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对华关系类档案评介

2018-02-07

中共党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韩中外交部史料

董 洁

冷战结束后,各国冷战时期的相关档案纷纷解密,韩国也不例外。为满足国民对公共机关保管信息的公开需求,明确公共机关的公开义务,保障国民的知情权、参政权以及国情的公开透明,韩国效法欧美等国的信息公开制度,于1996年制定《公共机关信息公开法》,并于1998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行。20年来,以韩国外交史料馆为代表的一些档案保存机构陆续开放了一批档案文献,其中不乏韩国外交政策、韩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朝鲜半岛南北关系、韩美关系、韩日关系、韩国与越南战争等具有较高历史和学术价值的文档。受限于国别研究和语言障碍,目前历史学界对韩国档案的了解和利用程度远不及德日等非通用语种国家,更无法与美苏档案相比。鉴于此,本文拟在介绍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对华关系类档案加以重点评介,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基本情况介绍

韩国外交史料馆隶属于韩国外交部,以科学、系统保存和管理主要外交档案为己任,以防止重要外交文件被损毁、保障公民的基本知情权、促进开放的外交事务为目标。韩国外交史料馆依据韩国《公共机关信息公开法》相关条例,对外交文件采取满30年经审查后向民众公开制度。当然,依据信息公开法第九条,对涉及国家安全、国防、统一、外交关系等可能引起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相关信息以及不利于保护国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信息,暂不予以公开,每隔五年审议一次,以再决定是否公开。

韩国外交史料馆本馆位于韩国首尔特别市瑞草区南北循环路2572号,可搭乘地铁3号线,在良才站下车,12号出口出,步行10分钟,或乘坐406路、17路、21路公交巴士前往,交通十分便利。外交史料馆本馆为一座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的建筑,于2006年3月正式竣工,4月正式对外开放。外交史料馆地下一层为报告厅、文书接收室、消毒保温室,地上一层为外交文书阅览室、外交史展览厅,地上二、三层为外交文书保管库。

韩国外交史料馆公开文档目前均已实现数据化,目录可通过外交史料馆主页查看并下载[注]http://diplomaticarchives.mofa.go.kr/dev/open_document_list.go.,档案原文则需前往外交史料馆一层的外交文书阅览室查阅。查阅者无需预约即可前往,阅览和拷贝均为免费,复印需另行缴费,收费标准为A3以上纸张300韩币1页,超过1页部分每页100韩币,B4以下纸张250韩币1页,超过1页部分每页50韩币,拷贝及复印均不设上限。外交文书阅览室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9:30至17:00,中午12:00至13:00为午餐时间。除外交史料馆本馆之外,查阅者还可在韩国的国史编纂委员会、国会图书馆、首尔大学图书馆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南加州大学韩国学图书馆进行档案原文查阅。

为进一步方便查阅者了解和使用档案,韩国外交史料馆还编辑出版了外交文件摘要集,从目前已公开的档案中挑选出12888件,对原文内容加以摘编,摘要集的纸质版可在外交文书阅览室查阅,电子版可在外交史料馆网页上查阅下载。

韩国外交史料馆自1994年公开首批1948年至1959年韩国外交档案以来,迄今为止共进行了25批次的外交档案公开,总计公开档案约25000件、340万页,解密年限至1987年。

现已公开的外交档案按照主题可分为如下类别:外事活动及制度,214件;名誉领事任免及人事,277件;韩国国内主要问题,267件;礼宾,1475件,包括大使派遣和赴任、领事派遣和接受、武官接受及礼宾、外交特权和豁免、驻韩国外交团体等内容;外交,8569件,包括外交政策、一般政务、建交事务、开设大使馆及撤馆、地区合作、外交关系协商、出访外交、访韩外交、朝鲜外交、统一外交、共产党国家外交、非同盟外交、安保军事外交等内容;国际机构,3531件,包括国际机构、联合国、联合国直属和特别机构、联合国专门机构、联合国主要问题、政府间国际机构、非政府间国际机构等内容;条约国际法,2466件,包括双边条约、多边条约、国际法等内容;国际宣传文化交流,753件,包括文化外交政策、政府间文化交流、一般文化交流、教育体育观光交流、亲善团体交流等内容;经济贸易,4276件,包括经济合作、技术合作、资源合作、经济合作体和经济机构、贸易通商、气候变化及环境合作等内容;国际局势,1876件,包括局势报告、海外使馆报告等内容;海外侨务,723件,包括海外侨民保护、海外移民、领事、护照等内容;海外使馆财产管理,195件。此外,还有两个专题:越南战争,43件;韩日会谈,159件。

