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实现路径研究

2018-02-07吴宏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郑州中心国家

吴宏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科研处,河南 郑州 450042)

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是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以及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政策体现,具备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郑州市要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1]。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如何选?步伐如何走?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份必须回答的历史答卷。

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根基与现实优势

1.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华文明5000年文明史中,有3000年都是以河南为重点。中原文化构成了中国的血脉筋骨,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荣耀,谱写了中华文明最集中、最重要、最耀眼的华彩乐章,可以说“一部河南史,即成半部中国史”。中原历史所孕育的商都文化、嵩山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儒释道文化、根亲文化以及功夫文化享誉华夏,影响深远。郑州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等历史名胜古迹8651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41个,4A级及以上景区14个,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厚重的历史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文化积淀。

2.独特的区位与交通优势。从全国来看,郑州是一个人口大市,地处交通要冲。近年来,郑州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的“双十字”中心城市,并且在构建区域发展上,日益成为连接我国东西部产业转移、资源输出与南北经济贸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今天的郑州是蓄势待发的郑州。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正以航空经济为发展核心,全力打造“航空+高铁+城际铁路+地铁+公路”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地位已初步确立,郑州的交通物流优势日趋凸显。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使得郑州将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中。

3.稳步提升的经济发展水平。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60多年来不断发展,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近年来,郑州更以高标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在国家中心城市的角逐中,展露出越来越强的比较优势和经济实力。郑州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工业等工业主导产业也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产业基础。郑州坚持以“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做优都市农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发展方向。目前,以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支撑产业集群效应和以航空港实验区为新的增长板块拉动的核心作用均不断凸显,以郑东新区为带动的金融集聚、高端服务集聚功能不断提升。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稳定的物质支撑。

4.丰富的人才资源。人才是推进发展的第一资源。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得天独厚的劳动力基数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郑州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建设,以产业和服务促人才集聚,逐步形成“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不断推进产业、学校、研究、销售、服务一体化发展,实现产、城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郑州市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和人才吸引政策,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培育机制,鼓励支持各类教育机构积极参与人才素质技能的培育,构建“引育并举”的人才生态环境,不断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为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落户郑州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郑州承接国内外合作项目带来了吸引力,为郑州市的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了重要机遇,促进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5.强力的发展后劲。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而强劲的发展,郑州对国家未来发展大局的促进作用日趋显著。郑州支撑中部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明显提升。目前,郑州拥有8个进口指定口岸,已经成为全国进口指定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初步构建起开放化、便利化、国际化的对外贸易体系。郑州利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契机,提升了其在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和综合服务功能,建成了连通全球的国际物流中心,不仅更好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而且为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6.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河南省是国家战略出台最多的省份之一,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已经成为一大批国家战略政策的叠加之地。近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等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平台相继落地,为郑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此外,郑州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对构建国家东部海路和西部陆路双向均衡发展的对外贸易合作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制约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综合实力相对较弱。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强调,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就是要坚持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当前,郑州市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但是经济质量还有待提高。横向对比,无论是在国家中心城市层面,还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层面,郑州经济综合实力相对较弱。郑州2018年1-6月份GDP为6780.4亿元,经济增速较快,但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GDP总量仅位居第8位,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也不强[2]。因此,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升郑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已经成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当务之急。

2.高端技术人才欠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端技术人才是关键。高端技术人才缺乏会影响到整个郑州市产业结构的升级。高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产业结构,严重降低了郑州市的辐射能力。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以为郑州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但是与我国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较,郑州缺乏高端技术人才,自主研发能力较低,高端技术产业没有核心研发能力,现代技术产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还非常脆弱,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仍然处于产业链末端,这已经成为郑州市现代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3.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有待提升。近年来,虽然河南省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办学的规模、水平、活力等都在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综合实力相对较弱,整体发展水平偏低,高等教育供给与人民教育需求之间差距较大等。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求以及我省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强烈需求,郑州市要成为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引进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在河南和郑州设立分校或分支机构。目前河南仅拥有一所“双一流”大学,郑州要成为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完成向“国家中心城市”变身的支撑力薄弱。

郑州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区建设是一项需要统筹协调的系统工程,对于整个区域的规划编制必须以河南省政府作为规划主体,组织区域经济、公共管理、法律、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谋划,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战略思路,并通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作为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乃至详细规划的指导和基础。同时,对涵盖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五市的区域进行统一规划,科学确定各自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各种道路、水系及地下管线,做到充分对接、相互支撑、良性互动。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5.对经济发展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拥有广阔腹地是国家在统筹国家中心城市宏观布局时所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郑州的发展腹地,可以依次扩展为河南全省、中原经济区、中部地区和“一带一路”延伸到的国内外区域。从这一点上看,郑州具备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战略地位。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需要从广阔腹地集聚高端生产要素,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又需要把中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疏散出去,辐射带动经济腹地的发展,为自身的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提供空间。当前郑州辐射带动能力严重不足。这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并且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实现路径

1.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筑牢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空间支撑。第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性重点。中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提升中原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不断强化郑州作为内陆对外开放的门户功能,提升其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功能,推动郑州与周边毗邻城市共生融合发展,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第二,抓住中原城市群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契机,加快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培育现代中小城市,发展特色小城镇,都清晰标示了中原城市群城镇发展体系的“脉络”。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近年来在全国城市发展中异军突起,城市竞争力指标在同级城市中排名居前,晋身“新一线”城市行列,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另外,认真落实国家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宏观政策,是郑州继续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

2.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产业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城市竞争力的根本体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第一,要筑强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智能化制造为核心,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实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真正让先进制造业成为支撑民族工业持续进步的脊梁。第二,要提高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巩固人才资源优势,坚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的比重,加快郑州市产业结构升级。第三,要在打造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新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以现有制造业为基础,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要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增长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合国内外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推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形成以制度创新为引领、高端功能为支撑的发展新优势。

