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路径探究

2018-02-07刘丹璇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中华传统

刘丹璇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传承的背景

(一)党和政府的支持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政策保障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26页。这为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积极宽松的环境、丰富有效的资源。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为优秀传统文化铸造了坚实平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强政策保障,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页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将优秀传统文化进农村工作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文化惠民工程、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农村传统文化活动为抓手,凝神聚力,用实际行动改善农村文化生活质量,弘扬农村文明新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物质保障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举措。“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3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着力推进的工作,通过调动农业生产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加大农村人才和科技投入等重要举措,是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和满足,从而为农民精神生活的充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传承的特点

(一)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

在很多人眼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不及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远高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但农村精神文明也有所长之处,当今社会节奏加快,城市高楼林立,所居住的都是来自不同地区的陌生人,邻里关系淡漠,而农村传统的宗族和家庭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保留了传统的团结友爱的美德。至今,许多农村地区至今保留着的丰富的礼乐文化,这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来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纵观历史,我们能够看到许许多多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均来源于农村、根植于农民的现实生活,由此可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很丰厚的,我国在历史上长期是以农业大国,可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有很大一部分都植根于农村地区,植根于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之中,这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也奠定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扎实基础。

(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传承主体的缺失

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增多等现象越来越明显,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主体的缺失。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文化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农村传统建筑文化正逐渐被人们遗忘,新建村庄建筑风格一体化,缺乏文化内涵。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村落、建筑、礼仪、民俗、手艺等日益衰落。旧村改造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对保留历史风貌的民居造成了破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城市,醉心于现代化都市生活,忽略传统文化的继承,导致老一辈人的传统手艺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濒临失传,如果这些困境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对中华优秀传的传承之路造成减速和阻碍。

(三)农村传统文化存在良莠不齐的双重性

由于农村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决定了农村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统文化并非百分之百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样存在一些陈规陋习。例如,“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农村有着良好的传承,但是往往也存在着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良风俗。团结友爱、邻里融洽等和谐社会关系的发扬,有时伴随着的交流方式是聚众赌博等不良的娱乐形式,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所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就需要更高程度的对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行辨别,并寻求合适的路径清除糟粕部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传承的路径

(一)提高传承意识,加强基层工作

1.加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

中国大部分文化形态都源于农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支持下,各地基层有关部门必须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一方面,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件专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不仅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识,也要宣传进农村,渗透到人心。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以文化人,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在农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2.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各级政府应对当地文化遗产做好总结、梳理、保护工作,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划,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人民日报,2017年01月26日。在推进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要把握好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协调程度,对于现存的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鼓励年轻人学习、继承传统文化形式,鼓励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合理结合,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传播。

(二)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保证农村文化建设投入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的必然要求,对于文化领域以城带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相比城镇来说,农村的劣势在于信息闭塞、文化资源匮乏,这不利于农民群众对文化信息的学习和接受。因此要通过一系列实际的的便民惠民措施,例如建设完善县乡图书馆、电影下乡等,最大程度实现城乡资源共享,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使农民的文化素养全面提高,从而实现农民文化水平与现存农村传统文化的同步性。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文化传承形式

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推进,各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如火如荼之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日益大众化而变得格外活跃和亮点纷呈。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我们能够切实感受到农村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从村民“诚信档案”到“美德档案”,彰显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和成效,印证了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富足。

1.举办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营造健康业余生活

红红火火的民间节庆、源远流长的乡村礼俗、别出心裁的民间工艺都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见证和优秀载体,这也为村民健康积极业余生活的打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让村民“乐”起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能够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业余生活习惯,弘扬文明新风尚,从而破除不良嗜好、陈规陋习对村民的消极影响。第一,利用中国传统节假日,举办相应的风俗活动,例如春节期间的春节晚会、剪窗花、写对联等,清明节的祭祀拜祖,植树节的义务劳动植树,端午节的包粽子等,都能够组织村民一同行动,既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够增进邻里感情。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将传统美德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村民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第二,通过宣讲、展览等形式,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面,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在参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增强文化传承主体建设,带动村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针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主题缺失的问题,需要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妥善解决。第一,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儿童及青少年从小树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改变当前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了解浅显、态度淡漠的状况。第二,以积极政策鼓励引导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进农村,促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目前文化遗产的继承者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和鼓励,避免珍贵文化遗产的衰落。第三,以村委会为单位,组织开展优秀村史村志整理编撰工作,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以及优秀乡规民约征集活动,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结合起来。通过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感召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扬群众的主体力量,让传统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力量。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传承,村容村貌会变得更加和谐,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精神信仰也与日俱增。因此必须重视乡村文明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地。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党的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活态文化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