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监管的“指挥棒”交给群众
2018-02-07长沙市编办审改办
●长沙市编办(审改办)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以推动审批服务便民高效为目标,积极引导热心市民、专家学者、群众组织等广泛参与审批服务监管,将监管的“指挥棒”交给群众。
一是多措并举,健全群众监管机制。第一,健全群众监督的制度体系。先后出台《长沙市行政审批基本流程规范办法》《长沙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测评工作制度》《长沙市政务服务效能监督评估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行政审批实行统一监督和管理。明确建立统一规范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动态调整机制,未纳入清单的事项和环节,一律不得实施,让群众对审批程序一目了然,让群众监管有的放矢。第二,强化群众监督的信息支撑。公布1245项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事项及62项国有企业“最多跑一次”事项,并将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运行,群众网上办事可查可办可监管;同时,利用长沙市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实行有效电子监察。2017年,共监管市直单位行政审批事项175万余件、各区县(市)行政审批事项4.8万余件,对超过法定时限、承诺时限及群众举报的事项进行红牌、黄牌预警,推动了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第三,以“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为目标,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实行上门办理、延时服务、复印免费、快递送达等惠民举措。着力精简审批资料,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一律取消、凡是上个环节已提供的不重复提交、凡是网络可共享的由工作人员网上查验。推行阳光透明审批,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网上办事大厅、APP、微信公众号等实行网上预约、申报、实时查询、办结短信提醒等,强化群众对审批全流程的监管。
二是加强引导,畅通群众监管渠道。第一,鼓励社会参与监督。在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监管作用的同时,完善有奖举报和舆情监测制度,调动公众监督的积极性,及时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如长沙市食药监局自2015年9月以来,共受理投诉举报1.3万余起,处置回复率100%,兑现举报奖励168.3万元,形成了全民参与食品安全共治共建共管的新局面。第二,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行风评议员,招募青年志愿者及民主党派人士共同参与监督;聘请个体工商户代表、群众代表作为经济发展环境监督测评员,并配套建立了经济发展环境监督测评结果反馈、问题整改、约谈督促等监管机制,畅通了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聚焦食品安全问题,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神秘购买人”、生产企业“市民开放日”、示范农产品基地现场观摩、“你送我检”等活动,扩大市民在“双随机”抽检上的参与。近三年来接受群众食品安全咨询2万余人次,发布行政许可、认证、复议、召回、行政处罚案件及检验检测信息9800余条,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第三,建立举报投诉机制。将全市除“公安110”、“人社12333”、“食药监12331”等八家单位热线外的29条投诉举报电话整合至“12345市民服务热线”,群众可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市长信箱、网络(电视)问政、信件、走访等方式参与监督。制定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推诿扯皮、违规办理等问题。
三是综合施策,用好群众监管成果。第一,实行联合惩戒。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曝光和查处力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和联动监管格局。2017年,长沙市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共公示行政处罚案件1.5万余件、经营异常名录7.4万余条、企业股权冻结信息3.1万余条、近两年来抽查的1.9万余户企业情况及归集公示法院共享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473万余条。第二,加强监督问责。建立全程留痕、过往可溯、进度可查的办事记录与督查机制,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结果信息即时可查可管。对擅自增加或改变申报材料、违规设置办理条件等行为进行红牌警告,实施事项限时办结预警机制,对超时未办的事项进行黄牌、红牌警告和督办,对群众反映强烈、情况严重的问题启动问责程序。第三,强化绩效评估。建立了由政务服务对象、社会公众组织等多元参与的监督评估体系,将群众反映的各类投诉举报信息的办理情况纳入对各单位的绩效考核,定期发布绩效评估结果,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用,不断提高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