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新疆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以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大学生村官田野调查为例
2018-02-07王佩恩
王佩恩 李 灵
(中共塔城地委党校 新疆 塔城 834700;新疆农业大学水利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就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一支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骨干人才以及行业领军人才。大学生村官岗位性质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系非公务员身份,其工作、生活补助和享受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有关规定进行,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牵头负责、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村党组织协助实施;人事档案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管理或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大学生村官工作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际普遍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伴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持续推进落实,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在村级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说,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同时在一定程度中体现了党对农村的执政教育基础是否牢固。因此,通过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本文以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大学生村官为例,通过参与观察法和个案访谈法,分析当前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一、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阿图什市哈拉峻乡为积极响应国家“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自相关文件下发之日起开始面向周边县市招聘毕业大学生到当地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村党支部书记以及其他村“两委”职务。目前哈拉峻乡基本上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得到了当地乡政府和村民的广泛认可。据田野调查显示:哈拉峻乡8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为周边县市、当地乡镇或本村人口,主要毕业院校为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被访者一致表示在本人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可能会选择新疆或者地方公务员考试,以便进入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继续任职。不可否认哈拉峻乡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哈拉峻乡的文化繁荣、民主建设、经济发展和村貌整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在个案访谈中也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村官在思想政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思想教育工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对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思想意识教育至关重要。
(一)心理抗压能力较弱
在笔者对哈拉峻乡为期两个月的田野调查中,曾多次发生当地大学生村官与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因工作原因产生的情绪矛盾。大学生村官在未走上农村工作岗位之前普遍面临着来自于社会和家庭多方面的心理压力。
面对着不理想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有的表现出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一职责的不满。而且,当地村民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一工作身份是存在着不小的理解偏差,在村民的眼中,特别是与当地村民存在着一定社会关系的本民族大学生村官,往往会被认为是受过高等教育“荣归故里”的民族精英,往往会被看做“政府官员”。当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不能给予村民有效的解决方案时,就会遭到村民看似“不可理喻”的失望和质疑。这种负面的情绪会直接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产生无奈和消极情绪。同时,繁重的工作压力也会给大学生村官带来一定的焦躁情绪。为此,要求大学生村官不可避免地要学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沟通交流,如果不能在心理上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就容易在工作中发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导致村队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二)未做好服务基层的思想准备
笔者调查时发现哈拉峻乡的大学生村官均为民考民的毕业生,面对的是严峻的就业压力,而带有优惠加分政策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往往成为了大部分民考民大学毕业生的首选。但是在做出这一选择之时,大多数的毕业生并未充分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工作任务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处的基层工作环境也有的把选择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看成是他们面对就业压力的无奈之举或是考取正式编制的曲线救国之道。多数大学毕业生在下村之初内心中并未真正地树立起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的思想意识,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并不能心甘情愿地投身其中,更无长期留在农村的打算。大学生村官在参加到这项下乡工作之初并未在内心深处树立起与之相符的价值观,只是看见了“小我”的个人理想,对个人的自我价值在社会价值中的体现认识不清,于自己三年服务期满后的职业规划认识模糊,缺乏敢于改变和创造自我的人生态度。另外,由于当地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没有形成健全的制度,很多相关住房和补贴待遇落实不到位,导致大学生村官很难安心扎根基层,真正全心全意的服务于农村。
(三)自我定位不够准确
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往往对自我定位过高。很多大学生在校时不可能体会到真正的困难和挑战,往往处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细心呵护中,低估了社会的残酷,走出校门首先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在乐观的假象中往往幻想着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渥的工作待遇,对农村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大学生村官这一工作缺乏正确定位,从而导致其在工作中服务意识不强,由于大学生村官缺乏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同时自身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导致工作表现差强人意。面对工作压力产生自卑心理,唯唯诺诺,固步不前。空有才识却难以施展,难以发掘自身价值。
新疆是一个牧业大省,当地的牧区情况错综复杂,特别是对于缺乏畜牧相关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群众急需专业领域上有所突破,这种专业的不对口因素也会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心理情绪。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村官在乡村的工作中举步维艰。由于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这一群体在面对就业出路之时缺乏客观认识,对于未来的迷茫导致他们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在基层工作中表现出心猿意马难以全身心地投入。
二、提高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作为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年轻群体,少年强则国强,他们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教育工作目标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村官勇敢面对并且充分了解农村工作现状情况,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确立自我人生目标,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体现爱国主义的社会理想中,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理想信念,要立大志立长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社会长治久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高校应努力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高校作为大学生迈向社会的中转站,要对其人生发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第一步。首先,作为高校的教辅人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入学之后做好职业规划,同时要在大学整体教育中纳入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理想信念。其次,始终坚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注重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塑造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勤工俭学等校园活动培养大学生甘于奉献的精神。高校应在相关就业指导中增加相关政策的解读,让大学生能理性认识自己将要面对的工作职责和压力,同时要增设农村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相关课程,例如公文写作和时事政治,丰富大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知识储备。高校应通过鼓励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下乡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加全面了解认识农村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将大学生们所学理论知识与暑期实践活动内容充分结合,使大学生们真正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政府应严格落实大学生村官考核和管理制度