就国内学者关注较多的韩国外事对象国来看,又分为如下类别:关于美国,出于韩美同盟关系,美国在韩国对外事务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相关文件有2005件,主要内容有韩美高层互访、韩美日常政务交往、韩美经贸会谈、韩美经贸往来、韩美军事合作、驻韩美军问题、美中关系缓和对朝鲜半岛的影响、美朝关系、美国国内政局、美国对外政策等;关于日本,相关文件有1632件,主要内容包括韩日关系正常化、韩日高层互访、韩日定期外长级会谈、韩日贸易会谈、韩日通商、韩日经济合作、韩日安全合作、韩日渔业纠纷、在日韩侨问题、日本国内局势、日本经济动向、日本安保情况、日美关系对韩国的影响、日朝关系、日中关系、日苏关系等;关于朝鲜,由于朝鲜半岛南北对峙格局,韩国对朝鲜外交动向密切关注,相关外交文件有1394件,主要内容有朝鲜日常情况、韩国驻外使馆搜集朝鲜动向情报、朝鲜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朝鲜与各国关系情况、朝鲜领导人出访情况、朝鲜接受经济军事援助情况、朝鲜对西方的外债情况等;关于苏联,相关文件有321件,主要内容有苏朝高层互访、苏朝经济技术合作、苏朝贸易情况、苏联对朝鲜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韩国与苏联关系改善、韩国与苏联政策、韩国与苏联经贸往来、韩国与苏联文化学术交流等。

二、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对华关系类档案的特色内容

在全球冷战的背景下,韩国与中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而与台湾当局保持着外交关系,现已公开的韩国外交档案仍保留了这种冷战遗风,以“中共”指代中国。以“中共”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的对华关系类档案近400余件,其特色内容包括韩国与中国关系改善、韩国与中国经贸往来、中朝关系及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中国国内事务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档案类型包括电报、报告、会谈记录、备忘录、媒体摘要等。

(一)韩国与中国关系改善

韩国尝试改善与中国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朴正熙政府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朴正熙政府宣布要与以中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善关系。1971年1月,韩国外交部制定韩国对中国政策,认为韩国最好不主动对中国采取敌对立场,韩国可在与台湾继续维持所谓“睦邻友好关系”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不必要地刺激中国大陆[注]《韩国对中国政策》(1971年1月8日),韩国外交史料馆藏,分类号721.1,档案号C-0044-02。。韩国外交部也由此开始进行改善双方关系的若干尝试,自1971年起,韩国外交部陆续编写年度韩中关系改善文件,收录有韩国通过第三国或者第三方与中国接触、向中国传话以及了解中国态度和立场的内容。如1971年至1972年韩中关系改善文件包括韩国驻乌干达大使发回关于中美缓和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报告、韩国驻瑞典大使馆发回关于中国武官在外事活动中与韩国武官同桌的报告、韩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在宴会中与巴基斯坦大使就国际形势交换意见的报告、韩国驻意大利大使关于与中国武官在外事活动中直接对话的报告;1973年韩中关系改善文件包括韩国驻美使馆从美国中国问题官员处搜集关于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情报、韩美同盟对美国驻军和南北对话以及南北兵力对比的影响、韩国驻美大使与美国务院中国事务官员就中国对韩国立场交换意见、韩国驻英国大使关于韩中关系改善的报告、美国外交官访中报告、韩国驻荷兰外交官与荷兰外交部东北亚太平洋区域科科长就改善中韩关系的谈话、加拿大首相访中报告及中国对韩国态度;1974年韩中关系改善文件包括新华社对韩苏接近的谴责报道及对此报道的分析、韩国驻香港总领事对新华社批判苏韩接近报道的见解、韩国驻日本使馆关于访日中国代表团对韩国态度的报告、韩国外交部东北亚二科科长与澳大利亚驻韩使馆一等书记官就帮助改善韩中关系的会谈记录;1976年韩中关系改善文件包括韩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报摸索与中国接洽进展状况、韩国驻日本大使报日本议员访中时与邓小平会谈中涉及韩国问题内容、韩国驻美大使与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的谈话内容、韩国驻美大使与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谈话内容、韩国驻日本大使与短期回国的日本驻华大使单独会谈记录、1976年韩中关系汇总报告以及1976年中国驻牙买加大使对韩国和以色列的差别化发言;等等。

进入80年代,随着韩中双方交流范围的扩大和交往频率的增加,两国间的接触已不再限于通过第三国或第三方的间接接触。这一时期涉及韩中关系改善的文件包括韩国外交官在驻在国参加外事活动时与中国外交官的接触情况、韩国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改善韩中关系、韩国外交部关于中国对韩国立场的评估、韩中离散家族见面问题、中国国号·国旗·国歌的使用问题、韩中文化交流、韩中学术资料交换、韩中体育交流、中国文化艺术界人士访韩、韩国参加中国举办的国际组织会议、韩国参加中国举办的博览会等。

