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新模式破解农村居家养老难题
2018-02-07
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亿,占总人口的17.3%。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17%。中国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的特点。同时还伴随着空巢化、失能化、高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家庭保障功能快速弱化的现象,因而社会面临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一、延庆农村老龄化现状及困境
北京市延庆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6.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2.3%,老龄化形势严峻,其中空巢老人9530人,占全区老年人的15%,而农村地区空巢老人6956人占全区空巢老人的73%。农村养老以居家养老为主,各乡镇敬老院床位数1399张,入住老人170人,入住率仅为12.1%。
农村老人生活困境主要表现为生活质量较差、生活照料难、身体状况差、精神慰藉少、传统养老观念重和专业服务少等六个方面。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空巢老人年龄高,多数老人患有头疼脑热等疾病,加上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普遍缺少亲情,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给予每月500多元的养老金,物质和精神上都存在一定缺失。二是受经济承受能力和传统养老观念影响,老人多选择居家养老,且政府资金有限,购买专业社会服务不强,社会专业力量也因为成本太高不愿到农村地区。
二、“慈善+志愿+社会组织”为老服务模式探索
为切实解决延庆农村地区居家老人生活难题,延庆区民政局深入研究,广泛调研,探索“慈善+志愿+社会组织”模式,着力打造以慈善协会为引领、志愿者为骨干,社会组织为载体,满足农村老人生活和精神需求为导向的助老服务模式。实施慈善“1+1”助老服务项目,即:“延庆区慈善协会+乡镇志愿服务队”,引导农村本土爱心力量,就近、及时地为农村高龄空巢特困残疾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服务,解决延庆农村养老问题。
(一)试点先行
2016年初,延庆区民政局会同大庄科乡民政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由大庄科乡思语爱心服务队的123名志愿者,为该乡170位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无人照顾,生活确有困难,迫切需要照料的空巢老人免费上门提供理发、助医、助餐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务。同年4月,区民政局以大庄科乡为试点启动“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
在试点项目实施运作管理中,延庆逐渐积累项目运作经验,以点带面,利用两年时间,分期分批实现全区15个乡镇助老服务全覆盖。截至2018年6月,由119个村的876名志愿者为全区1137名空巢老人及时提供上门服务,志愿者被赞誉为“提灯人”,寓意手提爱心之灯照亮夕阳红的有心人。该项目被评为2017年北京市民政系统十佳创新创优项目。
(二)慈善引领
一是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制定了《延庆区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管理办法》,提出服务目标、服务内容、服务管理等要求,建立了区、乡镇、村三级助老服务工作网络,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
二是提供资金保障。区慈善协会于2016至2017年使用“共产党员献爱心”捐款60万余元,2018年承接延庆农村居家养老工作试点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77万元,支持志愿者开展为老服务。两年来,累计投入为老服务资金130余万,扶持志愿者提供为老服务3万余次。
三是规范项目运行。编制了《延庆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制度汇编》,将22项相关制度汇编成册,规范服务行为;建立了空巢老人和志愿者数据库,实行人员动态管理;开展志愿者培训,分3期、23批次对全区800多名志愿者进行全员性轮训;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及时对项目运行进行总结,指出问题,不断改进;实行定期巡查回访工作机制,通过电话、上门方式,每月不定期了解服务开展情况、受助老人满意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各乡镇助老服务微信群,志愿者及时将助老服务照片、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展示服务风采,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并大力开展“1+1”关爱空巢助老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助老氛围。
(三)引导志愿精准服务
本着“老人需要什么,志愿者就干什么 ”的原则,区民政局、区慈善协会引导志愿者提供力所能及的精准服务。
在服务内容上。一是生活照料服务:理发服务;打扫室内外卫生、洗衣服、拆洗和晾晒被褥等等。二是医疗保健服务:由具有从医资质的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量血压、整理药品、指导用药、健康咨询等助医服务。三是巡视探访服务:通过电话、探视等形式,关注和了解老人身体、精神状况等。四是文化娱乐服务:陪老人读书看报、为老人演节目等。五是精神慰藉服务:看望老人、与老人谈心聊天,进行心理疏导等。
在服务标准上。理发服务原则上每月1次,如果老人有特殊需求,可增减次数;助洁服务每月至少2次;助餐服务每月至少2次;助农服务每次至少3小时;医疗保健服务每月至少2次;其他服务根据实际经常性开展。
在服务方式上。提供及时、就近、无偿服务,且根据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以及志愿者的自身服务特长,搭建“一助一”、“多助一”、“一助多”不同形式的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供需双方信息“无缝对接”。
(四)孵化社会组织
为了把各乡镇助老服务队培育成一个合法的正式机构,延庆区民政局、延庆区慈善协会积极培育和指导符合条件的志愿服务队成立社会团体并依法登记,为今后高效开展助老服务提供一个合法专业的平台。目前,由八达岭镇厚德润妫川志愿服务队孵化而成的八达岭镇厚德润妫川助老服务协会正式成立,这是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成功孵化的第一个社会组织,目前还有2家优秀志愿服务队也在筹备之中。协会成立后,可以开展宣传、培训、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对外交流、接收政府部门的资助和社会的捐赠等活动,在这些业务范围内,还可以承接政府的购买服务项目,拓宽高龄特困重残空巢老人的精准救助等,改善农村困境老人的生活状况。区慈善协会将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造血功能,逐步将农村助老服务队从“民兵”升级为“正规军”,妥善解决志愿服务运营成本问题,培育农村的自治力量,为社会组织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三、“慈善+志愿+社会组织”为老服务优势及效果
(一)服务优势
一是服务适合老人居家养老。农村老人的家庭观念比较牢固,地缘文化思想浓厚,重视街坊邻里的情感和联系。“慈善+志愿+社会组织”服务方式,让老年人在自己长期生活过的环境中养老,能够经常与亲朋好友、熟人见面,使老年人心里放松、精神愉悦。
二是服务针对性强。实施项目的区、乡镇、村三级管理和服务人员都是“村里人”,了解农村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尤其是志愿者和老人生活在同一个村子,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基本相同,对老人的家庭情况、个人需求都比较了解。
三是服务及时高效。志愿者和受助老人服务采取就近结对的原则,能在最短的时间来到老人家,可以随叫随到,确保就近、及时服务,同时可以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随时为老人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取得成效
解决了困境老人问题。切实解决了高龄、特困、空巢、残疾老人生活缺“助”、安全缺“护”、健康缺“管”、精神缺“慰”的现象,使他们摆脱困境,生活得更有尊严。
解决了内生动力问题。慈善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慈善协会在组织策划、项目运作、资源筹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以及志愿者热情高、肯奉献、本土化的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协调配合、共同开展服务的格局,促进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持续发展。
解决了农村治理现代化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德治是健全乡村治理的支撑。在日常服务中,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养老、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了乡村德治秩序,培育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标准。志愿者用榜样的力量带动了家人、子女、亲友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农村自治力量,形成了奋发向上、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推动了农村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