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

2018-02-07刘向兵赵健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人阶级工会组织工会工作

刘向兵,赵健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100048)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和工会学说的传承和升华,对于新时代我国工运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所展现的新特征,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广大职工群众的新诉求,劳动关系的新表现,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以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发展眼光,对我国工运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系统创造性的阐述,为我国新时代工运理论的创新发展以及工会工作实践的重大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大指导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方法论意义及主要特征

(一)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是推动新时代我国工运事业向前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

1.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方法论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最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贯穿于这一思想体系始终的方法论,由此决定了这一思想体系所具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涵盖了方法论,二者高度有机地融为一体。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对于指导新时代工会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和理论体系。关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经典作家曾经作了大量的论述,提出许多精辟的思想观点。恩格斯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性时,特别强调了方法论的重大意义,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

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2]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论断深刻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本质及意义高屋建瓴的科学把握。在认识和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和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过程中,他以新时代党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所取得的举世瞩目伟大成就为现实基础,面向未来,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方法论。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我国工运事业的发展。他对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论述,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大力倡扬,对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以及对工会工作的重要阐释,不仅提出一系重要思想,而且也体现了重大而鲜明的指导意义,他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运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2.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特征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本文认为,这一思想和方法在指导我国工运事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如下主要特征。

(1)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新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基本观点,要求新时代工人阶级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要求工会组织要自觉树立“四个意识”,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在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获得自身规定性;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基本特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新挑战;新时代职工队伍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正在不断提高,但是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构成一对新矛盾;随着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技术的高度发展,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探索和推进“互联网+工会工作”新模式实践中,向传统工会工作方式提出新挑战;在全心全意服务职工群众的实践中,要求工会组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努力打造枢纽型组织,开辟全新的工作领域;新时代工会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已经发生变化,工会改革正在大力推进,等等。面对工运实践的新变化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的重要讲话中,作出一系列新论断,提出新要求,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为指导新时代工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性。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主题,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如何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怎样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如何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等重大命题。关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3]伟大思想来自于并深深植根于伟大的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并且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基本特征,他所提出的关于工人阶级、劳动问题和工会工作等一系列重要论断,来源于实践,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真理性认识。

(3)强烈的辩证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意味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入深水区,意味着越是向前发展,越是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困难局面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辩证思维能力在认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4]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论断,对于工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体现在:向包括工会干部在内的干部队伍提出加强辩证思维能力锻炼的必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劳动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遇到许多新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认识工会的维护和服务职工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服务职工群众方面,工会如何建成“职工之家”,工会干部如何成为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等等。正确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将其置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辩证地思考,在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之中,寻求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有效举措。

(二)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对我国工运实践的具体指导作用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明确地为中国工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指明方向,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从规律层面认识和指导新时代的工会工作

规律是客观事物及现象内在、稳定、必然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2013年12月3日,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5]把握规律是能动地推动工会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工会对于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等重大理论成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断精神,我国工会对于新时代工会工作规律的认识还将继续深化。

2.为科学把握工人阶级现实地位提供了“伟大认识工具”和重大指导原则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分子和农民工都成为工人阶级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传统的工人阶级高度同质化的内在结构,其先进性伴随着改革进程逐步深化而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的重要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要求“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重要论述,合乎逻辑地形成了工人阶级领导阶级地位的观点、主人翁地位的观点、主力军作用的观点以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基本观点。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我国工人阶级不愧是中国道路的实践者、中国精神的创造者、中国力量的承载者和中国价值的体现者。