3.充分利用开放平台的基础和优势,打造开放郑州。第一,强化与中原城市群、中部地区城市联动发展,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互利共赢。按照中央的宏观战略部署,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增强其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中部崛起中发挥领军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但是,目前郑州在区域发展中“增长极”功能的发挥较北京、上海、广州相比还有差距。因此,中原城市群建设必须加强与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的联动发展,加快释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所形成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作用,提高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能。第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郑州内陆开放高地。郑州要充分利用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和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以及郑州航空港、国际陆港、郑欧班列、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优势,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食品加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解铝、化工、建材等优势产业供给上有所创新;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央企业的境外机构合作,主动进驻中资企业在海外的产业园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为郑州本土企业“走出去”创造便捷通道。

4.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郑州。第一,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还郑州蔚蓝天空。依据《郑州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郑州市要建立各县(市)区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等污染源排放清单和分布地图,确定优先控制的污染源和污染物以及重点控制区,实施“清单式”动态管理。另外,要继续探索“互联网+环保”新路径,全市建立起市、县、乡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智能监管执法全覆盖,以治理燃煤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遏制扬尘污染、预防复合型污染为重点,还郑州蔚蓝天空。第二,优化区域水网格局,构建郑州良性水循环系统。结合郑州自身地貌、气候、生态和历史人文等特征,要通过“绿道、绿廊、绿心”模式,建立城市绿地、河湖水系、山体丘陵、农田林网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共生衔接,逐步形成“绿色斑块—绿色廊道—生态基质”的生态格局,发挥自然生态空间自我净化、改善城市微气候的功能。此外,要全面落实“河长制”,制定相应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水体中藻类、细菌的繁衍和滋生,及时清运城市生活垃圾,建立城市生活污水和雨水分设管道,雨水可以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要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才能进入河道。

5.发挥区位优势,强化交通和物流中枢功能,打造面向国际的枢纽郑州。第一,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城市枢纽经济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与数字城市的新概念,反映了一个城市成长过程中工业化与现代化的程度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3]。郑州市要以快速交流为工具和载体,以便利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通过组建基地航空公司,密切与国际陆港、中欧(郑州)班列协调合作,构架起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物流体系的全覆盖格局。当前,郑州市要以通航试验区为基地,以郑州航展为品牌,加快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实现以航空经济、高铁经济、海运经济为龙头,多种交通方式融合配套的经济体系。第二,加快中欧(郑州)班列对欧洲的全覆盖。要加快中欧(郑州)班列线路的延伸和拓展,逐步将物流优势转化为国际贸易优势。首先,要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融合提升,推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整体转型升级;其次,要加快出口加工区和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的对接,推进经济开发综合保税区的验收运营;最后,要创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提高线上“单一窗口”综合信息服务、线下综合园区、人才企业孵化“三大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互联网+商贸流通”的现代化示范基地。第三,大力发展口岸经济。郑州要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开放口岸,推进以电子口岸为平台的国际贸易窗口建设,支持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区域设立“海外仓”;在营造高水平开放型营商环境、吸引和聚集高端要素资源的基础上,完善“一站式”大通关服务体系,打造“四港联动、多式联运”的综合服务平台;以法治化、便利化和国际化的政策配套环境为保障,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等跨区域合作,打造服务高质量、口岸经济发达、区域合作广泛的海上“一带一路”区域和检验检疫全国通关一体化。

6.强化人文凝聚和文化引领,打造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人文魅力郑州。第一,深入挖掘郑州历史文脉并提炼精髓。发挥郑州人文历史的凝聚作用,要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和城市风貌的整体规划和治理,以历史文化保护区、特色街区和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构建以郑州市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网络性交通走廊为发展轴、以绿色开放空间为支撑,形成多层次、分中心、组团式的城市人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郑州市历史传承、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发展、旧城改造和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民心。第二,提高城市主体人群的审美意识,培养郑州大众的文化自信。提高郑州城市形象、城市定位和城市品牌,着力把城市经济、文化、旅游、建筑、景观、城市精神向特色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的更高平台推进,促进郑州城市文化的发育和成熟。要通过建立一些可观可感的文化园,展示传统文化精髓,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创新文化,在郑州城市建设中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第三,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断提升郑州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可将郑州乃至河南在制度创新、变革方面的悠久传统和现实成果加以整理,选择若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项目进行深度挖掘、创意策划,利用影视出版、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持续追踪、广泛传播,树立以制度创新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郑州新形象,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拓展郑州的国际赞誉度和文化影响力。第四,积极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讲好郑州故事。要提高郑州城市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加强中原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接交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讲好中原故事,打造地方知名文化品牌,使中原成为更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首选地,成为更多国际国内游客的目的地,成为更多资源的配置地和媒体的聚焦地,让中原文化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国际交流的重要力量。

7.强化城市创新功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幸福宜居郑州。第一,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着力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放管服”改革步伐,全面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全面实施政府办事“单一窗口”模式。第二,落实国家战略,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郑州先后入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中欧区域合作第二批案例地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示范城市等国家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必将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积极推进“智汇郑州”人才政策的实施,实现一流人才集聚,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第三,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要引进先进的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理念,提高城市品质,使得郑州真正成为生态宜居的现代都市。要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实现政府与社会、居民多元共治的良性互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第四,强化产业支撑和服务保障,促进城乡宜居宜业。要以有一定基础的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建立与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全面保障城镇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第五,增进人民福祉,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深入贯彻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两年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统筹推进“六个精准”,继续推进转移就业、发展产业、易地搬迁、政策兜底保障、特殊救助五条路径脱贫攻坚。

猜你喜欢

郑州中心国家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梦启郑州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