乡政府作为大学生村官主要的上级管理部门,肩负着所管辖村队内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乡政府通过成立人才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相关管理制度。小组成员通过与大学生村官谈话,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进行岗前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了解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困难和障碍,通过相应制度落实积极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办公和住宿问题,同时以“一对一”模式安排工作能力成熟的村委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带领新就职的大学生村官,切实为大学生村官排除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难题,培养大学生村官对于服务农村的信心。第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和管理制度的落实。要结合上级考察、群众测评、绩效考核三种模式相结合的考核体制,从多个方面考核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能力成果,以此杜绝大学生村官管理涣散的无组织状态,从而激励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乡政府应逐步引导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我能力和特长,既要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大学生村官们成长成熟,也要以温暖留人,尤其是使离家在外的大学生村官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乡村生活的朴实,让他们从内心中滋生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思想,帮助大学生村官在三年的服务期中实现自我约束和管理,并且全面提升其工作和处事能力。第三,面对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聘拓宽就业渠道。面对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之后的就业选择,大多数村官普遍表现出迷茫和困扰,所以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显得尤为必要。当地政府应通过针对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聘,为面临就业困扰的大学生村官在任期之后提供就业选择,从而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让大学生村官们在服务期内有目标有计划的安心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踏实工作服务基层。
(三)发挥党校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党校作为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而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党校政治思想教育来提高其自我思想修养和政治觉悟。第一,充分发挥党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围绕中央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下得去,干得好和留得住’的要求,把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目的。“把信念坚定,了解国情、体察民意、甘于奉献等,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内容。①引自王昨昌、王亮的《大学生村官的学校培养——高校党组织一项新的历史使命》.科学大众。第二,党校通过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红色教育实践课,带领他们深入到对口援疆省市中乡村治理成果突出的村队进行社会实践和学习经验,在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中,对比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在区域管理和乡村发展中存在的差异性,通过“比、学、用”激发他们改变农村现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励他们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改变家乡面貌,造福当地村民。与此同时,全面深刻地分析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增强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与团结。通过党校这个平台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第三,党校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为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思想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心理转化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问题,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村官的实际生活当中去。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导村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这是新疆党校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结语
勿容置疑,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村一级的基层组织往往承担着大量的群众工作,这些琐碎并且复杂的工作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的心理素质是不小的考验,同时这些工作也检验着大学生村官的处事能力和思想觉悟。如何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至关重要。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是大学生村官良好的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强大压力之下的大学生村官是否拥有遇事不慌的处事能力。当代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状况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村官思想问题大多是因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引起的,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着力帮助解决这些困难入手,引导村官进行正确的日常人际交往,帮助他们疏通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和障碍。通过为大学生村官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加强大学生村官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更好的融入到农村社会这个集体中。同时地方党校因根据地域差异性,针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因人而异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党校教育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地域性,从而更好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政策相融合,重视地域差异性和社会普遍性,并以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时刻要求与时俱进的艰巨任务,所以要适应当前形势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助力前往乡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们扎根基层服务边疆,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Z].2010年5月10日.
[2]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Z].组通字[2012]36号文件.
[3]《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选择》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4]《大学生村官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5]汪艳.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6]韩新宝,李文波.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
[7]陈国利.真实生存现状调查: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问题[J].乡镇论坛,2012(3).
[8]马德峰.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客观影响因素分析一基于苏北灌云县的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9]赵晓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解决对策.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0]孙娟.大学生村官计划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