3.从问题的本质层面为新时代工运新难题的破解提供明确方向

第一,针对新时代我国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如何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两会期间,非常明确地提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他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以非常肯定的方式强调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和作用问题,表明这个问题是一种客观实在,关键是将先进理念如何付诸于行动的逻辑。第二,针对新时代如何认识职工群众利益诉求的新变化这一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即新变化归根于新发展。如果没有发展的眼光,就无法认识新变化。而发展的眼光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第三,针对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向各级工会组织提出要求:努力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一论断本身内在地蕴含了如何坚持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这一重大问题,应采取既坚持,又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如何发展,需要对这条道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进行再认识,需要根据新时代要求,对这条道路内涵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再认识,需要对这条道路作为体系的规定性进行再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的重大论断,指明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必须适应于新时代的新要求,在外延上进行拓展,内涵上进行必要的丰富;要求在对这条道路进行严密逻辑化表述中,摒弃单纯的内容罗列和简单拼凑。第四,针对新时代工会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三中全会关于群团组织改革精神,在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补“短板”的改革实践中,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发表了大量讲话,提出了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紧迫性、改革的原则性、改革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为我们勾勒出非常明晰的改革逻辑。新时代的工会改革永远在路上,工会要高扬“改革关头勇者胜”的精神,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将工会自身改革进行到底。第五,在变革思维方式上,要求全体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还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丰富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7]在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这就要求必须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要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去认识;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认识水平,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规律性。

4.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对我国工运事业的发展,提出基本要求

(1)必须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要求工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工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带领职工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

(2)必须坚持以职工为本。要求工会组织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主动、依法和科学维权,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权益,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服务职工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设好“职工之家”,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必须坚持参与社会治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工会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通过依法建会、依法维权、依法治会、依法管会,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理念。我国工人阶级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是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的坚持者、实践者和主力军。新时代,各级工会组织要在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践中,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全面理解和深刻认识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5)必须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工会组织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真谛”,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工会要继续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更好地维护职工的政治民主权利。

(6)必须坚持依法维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要严格依照宪法精神、法律和工会章程的规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工会组织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贯彻落实到一切工作之中,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积极参与立法,依法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履责、依法维权。

(7)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会组织要认真履行教育职能,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职工,加强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建设。

(8)必须坚持在发展中实现职工的切身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工会组织要积极推进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尤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切实保证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工会要积极维护职工的劳动报酬权,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会要积极参与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推动和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完善欠薪农民工跨区域维权协作机制,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各级工会组织要促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推动完善社保制度,认真履行社保监督职责。2013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作了如下批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工会组织要大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推动企业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双报告”制度。

(9)必须坚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工会组织在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活动中,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以工人阶级的“劳动美”作为积极的价值引领,建设“美丽中国”,把“劳动美”同绿色发展理念紧密联系起来,把工人阶级的“劳动美”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联系起来,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实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出新贡献。

(10)必须坚持推动“一带一路”中“走出去”企业的工会工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工会组织要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一带一路”中的工会工作路数,主动作为,加强对我国境外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减少不和谐因素,积极推动和努力促进和而不同、包容互惠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实现互利共赢。

(11)切实加强工会系统党建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工会组织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是做好工会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工会党建工作的第一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为保证工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工会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不懈地强化工会基层党组织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八种本领”,为全面做好工会工作奠定人才基础。

二、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所体现的重要指导原则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高度统一的。我国工运理论和实践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其方法论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本文认为,运用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指导工运理论和实践,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认识从实践始,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他强调:“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8]尊重实践,就是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尊重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主体——中国工人阶级,尊重工人阶级所从事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尊重被视为工人阶级先进典范的劳动模范和工匠人物。

坚持“实践第一”,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指出:“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他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反复强调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指出:“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9]习总书记还指出:“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工会工作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和新挑战,从客观实际出发,面向基层,深入职工群众做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工作方针。同时,工会干部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高扬实践第一的旗帜,不断推进工会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二)以问题为导向原则

正确认识是开启真理之门、把握客观规律的一把钥匙,而以问题为导向,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切入点和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曾明确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他特别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论意义,指出:“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10]问题是事物矛盾的集中反映,抓住问题就是抓住矛盾,承认问题就是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从而为解决矛盾打下基础。在工会工作实践中,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就是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以矛盾的观点认识和把握工会工作面对的问题。工会在协调和解决职工群众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时,只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方法,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实际矛盾。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在处理工会实践面临诸多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原则的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11]习总书记还把主要矛盾形象地比喻为“牛鼻子”,指出:“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工会工作要树立全局观念,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反对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工作方式;工会工作既要讲两点论,也要讲重点论。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问题上,工会要正确处理好全面维护与重点维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客观上要求工会组织在全面观照职工所享有的一切权益的同时,重点维护职工迫切要求实现的权益诉求,从而使工会的维护既具有全面性,又具有针对性;既着眼于职工的长远利益,又重视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现实问题。工会干部在实践中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工作方法,并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三)以人民为中心原则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也是这一思想最坚实的根基。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的命题,具体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精神。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他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12]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为了人民,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最本质的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最深刻的揭示。

