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对策研究

2018-02-07李秋粉

质量探索 2018年5期
关键词:规模生猪标准化

李秋粉,杨 新

(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南昌 330029)

猪肉是人们最主要的肉类食物,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肉类产量总数为8537.8万吨,猪肉产量为5299.1万吨,占比62.1%。据《江西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2016年江西省肉类总产量为351.6万吨,猪肉产量为258.7万吨,占比73.6%;牧业产值为788.6亿元,猪的饲养产值为411亿元,占比52.1%。江西是全国养猪大省之一,生猪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产业化体系不断完善,已成为全省三农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保障市场供给、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1]因此,生猪养殖能否稳定、健康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还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研究项目。

1 江西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义

江西生猪养殖主要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个体户养殖为辅。规模化生猪养殖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江西生猪产量,满足了人们对猪肉的需求,但也极易引起粪污污染水土环境、疫病大面积爆发、依靠药物添加剂提高产出导致高残留等问题。因此,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江西生猪产业的必由之路[2]。2018年9月22日在高安举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刘奇书记对把绿色标准放在首位,坚持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路线的养殖模式予以肯定。生猪规模化养殖标准体系的完善涉及养殖场选址、养殖管理、疫病防治、饲料检测、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养殖的各个阶段,提高了畜禽产品的安全性,使人们的饮食安全又多一重保障。养殖标准化、管理标准化还可以将个体户、企业、市场联系起来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养殖,促进畜禽养殖经济及生态效益最大化[3]。

2 影响江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因素

(1)生猪产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标准框架对生猪养殖各个阶段指导性低。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包括生猪饲料技术标准、生猪养殖技术标准、猪场防疫及兽医标准,以及生猪屠宰加工标准、生猪产品流通及溯源标准在内的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但也存在标准覆盖领域不全面、不平衡,部分标准更新较慢、标龄过长等问题。[4]由于生猪养殖标准化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故地方标准也是生猪产业标准化体系的重要补充,而江西省现行有效生猪养殖相关地方标准仅有《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规程》等9项:种猪检疫、猪场检疫防疫等方面地方标准空白,缺乏本地针对性的生猪产地检疫、调运技术的规范和对猪瘟、猪丹毒、猪流行性腹泻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技术规范;在场地建设方面,只有DB36/T 913—2016《高床节水育肥猪舍设计技术规程》1项地方标准,缺乏后备猪、哺乳猪等不同阶段猪舍建设技术地方标准;在无害化处理利用方面仅有DB36/T 964—2017《病死猪堆积发酵技术规程》等3项地方标准,方式较为单一。此外,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在江西正处于鼓励发展阶段,大部分生猪养殖企业对标准的制定不够重视,热情度不高,且制定出的标准质量不高,利用率低,从而导致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比例较低,标准化示范场少。

(2)政府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倾向性政策扶持是调动生猪养殖企业推行标准化养殖积极性的重要因素[5],不同于工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更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有研究表明,每年政府财政上的补助并不能满足畜牧产业系统标准制(修)订的需求,资金缺乏,投入基础性标准化科研就会不足。[6]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场对选址、厂房建设、设施配置、人员配备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比如,网易2009年宣布开始涉足生猪养殖,从养殖场地建设到试养已投入了近亿元。经部分猪场调查表明,饲养基础母猪1500头左右,年出栏25000头左右的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场,投资大概在5000万左右。[2]前期投入资本大,政府补贴不足,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面临的最大困难,让许多中小型养殖户望而却步。

(3)企业、养殖户专注于追求高产量,生产管理不规范,不重视标准化养殖。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场建设单位,在生猪前期投入明显高于散户以及中小型规模的饲养场。多数中小型养殖户在场址选择和厂房建设时并没有选择标准化建设,导致建设布局不规范,给后期养殖管理和发展带来诸多不便。另外,生猪养殖的从业人员许多是农村养殖户,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素质和标准化意识。猪场饲养管理制度落实不彻底,繁育、饲养、疫病防治、无害化处理等日常原始记录不完善,消毒、降温设备落后,综合管理粗犷,阻碍了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推进。

(4)科研成果向标准化转化率低,专业的生猪养殖标准化人才缺乏。江西农业大学省部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条件优良,科研团队实力雄厚,在畜牧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有力推动了生猪等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但在生猪养殖标准化方面,我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情况不甚理想,如科研重地江西农业大学起草的现行有关生猪养殖地方标准数量仅3项,对生产实际的标准化成果转化率低。由于养殖业工作环境大多数比较辛苦,工作待遇一般,导致高校毕业生转行比例高,从事生猪养殖一线工作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从事畜牧标准化更是少之又少,使得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工作举步维艰。

3 对发展江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对策建议

(1)构建并完善生猪养殖标准体系。根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各阶段要求,统筹布局,规划建设全方位、全覆盖、持续改进的标准体系,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符合江西地理地域特色的地方标准。加大政府对标准制(修)订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专项研究经费支持,推动生猪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标准化养殖的持续发展。处理好政府主导制定的地方标准与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之间的关系,做好法规公益、创新实用、管理规范各有侧重。对于地方标准制定,要严谨遴选、及时立项、严格审查把关,精简制(修)订过程,提高标准制(修)订效率。鼓励各单位、团体和企业制定发布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以指导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标准实施后评估,定期组织对现行标准集中复审梳理,清理“流氓”标准和“老龄化”标准,加快标准更新速度。

(2)加大政府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支持力度。在推动江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中,政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起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适度引导生猪养殖标准化模式健康发展。如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与奖励力度,将标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提高企业、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及制定标准的积极性;在生猪标准化养殖的税收、贷款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加大在生猪标准化养殖招商、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以促进生猪养殖标准化发展。鼓励发展标准化协会等服务组织,完善服务中心、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对生猪养殖人员定期进行标准化养殖培训,使其掌握生猪标准化养殖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养殖人员综合素质。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从实际需求出发,参考GB/T 33450—2016《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引导相关科技、产业等各类资源积极参与生猪规模化养殖标准的研制与应用,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拓宽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渠道,促进发展动力转换,提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标准化专业养殖工作人员要求过硬的专业技术、较高的政策法规认知,因此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人才培养上,应建立标准化养殖学习与研发相结合的平台,提高工作人员对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掌握水平,着重培养技术应用型和研发型人才。建立省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委员会,指导完善生猪养殖企业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生产,为企业标准化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加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宣传与推广。利用多种媒介宣传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标准化对管理效率、经济效益的提升,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保障等。以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和政策方向为引导,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结合HACCP认证、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宣贯推广养殖场地环境、饲养管理过程、饲料兽药投入品安全监管等标准,促进生猪标准化养殖在企业、养殖户中的应用推广。以中大型生猪规模养殖场为主,按照“选址布局科学合理化、畜禽品种良种化、饲养管理科学规范化、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化、动物疾病防控体系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结合地理特色,建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点,推出一批标准化产品品牌,树立安全、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生猪标准化养殖观念。

猜你喜欢

规模生猪标准化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标准化简述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规模之殇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