创业者大学生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之歌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