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旗帜,具体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职工群众的高度关注中。首先,“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意涵,就是高度肯定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命题,确证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就是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其次,职工群众在新时代的历史地位和现实身份,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了必然的逻辑联系。以此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明确地将新时代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规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关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将服务职工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论述,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在工会工作实践中的集中体现。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在于,提出了人民标准,即人民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同理,工会工作也要以广大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的深刻体现。

(四)改革中的自我革新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可以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概括为指导工会组织自身改革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工会组织必须具备发现问题,尤其是一些关涉到工会组织能否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等带有全局性、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二是在直面这些问题过程中,工会组织必须要以“反求诸己”的精神,通过自我反思寻找问题及根源,不断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三是善于抓住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症结,通过自身改革,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四是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为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新形势下的工运事业和工会改革,必须高扬自我革新的旗帜,树立自我革新意识,发扬自我革新精神,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担当,切实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断推动工会事业向前发展。

工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的改革逻辑。当前,工会组织亟待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是工会自身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方向;新形势下,工会组织面临最大的危害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四化”问题,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和娱乐化。尽管“四化”现象表现程度和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其要害都是脱离职工群众。脱离职工群众,对于工会组织凝聚职工而言,无疑是一种“离心力”;对于工会吸引职工而言,更是一种涣散剂,是一切问题中最大的问题,也是对工会组织实现增强“三性”最大的危害,如果不从思想意识层面、组织体制、工作机制、活动方式等方面认清“四化”的危害,彻底摒弃“四化”,必将贻害无穷。为此,《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强调,全总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和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解决脱离职工群众的突出问题。工会改革实践中,破解“四化”难题的基本途径在于通过各种举措,加强工会同职工群众的有机联系和深度融合,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成为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其改革的重点在于工作重心下移,不断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使其在服务大局的前提下,按照职工群众意愿和多样化需求开展工作,为其提供精准对路的服务,使广大职工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工会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工会建设,这是工会改革的基础工程,也是彰显工会组织活力的重要环节。

由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所构成的工会改革逻辑,涵盖了工会改革的主要方向、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工会改革实践中,只要始终坚持工会改革逻辑,就一定会形成强大的勇于自我革新的内在动力。

(五)实干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他一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这种实干精神是工人阶级主人翁意识、主力军地位和作用以及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遵循,是新时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的集中反映和表现。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一再证明:幸福不会从天降,新时代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正是经过一代代人长期努力、筚路蓝缕和不懈奋斗,才实现了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划时代转变,并向着实现更加宏伟的目标迈进。我国工人阶级是实践实干原则的楷模。新时代,在迈向新征程中,各级工会要积极组织广泛动员广大工人阶级,继续充分发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三、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对工运理论和实践内涵的创新性拓展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重要论述中关于工人阶级、劳动问题、工会工作等方面重要思想观点,对于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同时,对于认识和拓展工人阶级、劳动问题、构建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以及工会工作同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既全面深刻,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如果从体系建构的角度分析,这一体系是以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和国家领导阶级的地位为逻辑起点,以工人阶级在劳动实践中的主力军地位和发挥主力军作用作为逻辑主线,通过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切实实现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工会作为党与工人阶级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同上述内容形成必然联系,所涉及的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关系系统,主要包括党与工会的关系、政府(行政)与工会的关系、职工群众同工会的关系、群团和社会组织同工会的关系、我国工会同国际工会组织的关系、工会同自身的关系等。

