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金融精准扶贫问题探析

2018-02-07张乔娜赖熹姬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金融

张乔娜 赖熹姬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31)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著有《摆脱贫困》,其中有一篇《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月,文中提出“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其本质就是关心贫困人口的脱贫。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要求,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在2014年制定了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全面开展[1]。到十九大之前,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该要求为今后三年的扶贫、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责任和目标。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因此从金融角度研究精准扶贫工作对南昌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再认识

在谈金融精准扶贫之前,先要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2014年国办在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中指出“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3],精准的要义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学术界对于精准扶贫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但总体上大同小异,都是围绕国办的这一描述展开。

但是对于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目前没有权威的表述,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对扶贫的影响、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路径及减贫效果、政府在金融扶贫中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如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课题组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具有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金融对于地区扶贫具有显著作用[4]。如人民银行张家界中心支行课题组通过分析张家界部分县域情况,提出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金融扶贫必须紧扣扶贫产业选择及产业链的发展,根据地区资源禀赋选择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5]。骆伽利,蔡洋萍从金融扶贫效率角度出发,认为当前金融扶贫效率较低,并提出提高金融扶贫有效性的意见和建议[6]。冯彦明对重庆“石柱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讨了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从而促进精准扶贫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对其他地区深化精准扶贫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7]。

通过分析上述关于精准扶贫以及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研究,我们认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扶贫过程中,精准运用金融资源、金融工具、金融思维,通过宏观及微观两个层次的渗透,达到拓宽扶贫范围、提高扶贫效率的目的。其中金融资源主要是指信贷资源,金融工具包括贷款、理财、信托、PPP等,金融思维包括互联网金融思维、产融结合思维、产业带动思维等,宏观渗透主要是指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发展影响从而促进减贫脱贫,微观渗透是指通过对企业及个人的直接金融支持,促进减贫脱贫。

二、南昌市金融精准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南昌市金融精准扶贫现状

扶贫脱贫是目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南昌市政府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以贫困村为实施重点,以贫困户为精准帮扶对象,切实按照中央“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全力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为南昌市在全省实现率先全面脱贫和率先全面小康的“两个率先”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2016年,南昌市贫困人口由4.65万人减少到2.3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8%下降至0.95%,贫困村由80个减少到49个,贫困发生率稳定在2%以下;2016年南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52元,较2015年上升1259元,增幅达到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中金融扶贫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信贷政策精准扶贫,推进产业扶贫担保贷款,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根据项目合作组织的大小,通过发放贷款,解决贫困户自身无技术、无本钱、无渠道的问题,为贫困户脱贫创造机会。充分利用创业担保贷款,做好了贫困农户、返乡农民工等具有创业条件的群体的金融支持,同时加大对能够解决贫困户就业多的企业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发放财园信贷通等贷款时,就考虑优先支持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多的企业。

2.创新金融扶贫模式。一是拓宽了贫困主体信贷担保物的范围。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大力推进了林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农民住房抵押试点工作,提高了贫困户贷款的财产担保能力。二是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其发展生产,主要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的贷款。三是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模式,推出了“惠农信贷通”,建立融资担保基金,创新担保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3.提高了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大力发展乡镇金融机构,国有银行切实加大在村镇的布局,如建立村级助农取款服务点、金融便利店,积极在农村推广手机银行、网络支付等现代支付方式,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二是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通过打造“信用村”、“信用镇”、“信用农户”等信用品牌,在农村初步营造了“诚实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三是积极推动金融知识普及。通过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月”、“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积极开展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教育,提高农民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南昌市金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很多金融扶贫还浮在表面。虽然很多金融机构都按照省市县政府的要求在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存在不良资产的考核,以及金融机构盈利指标的考核,很多金融机构对真正的贫困户还是“望而却步”,贷款真正投入到贫困户身上的还是有限。部分金融机构为了完成政府的扶贫工作要求,将贷款发放给农村有还款能力的家庭上,而不是真正的贫困户,有的还是采取“输血式”扶贫,今天送一袋米,明天送两壶油,使贫困户对挂点机构产生了依赖,不愿意“摘帽子”或者“已脱贫但仍装贫”,逐渐养成一些贫困地区“等、靠、要”的观念。

2.金融扶贫收回难,抑制了金融扶贫的积极性。虽然近几年农村金融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南昌市部分县域农村还是存在贷款容易收回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农村部分居民思想未转变,还以为是七八十年代的政策性贷款,可以借了不还;另一方面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又缺乏信用观念,导致部分即使有还款意愿,也确实无还款能力。此外,近几年经济下行,使农村、乡镇的企业、家庭作坊大量倒闭,即使目前还在经营,盈利水平也大幅下降,导致还款能力大幅下降。因为上述原因,金融机构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不高,无法将信贷资金向贫困地区大规模输出。

3.金融工具和金融思维运用还不够深入。目前用于精准扶贫的金融工具主要集中在贷款、保险等方面,其中政府尤其关注贷款的投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很多具有扶贫性质的贷款并未进入生产领域,而是进入了消费领域,政府和银行原先设想的“造血式”扶贫,最终还是成为“输血式”扶贫。同时可以用于扶贫的金融工具还有信托、股权创新,如消费信托等,但实际中因为政府缺乏相应的金融人才,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