(二)韩国与中国经贸往来

韩中两国的接触最早从经贸领域开始,由于双方经济交流既能满足中国改革开放后吸引外资和技术的需要,又能适应韩国寻求出口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尤其在进入80年代后,韩中贸易往来更加频繁。韩国外交档案存有大量这一时期韩中经贸往来的记录,相关内容主要见于年度韩中贸易促进报告,包括如下内容:1980年韩国外交部关于中国对韩贸易态度的分析报告、1980年至1983年韩国通过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开展韩中海运合作、1983年6月韩国企业与香港华润公司签署成立韩国香港合资企业、1984年2月韩国召开增加对华经济交流的对策会议情况、1984年11月韩国安全企划部召开的韩中贸易对策实务会议情况、1984年韩国海外合作委员会召开对华贸易相关部门会议资料、1984年韩国驻香港领事馆等驻外公馆关于韩中贸易的报告、1984年韩中企业家接触结果报告和申请访问中国的文件、1984年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提交韩国企业家到中国访问的建议、1985年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韩国设立合资企业问题、1985年韩国进出中国经济特区、1985年8月中国福建投资公司福州分公司经理访韩(协商韩中经济合作方案)、198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副总经理访韩(参加IMF会议)、1985年8月韩国外交部亚洲局关于中国投资环境与韩国进出口方向的分析报告、1986年韩中经济通商合作、1987年韩国驻美大使就中国权威人士访韩可能性报告、1987年中国四川省高层官员通过美籍华裔实业家向韩方转达希望与韩国开展合作和贸易等。韩中经贸往来的文件还包括两国间专门商品的进出口情况,如1974年至1975年韩国对中国的红参出口、1974年至1978年韩国进口中国产辣椒、1979年至1980年韩国进口中国产煤炭情况、1981年至1984年韩国进口中国产煤炭情况、1978年至1981年韩国进口中国产原油、1985年韩国进口中国产玉米等。

(三)中朝关系及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

这是韩国外交档案中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中朝高层互访情况,如1970年4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平壤(访朝结果、访朝评价、美国媒体的反应)、1974年4月金日成访问中国(资料集、访问结果、总统报告、各国反应)、1982年9月金日成访问中国(资料集、各国反应)、1984年5月胡耀邦访问朝鲜(韩国各驻外使馆报告、综合报告、总统报告)等;二是中朝交往细节,主要见于年度中朝关系文件,如1986年中朝关系文件就是以韩国外交部和驻外使馆判断情况和新闻报道为主,包括美国驻华大使馆对中朝关系的评价(1986年7月)、韩国驻日本大使馆就金日成访华(1986年4月)以及近期中朝关系(1986年5月)在日本外务省探访获得内容、中朝关系学术会议参加报告(1986年9月)、韩国驻香港领事馆以中苏与朝鲜同盟条约签订25周年纪念为契机比较两国对朝态度报告(1986年7月)等,其他相关内容还包括中国对朝鲜援助明细、中朝关系大事记、中朝友好条约签订与中朝关系、毛泽东去世后的中朝关系、朝鲜经天津港与中日展开贸易情况以及中苏朝三角关系背景下中苏意识形态之争和朝鲜的立场、中苏对朝鲜半岛政策及相应对策、朝鲜与中苏关系等。

(四)中国国内事务

韩国对中国国内事务亦极为关注,相关内容主要见于年度中国局势文件,韩国外交部会就当年某些重大事件、重大问题撰写报告,如韩国外交部副部长与台湾驻韩国“大使”就1959年西藏事件面谈记录呈总统报告、韩国外交部副部长对西藏事件的观察和建议呈总统报告、1968年韩国驻美国大使馆就应对中国核战略发展发回的报告、1969年中国对外贸易资料、1971年6月韩国外交部关于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代表再派遣的分析报告、70年代初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和情况、1976年毛泽东和周恩来逝世及中国的国内外政局分析、韩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发回的中国政局报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称号问题、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经济开放和对外经济政策、各国关于中国经济开放政策的展望、中国加入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中国加入联合国及各国的承认、中国加入联合国后关于韩国问题的立场及未来展望、中国加入国际组织动向等。此外,韩国对中国国内事务的关注点还包括中国的核能开发情况、中国核试验实施情况、中国的火箭发射计划、中国开发石油情况、中国外汇管理情况等。