如果从问题的重要性入手,可以依据如下顺序进行建构。

(一)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第一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同样,始终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也是中国工会的最本质特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已成为工会工作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须臾不可违背。工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既是新时代推进工会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工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工人阶级作为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始终都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而英勇奋斗,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从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出发,强调:“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13]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既要解决认识问题,更要解决实践问题。在认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批判了那些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以及在科技进步条件下认为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等错误观点。在实践方面,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全过程,体现到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他还强调,要不断营造环境、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创新方式,为广大职工成长成才、就业创业、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创造更多机会,为广大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打开更广阔的通道。习近平总书记上述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为什么要继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以及怎样依靠工人阶级,指明了方向。

(三)坚持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作为新时代我国工人运动的主题

这是由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及其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14]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贡献力量,这既是我国工人阶级优良传统,也是其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我们党在新时代,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开辟了伟大的新征程。在新征程中,工人阶级责无旁贷地成为“领头羊”和主力军,这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工会工作经验的科学概括与全面总结,是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规律深入探索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提出新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守工会工作的主战场,狠抓工会工作的中心任务,模范履行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更好发挥工会组织作用。”[15]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论断,明确规定了工会工作的主战场、中心任务和所肩负的政治责任,这是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同时要求工会干部在提高“四个意识”形成“四个自信”基础上,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形成自信,并团结和带领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分发挥作用。

(五)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劳动模范和工匠是工人阶级的典范,也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明确提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16]他大力倡导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要求广大劳模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者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17]

(六)坚持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

工会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的引领下,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努力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同时,工会要竭诚做好服务职工的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他指出:“工会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论断,把工会服务职工群众工作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意味着服务职工是一项贯彻工会工作始终的主线,其目的就是通过工会周到的服务,将工会建成职工之家,将工会干部打造成为职工群众最可信赖的“娘家人”,以此团结和凝聚职工。要求工会组织在做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同时,必须把服务职工群众工作做好做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坎上,以此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这是新时代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客观要求。

(七)坚持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的改革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工会工作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保证新时代工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确立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工会的领导,工会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并赋予工会组织“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等性质,适应了新时代党对工会组织及工会工作的政治要求。新时代的工会改革将增强“三性”摆在首当其冲的重要位置,指明了工会改革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要求。工会在增三性的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三性”之间的关系,在突出政治性的同时,将其理解为一个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整体,绝不能将三性相互割裂开来。“去四化”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工会而言,一定程度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和“娱乐化”现象,对于工会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离心力的负面影响,其要害就是脱离职工群众。因此,工会要增强“三性”,就必须去“四化”。工会改革重点就是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为推动工会工作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八)坚持“三个着力”原则,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基层工会离职工最近,联系职工最直接,服务职工最具体,是工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出发,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这一重要批示,对于加强新时代基层工会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首先,明确了基层工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地位。由于基层工会直接联系、维护和服务职工,因此基层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工会工作的基础牢不牢。其次,基层工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工会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方向,即始终要面向基层。再次,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目标取向,就是要增强工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只有这样工会才能团结和凝聚职工,带领职工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最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具体路径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着力”论断。其一,要将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着力点。当前,尤其要高度关注农民工入会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8亿农民工群体中,有一半的农民工仍旧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建立农民工工会刻不容缓;加大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建会力度,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建设,推动边海防工会组织建设,加强“走出去”企业工会工作。[18]其二,要将工会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层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点,将工会的服务工作摆在与维护同等重要的位置。这种转变不仅适应了基层工会工作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工会工作内涵的丰富与拓展。其三,基层工会工作水平决定于工会干部队伍的水平,因此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应成为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方面。

创新是推进新时代工会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工会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境界,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所以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19]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广大工会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改革的姿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新的勇气积极应对各种复杂矛盾和严峻挑战,高扬以职工为本的旗帜,努力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及合法权益,从而实现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并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推进工会组织机构创新和道路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无数工会工作实践经验表明,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改革每深入一步,都会给工会工作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要求工会组织必须直面并且解决问题;每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都会给工会工作带来新的实践课题。工会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必须通过不断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在工作创新中寻求解决的路径;工会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必须依靠工作创新来寻找答案,并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为工会组织的自身发展开辟道路。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工会组织工会工作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论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浅谈新时代工会工作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浅谈创新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