三、国内金融精准扶贫案例分析

国内部分城市在金融精准扶贫方面走在了前面,对南昌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重庆市石柱县充分发挥金融“精准施策”的优势,有效解决了“扶了又返”的问题,值得南昌学习,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股权收益模式。该方式是石柱县最主要的扶贫模式。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参与其生产经营的,都可以得到这种股权资金的扶持。经营主体可以按照帮扶贫困户的数量得到相应的股权资金,投入到农业经营主体的财政股权资金按一定比例分别由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以股权方式持有,其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贫困户持有股份为优先股,享受每年固定股息的分红,不参与经营管理,也不承担其任何债务,还能享受相应股权比例的效益分红。该模式的本质是鼓励“强者带动弱者”共同富裕,既能降低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也可以带动贫困户脱贫。

二是基金收益模式。基金收益扶贫是由该县相关部门建立专项基金,委托县融资平台公司具体负责管理。基金主要投资于合作社及参与产业扶贫的各类企业,受益方则是贫困户。合作社和企业可以按照帮扶贫困户的数量从基金池中获得相应的资金,主要投资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以及能够为贫困户带来稳定收益的项目。贫困户不参与经营管理,但可得到两部分收益,一方面是固定收益,另一方面是合作社和企业的每年收益分红。

三是信贷收益模式。信贷收益扶贫是由县相关部门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在银行设立信贷风险补偿金专户,银行按照风险补偿金的若干倍数向由贫困户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帮扶贫困户的经营主体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扶贫信用贷款,期限1-3年。合作社和经营主体可以按照帮扶贫困户的数量得到相应的贷款额度。贫困户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不承担债务,经营主体每年按照固定比例向贫困户分红,并根据经营情况进行效益分红。而经营主体的风险则由自身、政府和银行共同承担,并享受利率优惠及财政贴息。应该说是多方合作共赢的典型案例,对于推动脱贫、减贫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南昌市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及措施建议

(一)转变金融扶贫思路,将金融扶贫落到实处

当前金融精准扶贫既不能走以前“政策性扶贫贷款”的老路,也不能走“输血式扶贫”的死路,要彻底改变原来“撒胡椒面”的信贷支持策略,将金融精准扶贫的对象瞄准具有一定经营能力、一定技术能力的经营主体上,包括农民个人、合作社或者具有扶贫、支农性质的企业。学习重庆石柱模式,将有限的财政、金融资金投入到“强者”手中,通过扶持这些具有强造血能力的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减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可以将贫困户分成“能转化”和“不能转化”两类,即通过带动,“能转化”的那部分经过学习、锻炼成为新的带动者,而那部分“不能转化”的,要保持其必要的生活条件,但又不能出现“因扶至懒”的问题。

(二)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效率

不可否认信贷支持是金融扶贫的主要手段,扶贫离不开资金支持,但金融精准扶贫不能仅仅局限于信贷支持,还要充分运用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思想。一是要运用互联网金融思想推进金融扶贫。互联网金融具有专业性强、准入门槛低和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泛等特征,在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借鉴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对于专业人才的挖掘不仅仅局限在一个乡镇、一个县,要跳出区域限制寻找人才主持项目。同时要利用专业团队,为贫困村寻找项目或设计项目,提高扶贫项目成功率,降低扶贫成本。要借鉴互联网的移动特性,乡村的自然资源无法移动,但是可以改造,还可以将很多“元素”移植到指定区域,提高扶贫成效。二是积极运用新型金融工具,推动精准扶贫。可以参照重庆石柱模式,在贫困村精准摸底的基础上,对具有扶持价值的项目实施股权收益、基金收益或信贷收益模式。对于旅游资源或者特色农产品较为丰富的地区,可以尝试消费信托或互联网众筹等模式,如对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某乡村,可以在网上发起众筹;对具有特色农产品的某乡村,可以尝试高级定制类的商品类消费信托,促进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有效配套金融扶贫,确保金融扶贫可持续

金融精准扶贫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支持,而且金融扶贫提供的更多的是资源和思路,实际操作还是要政府相关人员以及其他第三方专业人员参与。一是政府要积极维护好农村信用环境,将“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观念融入到农民血液中。这就需要政府协助金融机构,切实打击有钱不还的“老赖”,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运用公检法等部门的权威,对老赖采取判刑、拘传、纳黑、曝光等手段,打造诚信环境。二是为金融扶贫提供可持续的保证。在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政府部分需要建立财政专项基金或者资金池,为扶贫贷款提供保证,让金融机构无后顾之忧。三是对贫困人口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可以借助第三方职业培训机构,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培训,围绕某地区特色产业建立职业学校,如江西资溪建有面包糕点类的职业培训学校、陕西建有面点(拉面、凉皮等)职业学校,既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人力,也能带动贫困人口减贫、脱贫。四是政府要建立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贫困村每年进行专业评估,坚决避免“假贫、装贫”,将审计手段用于扶贫效果评估,对扶贫过程中优亲厚友、中饱私囊、吃里扒外、贪污受贿等问题,充分进行揭露,确保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参考文献]

[1]叶静.近三年关于精准扶贫思想及实践的研究综述[J].福州党校学报,2016(3).

[2]十九大报告原文.

[3]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印发的《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4]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研究[J].华北金融,2017(2).

[5]人民银行张家界中心支行课题组.精准扶贫与贫困农户金融服务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7(10).

[6]骆伽利,蔡洋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扶贫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与管理,2017(4).

[7]冯彦明.关于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有机结合的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7(8).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金融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