(五)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

除中国国内事务外,韩国外交部也非常关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互动,尤以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关系为甚。中美关系相关文件包括中美高层互访情况(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资料汇总和分析、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资料汇总和分析、1975年10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1977年8月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等)、韩国外交部对中美建交的分析、韩国驻美大使馆对约翰逊政府时期对华政策和舆论走向分析、韩国驻美大使就中美协商中的韩国内容向韩国外交部发回的报告、韩国驻美大使关于中美高层互访期间就朝鲜半岛问题交换意见的报告等。中日关系相关文件包括中日高层互访情况(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1978年8月日本外相园田直访华、1978年10月邓小平访日、1982年9月至10月日本首相铃木善幸访华、1984年3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访华)、韩国驻日本大使馆关于日本与中国关系动向的报告、韩国外交部就日中贸易会谈共同声明相关措施内容致总统报告、韩国外交部关于日本对中国政策的报告书、韩国外交部关于中国邦交正常化形势分析和相关对策资料、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归属权的纷争、中日间大陆架共同开发问题、日本要求保护大陆架共同开发区域内中日间海底电线问题、韩国外交部关于80年代中后期中日关系降温的评估等。中苏关系相关文件包括年度中苏关系报告、中苏与韩朝关系现状、朝鲜与中苏关系、中苏关系对朝鲜半岛影响、中苏对朝鲜半岛政策及相应对策等。

三、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对华关系类档案的学术价值

总体而言,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档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据化水平较高,查阅利用较为便利;二是管理制度较为规范,韩国外交史料馆严格遵循30年到期解密的制度,每年定期解密相关到期年份档案,迄今为止从未因任何原因中断过。但也有必要认识到,韩国档案和欧美等国档案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既有档案审查制度导致的缺憾,如在现已公开的外交档案中,最具史料价值的高层谈话记录鲜少公开,也有韩国外交局限性制约分析水平的原因,对涉及中苏朝的重大事件评估,韩国档案往往需要借助美日等国的分析。不过瑕不掩瑜,尤其是在档案公开环境整体不太理想的当下,韩国外交档案的学术价值仍然非常显著。

第一,深化中韩关系史研究。中韩两国于1992年建交,对两国建交前的互动历史,既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要么极少涉及,要么语焉不详,有所叙述的著作[注]如刘金质等:《当代中韩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杨昭全、孙艳姝:《当代中朝中韩关系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宋成有:《中韩关系史(现代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等等。多是利用公开材料,偏重于对历史脉络的梳理,而极少探寻历史表象背后的原因,如对中韩关系正常化为何迟滞不前、中韩建交为何拖到1992年才实现、推动中韩建交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等问题都缺少深度分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手档案的缺乏。韩国外交档案的公开为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来源,对华关系类档案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对这些档案的优化利用,将为中韩经贸关系、韩国对中国的认知、韩国对中朝关系的评估、中朝关系对中韩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中国对韩美日军事同盟的看法等历史问题研究增加新的历史细节和观察视角。

第二,拓展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学界的重视和关注,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史料短缺的困境越发凸显。中国外交部档案开放至1965年后便再无新进展,尽管美国和俄罗斯等国档案的解密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上述困境,但就研究的可持续性而言,档案困境一直存在,而韩国外交档

案中保存有不少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情况的报告。这些报告以第三国的视角观察中国外交活动情况,不失为进一步丰富中国外交史个案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

第三,促进朝鲜半岛问题研究。近一段时期,朝鲜半岛问题持续不衰的现实关注度,更加凸显了对该问题追根溯源的历史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朝鲜半岛问题的历史研究之所以难有突破,很大程度上在于档案的缺失。碍于朝鲜的特殊国情,朝鲜一手档案无从取得。在此客观情况下,韩国档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作为最为密切关注朝鲜动向的国家,韩国档案中包含大量关于朝鲜内政、外交、经济、军事情况的内容,这为拨开朝鲜问题的层层迷雾,了解该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解读冷战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等提供了新的历史线索。

综上所述,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对华关系类档案数量繁多,内容丰富,是深化中韩关系史研究、拓展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以及促进朝鲜半岛问题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韩国外交档案管理较为规范,开放前景可期。随着公开档案时间的后移,尤其是1988年以后韩中互动更加频繁,韩国档案中势必会出现更多涉及对华关系的内容,这对研究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史将大有裨益,因此有必要对韩国外交档案保持持续关注。

猜你喜欢

韩中外交部史料
中韩关系,行稳致远——纪念韩中建交30周年及《金桥》创刊20周年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95后小伙火『出圈』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史料二则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韩国委任“韩中友好守护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