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方式改革需重视调动医生积极性
2018-02-07郑彦如
中国医疗保险 2018年4期
□文/郑彦如
在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的大背景下,广州市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应运而生,并于2018年1月1日全面铺开,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住院病种。在总额控制下,根据病种的不同和治疗方式的差别,赋予不同的分值,体现了“强化总量、淡化定额费用”的管理思路,抽象和模糊了病种与具体费用间的直接对应关系,这一进步将很好地促使医院将管理重点由生硬的控制费用,转变至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上。
临床医生作为医保付费方式的最直接执行者,也将受惠于此次改革,将不再受困于轻病、重病一刀切的控费模式,也不再因费用的牵绊而不敢使用更新、更高效的治疗方式。现代大型医院分科严谨精细,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不同的病种制定了不同的分值,临床医生只需钻研透本科相关几大病种的费用情况,可将更多的控费精力集中放在如何提高医疗技术、病床运转效率和治疗成果上。加大体现医生技术含量、治疗效果等费用占比,做好成本控制,在分值清算时体现劳动价值。但是,按病种分值付费作为DRGs付费方式的过渡阶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将合并症、并发症等对诊疗过程和费用的影响因素考虑入内,这对以收治疑难重症为主的大型医院影响深刻。
医保办作为医院的医保管理者,应联合财务、信息等相关职能部门,探索有力提高医院效益的模式。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出台绩效考核方法以及对医生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医生的控费成果有所奖励,让医生对治疗并发症、合并症等溢值费用有所分担,积极推动付费方式的变革和完善。同时,从医保支付方式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医生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只有将医疗行为回归其本源,医生在配合医疗费用管理上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丘壑,却也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